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logy Plus杂志临床研究设计论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咖齐聚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Cardiology Plus杂志临床研究设计论坛

  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2023)“Cardiology Plus杂志临床研究设计论坛”于4月23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召开。

  本土权威,接轨国际

  Cardiology Plus杂志是一本英文期刊,在2016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亚洲心脏学会主席、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教授等创办。同时,Cardiology Plus杂志是心血管健康联盟(China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 CCA)的会刊,是心血管健康联盟重要的国际化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平台。杂志编委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和国内外著名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组成,编委成员遍布全球,以从事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与科研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阅读对象。

  Cardiology Plus杂志创刊以来,以汇聚全球华人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力量,打造中国高品质心血管学术期刊为宗旨。在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的指导下,全体杂志工作人员求实务新,积极进取,汲取国外优秀的杂志创办经验,积极吸纳优秀的文章投稿,迅速成为国际心血管杂志领域的一颗新星,已被国际五大数据库中的其中两大数据库收录。杂志为传播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临床诊疗、科学研究的优秀经验和成果,推动中国心血管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的广泛传播,引入国际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设计,推动转化

  临床研究设计在心血管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常需要依据大规模、长期的研究来支撑。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设计严格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人群、确立恰当的观察指标、制定完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次大会Cardiology Plus杂志临床研究设计论坛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讨论了临床研究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样本大小、随机化设计、研究终点、数据分析等。通过这些讨论,可以提高心血管研究的质量,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从而为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同时,作为中国心血管领域首个权威英文期刊,Cardiology Plus杂志将借此机会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未来,Cardiology Plus杂志将继续致力于构建以优秀科研内容为基础,集期刊发行、读书会、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立体学术传播模式,接轨国际,切实推动中国心血管领域科研成果的传播和临床转化。

  异彩纷呈,干货满满

  论坛由上下两个半场组成,由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编辑部主任史红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云鹏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文艺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龚惠教授共同主持。史红主任的讲话为一系列精彩的专题汇报拉开序幕,参会者积极互动、热烈响应,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

  01

  赵冬教授

  上半场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分享了在提出和判断适当和有意义的临床研究问题方面的经验,她指出,好的临床研究问题来自于临床实践的需求,优秀的临床研究项目能够准确、具体的表达所希望解决的临床问题,准确具体的说明拟研究的问题是解决临床需求的关键问题,合理、规范的研究设计和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也很重要。

  

  02

  周欣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欣教授从两个拒稿后申诉成功的案例分享了观察性研究设计的要素。他指出,研究需要提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有依托的数据平台,核心假说最好能有生物学证据的支持,设计重要的敏感性分析。

  

  03

  殷鹏教授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殷鹏教授分享了基于公共卫生监测数据与临床数据连接的研究设计。通过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和临床数据融合可以回答很多临床关注的科学问题,与传统的研究设计相比,具有投入少、可持续和效率高的特点,不同来源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是关键。

  

  04

  李静教授

  华西医院李静教授借鉴IDEAL框架分享了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设计思路和特点。IDEAL框架针对手术创新、有创性医疗器械和其他复杂干预措施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涵盖从提出概念、开发验证到广泛推广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适用于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设计。

  

  05

  齐玥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齐玥教授结合多个实例解读了队列研究设计方法。各类临床研究问题的主要研究设计类型包括病因类研究、诊断类研究、治疗类研究、预后类研究,齐教授一一分享。

  

  下半场邀请到在顶级期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带来经验分享,总结汲取经验,思考未来启示。

  01

  徐波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从FAVOR III China到FAVOR V AMI研究带来了心血管介入临床试验设计中的思考。他指出,数据发表时,重点需要关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设计、结果可靠性、数据解读、研究的独创性和临床意义、既往文献和文章撰写等。

  

  02

  吴鸿谊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鸿谊教授分享了OPTION研究的设计、结果及启示。OPTION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探索替代阿司匹林的多中心RCT研究,提出PCI术后DAPT治疗新策略,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03

  武阳丰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带来了整群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其应用实例。整群随机对照试验(cRCT)随机分配的是研究对象所在的群组,特别适用与Implementation research和真实世界研究。cRCT的设计与分析较传统的RCT设计更为复杂,设计良好的cRCT可以得出高质量的证据。

  

  04

  姜萌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教授介绍了昼夜节律与心血管事件的基础与临床无缝对接。他们通过心脏磁共振临床研究提出昼夜节律稳态保护心肌新思路,在昼夜节律与血管疾病、昼夜节律与血栓疾病、昼夜节律与心肌梗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系列原创性成果。

  

  05

  杨俊杰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杨俊杰教授介绍了TARGET研究的临床思考,TARGET研究评估了现场部署CT-FFR临床评估策略对CCTA存在临界狭窄病变的稳定性患者的影响,显示更多的血运重建并未带来更显著的症状改善,成本效益分析将是CT-FFR策略的下一步方向。

  

  经验分享,规范思路

  CCIF&CCPCC2023Cardiology Plus杂志临床研究设计论坛邀请到知名专家学者分享了多个实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和创新思路,包括不同研究类型、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多个方向的实践应用,为大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经验。同时,他们也就这些研究设计与参与者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规范。该论坛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为推动中国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研究设计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上一篇:山东某大学,安排女大学生陪外籍男,如此高调的崇媚洋外,堪忧
下一篇:202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共同筑牢坚固屏障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