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儿子抑郁后我才醒悟:再好的教育,都抵不过一个会捧场的父母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01

  我跟老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一路拼搏,家里经济条件不错。

  对待唯一的儿子,我们花钱非常舍得,吃穿住行用都想给他最好的。

  在教育上,更是尽心尽力。白天工作再忙,晚上也会准时回家辅导儿子学习。

  站在我们打拼的起点上,儿子至少不能比父母差吧?

  就这样,我一路看着、管着,总算把儿子鸡进了当地最好的初中。

  

  这所学校汇集了全市的聪明孩子,竞争非常激烈。

  一入学,儿子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原本成绩优异的他,在这里只能排到中等。

  于是,在我们的要求下,他开始更努力。除了学校作业,他还给自己额外布置了很多任务,每天都要学到深夜。

  儿子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他才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一旦停下来,他就会觉得恐慌,甚至会产生焦虑和愧疚感。

  我听了很高兴,激励他:就是要这样,上进,做到最好!

  可开学不到两个月,儿子就开始频繁的头疼,最后发展到请假、无法去上学的程度。

  我带儿子去了医院,各项检查下来,指标一切正常。

  可儿子的头疼症状依然没有任何缓解,一上学就开始头疼。

  到了后来,甚至发展到站在学校门口,就头疼、呕吐的地步。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带儿子去了心理科,诊断结果出来那一刻,我傻眼了:重度焦虑+中度抑郁!

  

  不得已,儿子被迫休学在家。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是懵的状态。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生活富足、好吃好喝的儿子,怎么会抑郁。

  想想以前那个优秀阳光的孩子,我真的感觉天都要塌了。他这么小的年龄,人生都才刚刚开始,抑郁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让别人对他指指点点?会不会影响他的自信?

  现在时间紧,学习任务又重,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学,早日回到“正轨”?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自责得要死,更焦虑地要命。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浙江大学教授郑强说的一段话:“父母追求学区房、著名幼儿园、高档小学、重点中学,把一辈子的家当和心血赔进去,最后孩子失去的是生命。”

  我这才惊醒,必须接受现实,做出改变了。

  否则,再不仅复学遥遥无期,甚至连儿子的身心安全都是未知!

  

  02

  我疯狂在网上查询,搜索青春期焦虑、抑郁的内容学习,看到了无数类似的案例。也知道了,想要帮助孩子走出黑暗,父母要调整养育方式,才能更好支持孩子。

  为此,我也开始学习父母养育课,也知道了孩子陷入抑郁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的过高期待。父母的过高期待??????????????????????????,毁掉了孩子的自我。

  我一时没有听懂,老师进一步向我解释:“在心理学上,抑郁源于对自我的攻击。想让孩子心理健康,一定要满足他的需要。家长欣赏的语言、表情,会让孩子感受到“我是被爱的”,从而拥有自我价值感。”

  “而父母不断对孩子提高要求,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否定——你做得还不够好,你应该努力做到更好。”

  如果孩子用尽了力气,仍然不能让父母满意,他便会产生很强的自我厌恶和低自尊感,真实的情绪无处释放,最终压抑自我,放弃自我,便是抑郁的开始。

  为了讨好父母,即使当下的能力没达到,他们也会选择去消耗自己,最终在长期的精神内耗中失去自我,在日复一日的焦虑压抑中患上抑郁。

  

  我这才意识到,儿子每天学习到深夜,各种逼迫自己,不是内在动力使然,而是为了得到我的肯定。

  成绩不佳,排名落后,他情绪低落,不是在意某道题没做对,而是害怕看到我失望的眼神。????????????????????????????????????????????????????????????????????????????

  原来,我忽视儿子的感受、给他超出能力的期望,只会给他带来高压力。

  在长期的压力下,紧绷的琴弦终于崩断了。

  而我,却还无法理解这一切,不断劝说儿子去上学,希望他早日回到“正轨”。

  最终,让儿子在自我怀疑,自我攻击中,陷入了焦虑和抑郁。

  听了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我终于幡然醒悟,“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儿子走出困境?”

  老师告诉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痊愈需要耐心和时间。但想要让孩子走出抑郁,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家长可以先做好以下两点。

  

  03

  1、父母要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做个会“捧场”的父母,关注孩子的追求,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和老公都算是学霸,所以不自觉的,我们对儿子的期待都很高。

  从小到大,都在向儿子不断灌输“你不能差,一定要做到最好”的理念。

  我希望儿子能一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最后也能考入名牌大学。

  这种期待就好像沉重的枷锁,压得儿子喘不过气。

  蔡康永说过:“父母对孩子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现在我决定调整心态,放下对儿子的过高期待。不再让儿子成为我规划中的工具,而是用心去看待眼前这个孩子。

  我想起前几年,儿子一直对烘焙很感兴趣。他让我买来烘焙工具、烤箱,亲手给我做蛋糕,有模有样。

  后来,我觉得这种兴趣爱好太耽误时间,不允许儿子再把精力花在上面:“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立志考重点初中,你是要上职高学烘焙吗?”

  现在,趁儿子在家休息,我给他买来材料、模具,鼓励他重新把爱好捡起来。

  儿子挺开心的。他对照网上的短视频,逐个打卡制作网红点心。家里吃不了,就送给小区的邻居、保安、小朋友。

  众人佩服的目光,小孩子的热情追捧,让儿子获得了久违的成就感。

  我也才意识到,以前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让儿子发觉自我价值的事,网络便成为他找寻价值感、成就感、刺激感的避难所。

  

  一天晚上睡觉前,我突然收到了儿子发来的微信。他表达了对我的感激,谢谢我没有逼迫他去上学,反而全力支持他的爱好,让他又找回了信心。

  我回复儿子:“你是我的孩子,你更是你自己,你不需要活在我的期待下,你只需要寻找你的爱好,和幸福。”

  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儿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愉悦感,我明显感觉到,他的情绪越来越积极,小时候那种自信和乐观又回来了。

  2、给孩子规则之内的自由,给孩子试错、成长的空间,只有被允许犯错的孩子,才有力量去改变

  一位著名亲子教育家曾经说过:“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父母给孩子自由意味着信任,这会增加孩子的自尊,让他更有安全感。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伤口被看到,感觉到你对他的爱,他才会慢慢地柔软下来,一点点去修复受伤的心。

  但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不愿意给孩子自由,而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

  过去,我就是这样的家长。为了给学习让路,我严格控制儿子玩游戏、看手机等放松的时间,每天都盯着他。

  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让儿子看的更“隐蔽”了而已。

  现在,我取消了过去设定的那些大过天的规则,把自由还给儿子。我告诉他,你可以想什么时候用电子产品就什么时候用,妈妈相信你能合理分配时间。

  你也可以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想上学再去上,妈妈信任并支持你的选择。

  施行了一段时间,结果证明,不剥夺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他的自控力反倒更好了。到了晚上,他会主动关上手机。

  白天,他也会拿出课本温习,我看的出,他内心并没有放弃学习,只是过去内耗太严重,身心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他继续学业。

  如今,当我跳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寻求专业的帮助,满足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后,他才能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家休息了2个多月后,儿子重新上学了。在休整中积蓄了能量,儿子的复学非常顺利,他带着重新找回的信心和价值感,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学习中。

  

  只是这一次,外界的高标准、高期待的压迫都不复存在,他只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循序渐进的努力就好。

  一个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心怀希望的孩子,内心会更加充盈,心理韧性会更强,而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倒。

  走过这段路,我发现还有很多孩子家长,正在为孩子厌学、不去上学、休学、叛逆、离家出走、抑郁等问题焦虑着急。我想跟痛苦的家长们说,解决之道,就在我们父母身上。

  所以,我也强烈推荐你,和我一起参加“拯救青春期厌学、叛逆、抑郁孩子”父母成长课程,在这里会有老师1对1帮助你,指导你,陪伴你一起一步步走出当前的困局。

  课程现在仅需9.9,一杯奶茶钱,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报名,千万不要错过~

  拯救青春期叛逆、厌学、休学孩子——超级父母成长课程淘宝月销量71¥9.9购买

  希望更多的家长都能积极改变,引领孩子走出困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个孩子,从小被外界的声音推着走,他们无法做到真实,就只能绝望地放弃自我。”

  面对青春期孩子,不是控制他,保护他,而是放开他,成就他。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期待留给自己!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开展纪律警示教育
下一篇:2023高考一本达线榜单发布,河南省垫底,河南考生苦衷难言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