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乡土生态和文化的“根”,听听学者怎么说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4月13日,“邂逅丝路育见美好——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喀什工作营举行丝路讲堂第六讲。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方李莉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后农业文明模式的全球思考”为主题,分享了她的观点。

  

  ▲东南大学艺术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方李莉教授

  在讲座中,方李莉教授谈到,在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下,“后农业社会”由此诞生。它是围绕着生态知识和创意组织起来的文化性生态经济,参与者包括科学家、智能化专家、人文社科类专家以及文化创意类专家等。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模式,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技术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步,却对生态和文化带来了双刃剑的作用。随着社会步入新发展阶段,后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发生着改变。”她认为,当前中国对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这无疑对保护我们的生态多样性、乡土文化基因,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讲座现场,学员们与老师进行互动

  她表示,在“后农业社会”时代,科学技术将赋能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乡土生物系统、乡土文化基因、生产方式等带来影响。而要想保留好乡土生态和文化的“根”,就需要打破边破坏、边发展的传统模式,走出一条在保护中谋发展的可持续之路。目前,中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还需要探索更多发展模式和可能性,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人类的未来发展不仅涉及高科技,更加关乎到人文价值的重新确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国家发展与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相结合,与全球化发展格局相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索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方李莉教授说。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编辑:周钰蝉

  责编:母晓婧

  审核:毛丹

上一篇:5方面11条措施!全力支持宿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火爆全网的狗狗“入职”天津警队!还有了一个新名字……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