为成为世界霸主做好准备!
内战之后,奴隶制的毒瘤被拔除,西部铁路网贯通,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出现了。
当时的美国,人口激增,已是西方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1870年代,美国人口4000万左右,和德国并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法国3700万、奥匈帝国3400万、英国3100万、意大利2600万。
到一战之前,1913年,美国增加到9800万人,接近1亿,遥遥领先。
排在后面的是:德国6700万、奥匈帝国4700万、英国4600万、法国4000万、意大利3800万。
庞大的人口创造了强大的需求,结合成熟而高效的市场经济,让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了弯道超车,迅速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这60年(1869-1929),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黄金年代。
看看诞生了多少超越时代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吧:
爱迪生,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他创办的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包括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深刻改变了世界。
这家公司后来改组为通用电气,在电气行业统治了全球一百多年。
亚历山大·贝尔,他发明了电话,完全革新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他创建的贝尔电话公司,后来改名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独占了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通信市场。
亨利·福特,美国汽车时代的主要推动者,他发明的流水线生产法让汽车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在规模效应的支撑下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从此进入千家万户。
他创建的福特汽车,也成为了20世纪上半叶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公司,第一代T型车全球销量超过了1500万辆。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将人类从地面带上了天空,实现了飞天梦想。
莱特飞机公司虽然没有发展起来,但它的追随者休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基本主宰了全球航空业。
尼古拉·特斯拉,一生获得的专利达一千项之多,包括高频交流电机、异步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特斯拉变压器等等,被认为是现代交流电网的创始人。
费森登,一生获得的专利达五百多项,包括调频无线电波、收音机、显微照相技术等等。
乔治·伊斯曼,胶卷的发明者,他创建的柯达公司也成为了20世纪照相行业的龙头。
…………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金融之王,摩根财团的创始人,对美国的钢铁、铁路、电气三大行业进行了抄底并购,由此成为20世纪初的第一位“股神”。
约翰·洛克菲勒,石油之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踩在汽车和飞机需求爆发上的时代弄潮者,跟摩根并列为美国20世纪初的两大“托拉斯”垄断寡头之一。
安德鲁·卡内基,钢铁之王,美国第一代钢铁龙头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
晚年卖掉企业,获得5亿美元,转身成为美国第一代慈善家:
创办卡耐基梅隆大学、兴办图书馆3500座、设立“炼钢工人养老基金”、“舍己救人者基金”、“大学教授退休基金”、“卡耐基名人基金”、“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等数十种慈善基金。
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富豪纷纷捐钱做慈善,比如洛克菲勒就捐钱创办了芝加哥大学,铁路大亨利兰·斯坦福创办了斯坦福大学,同期由富豪创办的大学还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范德堡大学等等。
美国各地的传统名校,也获得大量慈善捐款,研究力量日益精进,渐渐成为世界基础科学研究基地。
————
你看,庞大的人口孕育了巨大的需求,让实用发明创新不断涌现。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胶卷、收音机、交流电、石油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影响世界的发明创新,几乎每个重大领域都有了美国科学家的身影。
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转化成财富,行业龙头大鱼吃小鱼,最终形成托拉斯,实现规模效应。
一批富人捐钱设立慈善基金回馈社会,名校纷纷诞生,又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可以说,完全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在推动着美国的快速增长,让美国相对于老欧洲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个时代的美国,可以称之为“伟大”的政治领导人似乎变少了。
按照美国官方的“盖棺定论”,建国史上最伟大的七位政治人物都印在了美元钞票上,分别是——
1,乔治·华盛顿,印在1美元上,代表着:“开始”。
2,托马斯·杰斐逊,印在2美元上,代表着:“第二位伟大的总统”。
3,亚伯拉罕·林肯,印在5美元上,代表着:“继往开来”。
4,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印在10美元上,代表着:“美国金融体系的创建者”。
5,安德鲁·杰克逊,印在20美元上,代表着:“美国民主体系的创建者”。
6,尤里西斯·格兰特,印在50美元上,代表着:“美国第二次黄金时代的开创者”。
7,本杰明·富兰克林,印在100美元上,代表着:“美国梦”。
格兰特之后,美国政治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凡的“无名总统”时代。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制度和社会已越来越成熟完善,给予后来者大刀阔斧改革的机会变少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普选制下,美国总统的道德和能力水平变得参差不齐,杰出总统的出现概率下降了。
但,这不意味着“美国总统”都变成“庸才”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的美国总统,虽然许多名气不大,但普遍仍然是兢兢业业的一流政治精英。
我们大致扫描一遍:
第19任总统(1877-1881),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哈佛大学毕业,内战时的志愿军少将,“文武双全”。
任内政绩有三:
一是推进文官改革制度,打击当时盛行的政党分肥制;
二是结束了对南方的军事管制,推进南方的太平洋铁路,加速南北融合。
三是在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建立了美国的第一个海军供应站。
第20任总统(1881-1881),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数学家、内战时的志愿军少将,同样“文武双全”。
他曾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面有杰出成就,也是“现代人口普查之父”,推动了美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可惜,仅仅就职总统4个月,就被一个失业律师刺杀。
但就是这样短的任期,他也有所成就,创建了美国的教育部,他认为,“民主的伟大希望在于教育”。
第21任总统(1881-1885),切斯特·艾伦·阿瑟,副总统继位,律师出身,以“反对种族歧视”出名,任内否决了一项20年的限制华工移民法。
不过,其最有名的两项政绩还是在制度改革上:
第一件,是继承了海斯的工作,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这个法案彻底改革了美国的文官体系。
彭德尔顿文官法,又称“1883年文官制度法”,确立了文官制度的三项原则:
即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
从此,美国的文官制度由政党分肥制转为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使政治的廉洁程度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第二件,是缔造了美国现代海军,拨款巨资订购先进的军舰,并建立陆、海军用枪炮厂,因此被后世誉为“美国海军之父”。
第22和24任总统(1885-1889,1893-1897),格罗弗·克利夫兰,唯一一位两度当选且任期不连续的总统,也是内战后第一个当选总统的民主党人。
这是一位“不畏强暴、公正廉洁”的总统,任内推广文官制度改革,免去了近10万共和党人的官职,勒令铁路公司退出了近8000英亩非法占用的土地,处理了工人罢工、关税纷争、反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因为这些政绩,他在大众中的民望很高,所以能依靠弱势的民主党,两次当选总统。
即使没有令人瞩目的大变革,他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无名总统”。
在他任期内,自由女神像在纽约市竖立了起来,成为美国政治精神的一个象征。
第23任总统(1889-1893),本杰明·哈里森,律师出身,在内战时参加联邦军,获将军衔。
又一个“文武双全”的代表。
任内有两个政绩:
一是内政上,顺应人民的呼声,推动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限制托拉斯垄断组织对自由竞争的扼杀;
二是外交上,将夏威夷纳为美国的保护国,并提交了《夏威夷合并条约》给国会,但未获批准。
从1877-1897年,20年间的5位总统,名气确实不大。
但美国,正是在他们的手中,跃升为第一工业大国!
内战前,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到1870年的时候,虽然已转变为一个工业国,但工业总产值仍然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二。
接下来的20-30年,工业增长堪称“奇迹”:
到188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便超过了英国,跃升为世界第一。
到1899年,美国的钢铁产量高达1081万吨,已接近德国(629万吨)和英国(493万吨)两国之和。
1913年,一战前夕,美国的钢铁产量3180万吨,甚至已超过了德(1832)、英(778)、法(469)三大欧洲强国之和!
为什么在这些“无名总统”治下,反而催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
除了前面提到的种种政治成熟、人口增长、基建拉动、科技爆发等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政党因素。
从1861年林肯上台,到1933年胡佛结束,72年间的15位总统,除了两位(克利夫兰和威尔逊),其余13位都是共和党总统。
可以说,正是共和党将美国一手带进了“奇迹年代”。
这个时期的共和党执政,有两大政纲是区别于民主党的。
第一个,除了1920年代的柯立芝以外,历任共和党政府都主张“高关税”。
共和党是工业党,主张通过关税保护来促进工业的进口替代。
当时的西方世界,英国仍是老大,在高端工业品上独占鳌头,因此主张通过低关税来扩张份额;
美德法等新兴工业国,虽然发展快、潜力大,但主要占据的仍是中低端市场,因此通过关税保护来促进产业升级,依然是必须的。
第二个,主张基建强国。
对于政府财政支出,共和党倾向于投入基建,降低工商业成本,民主党倾向于教育福利,改善民生和社会公平。
早在1862年,第一任共和党总统林肯就推出了《太平洋铁路法案》,让美国的铁路开发进入一轮新高潮。
法案是这么规定的:
修筑铁路的公司可获得巨额贷款,平原地区每英里1.6万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万美元,高山地区每英里高达4.8万美元,同时铁路线两侧每一英里铁路赠送6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开采权。
简而言之,就是给钱,给地,资本大佬们赶紧去修铁路吧。
30年时间里,美国一口气修建了4条横贯大陆的铁路:
1,中央+联合太平洋铁路:旧金山-奥马哈-芝加哥-费城-纽约
2,南太平洋铁路:洛杉矶-休斯顿-新奥尔良
3,北太平洋铁路:西雅图-芝加哥-底特律
4,圣菲铁路:洛杉矶-堪萨斯城-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华盛顿-巴尔的摩
这四大铁路干线,加上一系列支线,使得美国几乎所有城市都成为了铁路网上的一个支点,万里之遥一线牵。
内战时,美国的铁路里程4.8万公里,到1900年时已超过31万公里,超过欧洲各国所有铁路总里程,占全世界铁路里程的一半。
1860-1900年,美国铁路以平均每年6500公里的速度递增,1887年筑路2.1万公里,更是创下了铁路修建史上的最高记录!
所谓“基建狂魔”,美国才是第一代开创者。
而铁路的修建,也让美国的内陆物流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从而为工业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有了这两条核心纲领的支撑,再加上和平年代对文官制、反托拉斯法等制度的迭代改进,整个社会的运转便愈加完善、高效。
这时候的美国总统们,虽然没有大开大合的政见主张,博得流芳百世,但依然合格的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人民交给他们的嘱托。
这就够了呀。
这时候的美国,领土辽阔、物产丰茂、社会蒸蒸日上,只要政治领导人不犯糊涂、不瞎折腾,国力必然稳步向上。
而同时期的两大对手——
英国,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领土最多曾达3367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达到4.58亿,十分恐怖的强大。
但,英国是有致命伤的。
它的本土英伦三岛其实面积不大,只有24万平方公里,仅为美国的一个零头,人口也要少得多。
英国的本土是高度发达的,但是其海外殖民地由于分散在全球各地,路途遥远,整合成本很高,经济效率远不如一体化的美国。
德国,虽然同样是第二代工业革命的尖子生,工业发展迅猛,人口也逼近美国,西方第二。
但德国同样存在致命弱点:
第一是位处欧洲四战之地,四面都是强国,导致领土扩张严重受阻,天花板明显;
第二是制度存在致命缺陷,当时仍是君主制国家,政治领导人的道德和能力水平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要知道,一个领导人若是不合格,是随时有可能将国家拖进衰亡之路的。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德国在这方面的缺点,导致了它的崩盘。
相比起英德,美国是一个完美的对手,领土、人口、资源、制度、领导人,皆是第一流的表现,焉能不出类拔萃?
接下来,时间进入20世纪。
作为新生代强国,美国的目光逐渐从国内转向国外,开始了雄心万丈的世界霸主争夺之路。
启动这一进程的,是四位“杰出”总统:麦金莱、老罗斯福、塔夫脱、威尔逊。
之所以称为“杰出”,是因为他们都提出了足以流传后世的思想,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历史面貌。
先从第一位说起。
威廉·麦金莱,第25任总统(1897-1901),他是带领美国跨入20世纪的第一位总统。
他出身寒门,学历不高,中学毕业后读了一年地方学院就退学了,期间当过邮递员、小学老师,内战时应征入伍。
战争中,麦金莱最大的收获是与步兵团长官海斯结下了终生友谊,15年后,海斯当选美国总统,让麦金莱的仕途也跟着水涨船高。
战后,从律师、议员,到州长,麦金莱在多次劳资纠纷中站在人民一边,惩治奸商,因此成为了全国得票率最高的地方州长,进而问鼎总统宝座。
一上任,麦金莱就竖起了他区别于以往所有美国总统的“帝国主义大旗”。
即使跟发动美墨战争的波尔克相比,麦金莱也显得更野心勃勃,他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征服者”的定义。
令人叹服的是,所有这些战争,他都赢了,为美国获得了一系列新版图。
主要原因是,他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大师。
当时正是西方列强全球争霸的高潮期,英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彼此剑拔弩张,随时处于火拼状态。
日本虽然远在亚洲,但也是头铁的要征服比它大得多的清帝国。
野心和实力的不匹配,是失败之源。
麦金莱跟它们不同,他不去惹强者,只挑“软柿子”捏。
战略目标很清晰,图的就是“只打必胜之仗”,务求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胜利。
首选苦主便是西班牙,此时的西班牙早已是个落魄贵族,欧洲三流小角色,但仍然占有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的一系列残余殖民地。
1898年,麦金莱以“缅因号军舰爆炸”为契机,果断发动了美西战争,向西班牙宣战。
仅仅在3个多月时间里,强大的美国海军就获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以近乎零战损的成本,摧毁了整个西班牙舰队。
和约签署后,美国取得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的主权,古巴独立,同时美国向西班牙支付2千万美元,相当于“购地款”。
此外,麦金莱也推动国会通过了吞并夏威夷的法案,并宣称如果美国不取得这个岛屿,那么就会让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麦金莱曾对其秘书说:
“我们需要夏威夷,吞并夏威夷带来的利益,远比我们以前吞并加利福尼亚所带来的利益多。这是昭昭天命。”
至此,美国的最后一批领土:第50州夏威夷、自治区波多黎各、海外属地关岛,全部在麦金莱任内获得。
在中国,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派兵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不过在美国历史书中,该事件被认为是义和团运动使得西方侨民受围攻,美国的中国救援远征队(China Relief Expedition)是为了救出这些处于险境中的侨民。
因此,发生在1900年6-7月份的救援事件,让麦金莱在当年的总统选举中声望高涨,轻松连任。
不幸的是,连任几个月后,麦金莱便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枪杀,成了美国第三位被枪杀的在任总统。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强硬的鹰派总统,麦金莱就这样被暴力终结了生命,也是历史的一种吊诡。
继任者是当时的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由于其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多年后也当选了总统,因此世人分别称之为老罗斯福、小罗斯福。
老罗斯福是20世纪初的四位杰出总统中声誉较高的一位,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
他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商之家,父亲是银行家,数十年来在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事业中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从小喜欢野外探险,通过拳击锻炼出了强健体魄,学业也表现极佳,精通历史、生物、德语和法语,毕业于哈佛大学。
毕业时,体检医生告诉他,他的心脏有问题,应该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但他无视警告,在第一份工作纽约州下议院的公务员生涯里,不仅学会了骑马,闲暇时参加拳击赛,有一段时间还主动请缨代理警长,追捕盗窃犯。
期间,他还出版了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这本书后来成为了美国海军学院的必修课材料。
这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的在28岁的年纪便参选纽约市长。
虽然大比例落选,但他完全不在乎,随后就去了欧洲度蜜月,期间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成为历史上第三个登顶团队。
接下来的公务员生涯,他继续左右开弓:
一方面稳步升迁,37岁出任纽约市警察总局局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新警员招聘严格依据体能和智力标准而非政治关系;招收少数民族和妇女警员;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装电话等等。
另一方面奋笔疾书,完成了讲述西部开发史的四卷著作《征服西部》,从而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著书立说让他的政见得以闻名海内,于是在39岁时被麦金莱总统提拔为海军部副部长。
美西战争前,由于时任海军部长称病,老罗斯福成了主要的扩军备战的动员者。
有意思的是,美西战争爆发后不久,这位军界二把手就辞去了文职工作,匆忙组织了一支志愿军部队,自行奔赴前线去战斗。
志愿军成员包括运动员、前罪犯、印第安人等等,十足的杂牌军,但竟在古巴战场上获得了辉煌战绩。
因此,老罗斯福也获得了“圣胡安山英雄”的称号。
战后,这位名动天下的政治新星,40岁当选纽约州长,42岁当选麦金莱的副总统搭档。
几个月后接任总统大位之时,他也刷新了美国总统的最年轻在任纪录。
在外交领域,罗斯福基本上继承着麦金莱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同时更讲求“先礼后兵”。
第一个目标是哥伦比亚。
当时,美国与哥伦比亚签署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合约,巴拿马仍是隶属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
但腐败的哥伦比亚政府很无赖,条约签字后,还要抬高价格一千万美元。
老罗斯福哪里是好惹的,一发狠就推动了巴拿马政府的独立战争,并让其启用美国事先起草的宪法。
1904年,巴拿马运河开工,美国仅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便拥有了整个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
第二个目标是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诸国。
在老罗斯福任内,美国海军规模急剧膨胀,在古巴、波多黎各、巴拿马运河区、关岛、菲律宾各地建设了海外军事基地。
从此,美国的蓝水海军开始在太平洋巡逻,与日本正面相遇。
当时的日本,国力同样蒸蒸日上,先后夺取了琉球、台湾等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更是打败了貌似强大的沙俄。
老罗斯福敏锐的意识到,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日本很有可能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
这对于在亚洲存在着广泛利益的美国来说,已变成了一个迫在眼前的威胁。
于是他立即进入成为了日俄战争的调停人,让日本仅仅获得库页岛南部的部分领土后收兵。
随后,他又派出了一支庞大舰队进行环球航行,巧妙的向日本宣示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控制权。
这些动作,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日本的行为,至少是浇灭了一些日本的军国主义狂热。
事实上,老罗斯福任内,日本基本不敢乱来,而等到他下台,第二年日本就完全吞并了朝鲜半岛。
对于中国,老罗斯福的影响也延续至今。
他将庚子赔款中的一半减免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开办。
可以说,在外交领域,老罗斯福的成绩是瞩目的,至少不逊色于前任麦金莱。
他的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也成为了美国外交史的一段见证,是从单纯“硬”实力的输出,到“软硬兼施”的一次重要修正。
当然,老罗斯福的雄图大略,可不仅仅表现在外交上。
在内政上,他掀起的风暴更是震撼了整整一代美国人。
首先是“反托拉斯行动”。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老罗斯福就将40多个行业龙头送进了法院,最终解散了石油托拉斯、烟草托拉斯、铁路托拉斯、牛肉托拉斯等一大批垄断组织。
1902年,刚上任没多久的老罗斯福便对摩根财团旗下的北方证券公司展开调查,这家公司是摩根铁路业务的控股公司,垄断了美国北部的铁路网络。
两年后,该企业被勒令解散,成为老罗斯福打响反托拉斯行动的第一个祭旗者。
1906年,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曾经垄断了美国95%炼油能力的标准石油公司被一下子拆分为37家地区性石油企业,让美国史上最富有的家族——洛克菲勒财团就此臣服。
美国两大金融寡头先后服膺,老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称号。
借着这股势头,老罗斯福进一步提出了“进步主义”的口号,意图借助联邦政府的权力之手,让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分配更加平衡、和谐。
他在演讲中表示:
“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
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而今,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在他看来,这是重建“和谐社会”的进步之道。
在他的推动下,美国的反垄断、公平交易、劳资关系、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比如在环保方面,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开始大面积建设,鸟类保护区纷纷设立,还成立了美国林业服务局,专门管理国有森林和土地。
可以说,老罗斯福在“进步主义”运动中提出来的一系列主张,深刻的影响了现代国家的建设,甚至在一百多年后的中国高层仍能找到知音。
他的这些成就,让他得以成为“总统山”四巨头(华盛顿、杰斐逊、林肯、老罗斯福)之一,名扬后世。
老罗斯福是个“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人,两任总统期结束后,又先后跑去非洲、南美洲进行了野外探险。
前一次捕捉了一万多个动物标本,成为美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后一次撰写了一本畅销书《穿越巴西野林》,并同样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贡献了大量标本。
老罗斯福之后的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知名度相对较低。
但实际上,在老罗斯福巨人般的身影下,塔夫脱同样不乏作为,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主张——“金元外交” 。
从出身和性格上来看,塔夫脱是个跟老罗斯福完全相反的人。
老罗斯福出身于商人世家,富于冒险精神,而塔夫脱则出身于法官世家,强调遵纪守法。
他就读于耶鲁大学,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此后在律师和法官行业不断升迁。
1901年,他被麦金莱总统任命为第一任菲律宾总督,以管治这个美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三年后晋升为陆军部长,由于同时管理着各个海外殖民地,因此被视为是“殖民部长”。
在七年的陆军部长任期里,海外殖民地此起彼伏的起义与暴动,让他思考颇多。
塔夫脱思考的,不是如何通过战争的方式去扩张,而是如何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美国海外利益的“长治久安”。
美国如今在北美大陆的领土扩张已经到达了极限,再想扩张,只有进入南美和亚洲地区。
这些地区的人口要更稠密,民族单一性强,文化也更强大,对外来势力的殖民统治极为反感。
这种情况下,民族的一体化融合基本不可能,还时不时的就要给你来一场暴动,统治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
塔夫脱意识到,通过强硬的战争和镇压方式,所获得的殖民地利益注定只能是暂时的。
他已亲眼所见,西班牙的殖民地是如何一个接一个的消失。
即使强大如不列颠帝国,也已出现了裂痕。
1899年,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在南非和当地的布尔人打了三年,投入兵力40多万,阵亡两万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让其独立建国。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最终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塔夫脱似乎已预见到了几十年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全球的土崩瓦解。
如是,我们便要去思考了,有没有比殖民地体系更先进的全球管治和收益模型?
毕竟,战争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战略,通过战争想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战争的目标,是得到资源的优先和低价使用权,得到各地的投资便利和商业利益,那么是否一定要通过战争建立殖民地才能获得呢?
显然是不一定的。
只要美国的军事实力足够强大,获得了世界秩序的掌控权,那么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投资的方式进入到世界各地,持续的获取商业利益。
只要美国的军事实力能保证这些商业利益,不被地头蛇剥夺,能安全的回收。
那么,是不是殖民地,或许并不重要。
并且在这种光明正大的商业投资中,一切都是合法的,也能给当地合作伙伴带来回报。
“双赢”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拒绝。
基于此,塔夫脱提出了他独特的主张——“金元外交”。
即“用美元代替枪弹”,军事实力隐藏在背后,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只有在出现商业纠纷、欺诈等行为的时候才充当“警察”角色。
以银行机构、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海外投资,将成为美国未来在海外进行利益扩张的主要方式。
在总统任期内,塔夫脱积极推动这种“金元外交”,仅1913年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总额便超过了10亿美元,让南美各国逐渐向美国靠拢,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从此以后,美国放弃了血腥的军事殖民地征服,将他的“金元外交体系”发扬光大,也深刻塑造了20世纪的全球文明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超越时代眼光的杰出总统,其思想成就不亚于“门罗主义”。
除此之外,塔夫脱在内政上继承了老罗斯福的思想,继续推进反托拉斯行动,设立了一个矿业管理局,以实现石油和煤碳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制定了包裹邮件和邮政储金制度。
离开白宫后,塔夫脱先是到耶鲁大学任宪法学教授,后来被选为美国法律协会主席,1921年出任美国首席大法官。
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离任总统出任首席大法官的,其任内将最高法院的权力扩大到空前的程度。
最后,20世纪初的第四位杰出总统登场了: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他是美国历史上学术地位最高的总统,不仅是第一位博士总统,而且在就职总统前,曾在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校长8年。
他的学术生涯非常漫长,29岁政治学博士毕业,30岁就在大学任教,此后的20多年写了9部著作,代表作是《美国人民史》。
由于这些著作的巨大影响力,他从学术界离开后便当选了新泽西州州长,两年后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由于共和党的分裂,意外当选了美国总统。
威尔逊是幸运的,美国的独特机制让这位学者仅仅涉足政坛两年,便成为了新兴世界大国的领导人。
美国也是幸运的,因为威尔逊的深厚学术素养和政治领导人的“意外”结合,让其贡献了一套先进的政治思想,指引着美国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王者之路。
一切,要从一战的爆发说起。
威尔逊上任总统一年后,1914年,一战便在两个欧洲阵营之间打响了。
老牌霸主英国和法国VS新兴势力德国和奥匈帝国。
这本来只是一场欧洲内战,就跟过去几百年、几千年来那些强国之间的区域战争一样,只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罢了。
人们也以为战争很快会结束,包括威尔逊。
刚开始的时候,威尔逊选择了隔岸观火,一方面避免被战争殃及,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趁机跟两边做生意,悄悄壮大自身实力。
这是非常合理且明智的抉择。
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历代总统在面对欧洲争霸时都是中立支持者,美国的民意也是不愿被战争卷入的。
从1914年到1917年初,这一中立策略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让美国经济在战争中继续繁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来以为一年半载就能结束的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变得旷日持久。
双方都杀红了眼。
许多新型武器被不断研发出来,并迅速投入战场,机关枪、霰弹枪、火焰喷射器、毒气、远程大炮、潜艇、坦克、战斗机……这是一场被称为“武器革命”的战争。
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机枪的火力密度,向14个英国进攻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
由于攻击型武器的发展远远快于防御型武器,渐渐的,战争双方都不敢强攻了。
他们改为大规模挖战壕、隧道,形成延绵上百公里的拉锯战线。
这就变成了拼持久战的能力了。
于是战争双方不断拉拢盟友,壮大自身力量,德国拉拢了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进来,英国就拉拢了希腊、罗马尼亚……
德国想拉拢美国,美国拒绝之后,德国就将墨西哥拉进了盟友圈,孤立美国。
英国也宣布对德封锁,严禁一切装载战争物资的中立船只驶往德国。
德国接着便宣布了对英国的反封锁措施。
1917年2月,德国海军部发布了“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尽管早在一年多以前,一艘当年最大的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就曾经让美国民意沸腾,参战呼声高涨。
主要是因为那艘邮轮上,近两千名乘客中,有一百多名是美国人。
但是,那毕竟是英国的邮轮,因此美国在表示外交抗议之后,最终还是大事化小了。
但现在不同了。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将让美国无法再跟英国做生意,战争的扩大化,也让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得萧条,前景暗淡。
此时此际,全球30多个国家被卷入了战争,数千万平民被无辜波及,或死或伤。
再不结束战争,美国想做生意都找不到客户了。
1917年4月2日,威尔逊宣布美国正式参战,和英国站在一边,他在演讲中说:
“美国如不参战,整个西方文明都将被摧毁。”
接下来的一年里,美国20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跨过大西洋,奔赴欧陆战场。
此时的德国,已是打得筋疲力尽,而美国养精蓄锐,双方战斗力的巨大差距很明显,因此立即成了扭转形势的重要力量。
随着协约国在欧洲不断攻城拔寨,扩大战果,威尔逊也在深刻的反思这场战争。
他希望搭建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框架,以防将来战祸再临。
威尔逊跟历史上的所有大国领导人都不同,他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没有对战争动荡的麻木和熟视无睹。
对于战争,他感到的是极度的不舒适。
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仍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而且,他可不是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而是现代政治学的大师级人物。
他写的《行政学研究》,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开山之作,最早提出了政治、行政的二分法思想,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便受其影响。
其它诸如《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美国立宪政府》、《美国政治经济学》《民主与效率》《现代民主国家》《分裂与重组:1829-1889》等著作,同样影响深远。
面对着战争的旷日持久,这位政治学大师开始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企图为人类命运找到一个新思想,以取代传统的崇尚武力的斗争方法论。
1918年1月8日,他在国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这十四点原则,后世又被称为关于“人类自由宣言”的“十四点”,结合其它观点,统称为“威尔逊主义”。
摘引如下:
(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
(3)取消国家间的经济障碍并建立贸易平等条约;
(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5)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
(6)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
(7)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
(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
(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
(10)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
(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
(12)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
(13)恢复波兰之独立性。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十四点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
民主(鼓励各国民族自决,以减少矛盾);
自由(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
公开(公开协商取代秘密外交,成立协商平台“国际联盟”,以谈判取代战争,鼓励各国裁军);
平等(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平等对待弱小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政治理念,跟传统的现实主义政治完全背道而驰。
对于当时处于战争中的各方来说,这些观点很难被接受,以及被推广。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书生之见”。
但威尔逊坚定的认为,这一切都是可实现的。
他的思想源头,来自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人之初,性本善。
通过教育和外在力量的互相约束,人类社会是可以持续进化的。
从蛮荒嗜血的原始社会,到杀戮纷争的奴隶制、封建制,经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后,民主与共和的思想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深入人心。
人类社会终究将走向彼此和谐相处的新文明体系。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
战争只是实现政治分配的一种手段,并且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执行手段。
如果在国际社会上,有一个外部力量去约束,国家之间有可沟通与协调的机构,去达成谅解,国家内部有理性的声音和力量去消弭过激的民意与行为。
那么,战争很大概率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
人类社会的利益矛盾并非全部是“零和游戏”。
实际上,在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通过以“协商与谈判”为基础的分工合作,以及公平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最终大多数人能获得的蛋糕都远远超出投入。
在公平的市场机制面前,即使失败了,大家也心服口服。
国家之间也是同样,只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大家都遵守协商、分工、合作的原则,良性竞争,结果一定是多方共赢的。
————
基于以上三点,如果全球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集体安全的机制来约束各方力量,减少对抗和冲突,无疑将大大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于是,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便最终出炉了。
一战结束后,各国召开巴黎和会,威尔逊带着他的方案去了欧洲,在法国首都呆了6个月,是美国总统第一次欧洲出访,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出访。
他不知疲倦的向各国领导人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
他也为此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虽然,这个方案在他任内执行的并不完美——
因为美国入盟一事在参议院被否决了,导致美国最终没有加入这个“国际联盟”;
又由于凡尔赛条约中的种种苛刻条款,招致了德国民意的怨恨,加上1929年大萧条对德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失业率高企,激化的民意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创建国际联盟,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最终在威尔逊的一生中未能实现,甚至更加严重了。
但他的理想主义,已经在各国政治界深入人心,无数的领导人成为了他的粉丝。
二战之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联合国模式”,便是其思想的结晶。
也由于美国历届领导人对这些原则的拥护和支持,使得二战至今的70多年,成为了人类史上战争最少的繁荣年代。
并且,威尔逊的思想成果,并不止“集体安全机制”这么简单。
在他的《新自由》一书中,塑造国际安全体系的主张被进一步扩展,统称为“自由国际主义”。
威尔逊认为,人类文明的旧秩序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关税保护、企业垄断等行为不断被反思,被更新……
关键的驱动力量是教育普及化,解放民智,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扩大社会民主所带来的。
如果能够将美国的这些先进思想辐射到海外,普及到世界各地,无疑能够大大的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如果各国都按照美国的社会政治模式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国内的理性声音和力量将大大增强。
传统上被穷兵黩武的暴君所支配的军事行为,在民主机制下将大大消弭。
毕竟,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社会的民意都是希望和平的,渴望战争的只是极少数人。
如此,各国国内变得理性了,国际间又有集体安全机制去协调冲突,“世界和平”将不再是人类的奢望。
顺着他的这些思想发展下去,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已是呼之欲出。
这些思想在二战之后,当美国的国力更加强大之后,逐渐被付诸实施,从此一个完全不同于16-19世纪的新文明世界落地人间,化为现实。
自由贸易、低关税、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洲际旅行……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
不仅如此,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是方方面面的。
他还是美国女性普选权的重要推动者。
整个19世纪下半叶,美国女性为争取普选权奋斗了数十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
比如斯坦顿夫人和安东尼夫人等先驱出版了女权杂志《革命周刊》,成立了美国妇女选举权协会,还出版了一本《女权运动史》,等等。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美国的多个州陆续赋予了女性普选权,但是在联邦层面,一直未能获得突破。
直到1918年,威尔逊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敦促它通过联邦宪法第19条修正案,将“禁止以性别为由剥夺妇女的选举权”写入联邦宪法。
1920年1月,联邦宪法第19条修正案通过生效,美国妇女正式获得了选举权,确立了女性和男性的政治平等地位。
其它方面的革新还包括:
1913年推动成立了美联储,这个新型机构将负责履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把70多年前被杰克逊总统摧毁的体制重新建立。
1914年创建了一个现代化农业增产专员系统,派遣由各大学支持的技术专员向农民讲授新技术。
1914年通过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以使诸如价格歧视、渠道排他协议、特定协议控制市场等竞争行为非法化。
1916年签署通过了童工法案,大力打击美国历史上曾广泛存在的使用14岁以下童工的工厂。
他还是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的第一位总统,并首开总统在国会宣读国情咨文的先例。
可以说,威尔逊总统任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影响福泽后世,不仅是对美国,更照耀着整个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君临认为,他值得“伟大”二字的评价,未来的史学地位还将不断上升。
经过麦金莱、老罗斯福、塔夫脱、威尔逊四任总统的励精图治,到1920年代,一个与传统文明完全不同,焕然一新的美国站上了世界舞台。
它已经在物质和思想层面上都准备好,要领导创建一个“美国化”的世界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太原市榆社商会4月16日成立
下一篇:有评有剧|代代出忠良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