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烂成这样,居然还能夸?”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5-09
手机版

  ↑↑↑

  最近,《他是谁》烂尾烂到完全不尊重观众智商。

  与其不断回想被气,不如看看网飞的新悬疑剧。

  没错,就是吳慷仁、柯佳嬿、林心如主演的 Netflix 悬疑犯罪剧《模仿犯》。

  制片人是曾瀚贤和汤昇荣,一个制作过《麻醉风暴》,一个则是制作过《我们与恶的距离》《谁是被害人》《火神的眼泪》。

  目前豆瓣 7.6 分,在改编作品来说,这个版本评分最高。

  剧集改编自日本著名女作家宫部美雪的同名小说。

  重现了 90 年代媒体兴起,以连续杀人案为主线,探讨人性的善恶、媒体的力量和其他社会议题。

  从卡司阵容来说,这剧无疑是一字排开的华丽,全体也是演技实力派。

  但也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现在悬疑题材的剧越来越多,此剧引出的水花也没有想象中大。

  尽管如此,它其实还是带出了一些反思。

  看似很有深度,实际很浅?

  故事的开局,以公园中的一个惊悚的红色礼盒开启。

  在礼盒中,赫然放着一只涂了指甲油的女性断掌。

  由吴慷仁饰演的检察官郭晓其,则非常很擅长侦办一些凶杀刑案。

  整部剧也是以检察官为主视角去推进案件。

  经过法医对断掌的鉴定,断掌拇指脱臼,怀疑生前被凶手上过拇指铐。

  随后郭晓其发现案件与三年前田村义案件的受害者伤势非常相似。

  相似的作案模式,让郭晓其察觉到,当年的田村义杀人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显然是一宗连环杀人案,田村义很可能就是一只替罪羔羊。

  因为他连拇指拷都不知道怎么使用。

  郭晓其性格非常刚正不阿,也一直很坚定地用他心中衡量正义的那把尺对抗连续杀人案凶手。

  但面对凶手不断的挑衅与随之扩张的恶,正义显得不再那么绝对时。

  郭晓其的恶也使他越界。

  在《模仿犯》中,凶手的恶贯彻得非常彻底。

  " 罪恶背后,藏着最恶 "

  凶手的自恋型人格,使他把杀人当成是一场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希望得到社会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戏弄受害者家属,把新闻媒体当作是一个作秀的舞台,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

  过程中所产生的伤害,利用他人犯案,玩弄媒体,制造社会恐慌,对他来说,都是刺激的好玩的。

  但实际上,这种人非常可悲,正如姚主播(林心如 饰)在直播上公开对抗凶手说的那样:

  " 生活中你是一个没人在意的无名小卒 "

  " 只对女性下手,因为你只有本事欺负弱小 "

  " 说穿了,你也只是一个无能、无用、无存在感的社会寄生虫 "

  如今我们有很多社会案件的受害者也都是女性,而凶手一般都是无能狂怒的人。

  他们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于是只能找比他弱小的人来欺负,最终陷入这种虚假的胜利狂欢之中。

  推理逻辑 bug 多,但反思有余

  其余的剧情细节,蝉主在此也不过多剧透。

  如果硬要去挑推理逻辑的 bug,此剧是有不少剧情上的硬伤的。

  但从剧集中所得出的反思,则是可以脱离剧集,延伸到你我的现实世界。

  宫部美雪的小说作品,通常都是以温暖的关怀为底蕴,富含对社会的批判与反省。

  《模仿犯》也不例外,在原小说中有提到:

  " 是不是谁能迅速、有效地将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尽可能让媒体广为宣传,就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呢?"

  " 人们都下意识地认为是这么回事,宣传决定了善恶,决定了正邪,分辨了神与魔,法律和道德规范其实只存在于外围。 "

  在剧集中,无论是凶手还是受害者,他们的原生家庭都是有缺陷的。

  当家庭教育没有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甚至产生逆反作用时,孩子对未来完全是迷茫的,其中所承受的创伤,也只能自己去想办法释放和治愈。

  另外提及的,就是媒体问题,前段时间《不止不休》的上映,也同样在讨论。

  如今网络发达,大家了解新闻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来源于各大的新闻媒体,甚至在一些 5 分钟的短视频中,你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大家也无法保证其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有没有基于事实真相去进行传播,毕竟制造假新闻能得到不少流量。

  导演张荣吉说:" 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对大众而言就是一个公正、客观的传播管道,但它其实也可以是一把双面刃。"

  是的,媒体可以是获得真相和公正的最有力媒介,但同时如果被利用,那其传播的恶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且不可控地感染整个社会氛围。

  大众像是看客,不断在等待一些所谓的反转。

  更重要的是,当媒体为了流量去迎合观众、制造话题时,那它呈现出来的真相也会变得不纯粹。

  一时间,大众和新闻媒体像是在互相操控。

  而凶手之所以能继续操控着新闻媒体,把新闻当作是秀台,完全是因为有观众,而观众就是合谋者。

  " 你们觉得这很变态吗?但如果没有观众的叫好,也就不会有秀了,别再装作事不关己了,是你们集体赞助的,你们都是合谋。"

  是的整个连环杀人案,都是凶手所策划的一场真人秀。

  而每个舞台都是由观众的个欲望创造出来的,唯有观众沉迷的目光,表演者才有存在的价值。

  在故事中,受害者均为女性,她们都遭到了各种花样的虐杀。

  凶手对女性的无差别杀人,说明了女性在社会中始终属于一个弱者的地位。

  面对被伤害失去生命,受害者基本都无力反抗,而凶手却可以依旧逍遥法外。

  有一名受害者遭遇杀害后,她的爷爷上了姚主播的节目,希望凶手能把孙女的尸体还给他。

  尽管事件已经如此残忍,但当有观众电话打进电视台时,收到的全是针对受害者家属的攻讦。

  爷爷被质疑,孙女不是乖巧的女孩子。

  因为乖巧的女孩不会去夜店,去那种不三不四的地方被害是活该,自己本来就有问题。

  女性受害者有罪论,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没消失过,永远都会有人说是受害者先有问题,所以才有惨案的发生。

  污蔑女性,永远都是那么简单且成本低,加上有媒体的传播,一切仿佛都是真实的一样。

  最近热议的景甜张继科事件也是,大家应该把目光视线集中在张继科身上,而不是凝视受害者。

  当年的田村义杀人案,田村义很显然是替罪羔羊。

  在最后他向心理师坦白了自己一辈子都在说谎,而且说着说着,连自己也信了。

  当他透过镜头去看这个世界时,面前的一切仿佛都与自己无关,对自己的冷漠进行一种逻辑自洽。

  但细想,我们对于远方的苦难,又何尝不是透过镜头去了解。

  《模仿犯》所呈现的更多是罪恶像病毒式的一场蔓延。

  就像导演张荣吉所给出的问题一样:《模仿犯》中的犯罪比疾病更像疾病,这个犯罪的恶就会像疾病一样蔓延,最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这个恶停止?

  是人性的善吗?还是心里最后的那把尺?要如何衡量是善是恶?

  黑暗在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消失的。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心确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坚强,也不能低估恶的力量。

  只要心里的恶被触发,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杀人凶手可以是你我他。

  但我们永远有机会做出高尚的选择。

  不必像野兽一样屈服于本能,被恐惧或被愤怒所左右。

上一篇:山东到2025年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达100个以上
下一篇:富勒与社会认识论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