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老爸的两个朋友:绝非学霸,照样读博士,当大学校长和博导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5-09
手机版

  细数一下,我的同学朋友中当大学校长副校长的还真不少,有央财、西财、武大这样的名校,在普通一本三本高职担任校长副校长职务的就更多了。

  因为这些可亲可爱的同学朋友们的存在,让我对大学校长这么崇高的职务并没有什么神秘感,甚至还会觉得不过如此。当然,我这样感觉是错误的,自我批评。

  X现在是武汉某拔尖一本的社科学院院长、硕导,同时在本地985兼任博导。他有着温暖笑容,非常热情好客,声宏嗓大,酒品很好,乐于助人。

  他是我的同乡,老家相距不到5公里,年龄比我略长5岁左右。初次见面是十几年前北京的同学聚会,突然冒出这么个40多岁的博士生,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在他很坦诚,竹筒倒豆子似的回答了我的疑惑。

  他是1981年初中毕业,为了考县师范不惜复读了2年,到1983年终于考上了。那时候的中专要读4年,免学费,还每月发18块生活费,加29.5斤粮票。当然,工作也是包分配的。

  1987年,他师范毕业后,分到了某个村小学。这个有点屈才,因为师范生大都会分配到初中教书,他是因为家里没关系。

  好不容易读了师范,还是没能脱离农村,于是他就想办法,在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读了个联合办学的成人大专,在职读的,到1992年才拿到专科毕业证。

  这时候他实现了惊险的一跃,在1993年调到地区的职工卫生学校(成人中专)当老师,后来还担任了校办主任。不要觉得这很难,当时那所学校的教职员工加起来也就40多人,校办主任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还真不是谁都想干的。

  他边当老师,边上学。这次是在湖北农学院读专升本。等他拿到本科毕业证的时候,他所在的卫校升级成了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他摇身一变成了大学的校办主任。他也是这个时候才结婚,妥妥的晚婚模范。

  到了2003年,他所在的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和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一起组建了长江大学,他成了一本院校长江大学的校办副主任。僧多粥少,位置不保。

  正好他读本科时的一位老师调到华中农业大学工作,他顺藤摸瓜,去拜在某位教授的旗下,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硕士研究生。

  拿到研究生学历后,他索性辞去校办副主任的职务,重返教学岗位当讲师副教授,还发了不少学术论文。

  尝到甜头后,他一鼓作气再次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脱产学习。这时候他已经41岁了。

  后来因为他博士毕业后回到武汉,我们每年都会见几次面,对他的情况就比较清楚了。

  2011年他被武汉某拔尖一本工科院校以人才引进,次年就评了教授、硕导,到2015年担任所在学院的院长,同时还兼任本地985高校的博导。

  他对自己的经历总结了两句话:当初做梦也没想到,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相比X院长的坎坷曲折经历,A院长就要顺利不少,不过A院长是民办学院的副院长,实际主持全校工作,X院长只是大学内设学院的院长。他们的相同点是低起点读了博士,专业也差不多。

  A院长是个女生,比我小7岁,高挑瘦小,人淡如菊。她父亲是大学副教授,但她身体不好,成绩也不拔尖,高考后只能在本校读大专。我开玩笑说恐怕还是照顾的吧?

  她大专毕业成了我的同事,柔柔弱弱的样子,工作却很认真,深得领导和同事喜欢。后来工作调动,也都是在同一个系统内。

  她边工作,边读同济医科大学的专升本。拿到本科了就考研,中南民族大学。读完研了就读博,武汉大学。都是在职读的,基本上把武汉的高校刷了个遍。

  相比起步步为营的学习规划,她在职业发展上基本是随波逐浪、随遇而安的态度,每个工作机会都是领导反复邀请才去的,包括现在这所民办高校的副院长岗位(院长是挂名的),上任的时候才刚满40岁。

  Z博士是我的铁兄弟,智商150,出于保密的需要,我得把他的几乎所有信息脱敏。只说他和博士学历有关的故事。

  我认识Z的时候,他正在985热门专业读博,被我拉着创业,干出了很大一摊子事,干得开心畅快,博士也懒得读了。他带出来的徒弟,有的成了中国网军先锋,有的做了大厂技术骨干,还有人因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病毒被判入狱。反正他身边传奇故事不断。

  他的导师是所在学院的院长,落选院士,在所在领域非常德高望重。学校规定,博士生在校学习最多8年。所以在8年的节骨眼上,导师劝他还是拿下这个博士学位,日后可能有用。于是他花了3个月完成论文,顺利毕业了。没办法,5名评委中有2个曾经在他手下工作过。

  这个他不好意思推脱的博士学位,后来还真起了作用,一是参与了某涉密学院的组建,二是在中美高层次对话中令对方信服地采纳了我方建议。

  1、博士≠学霸。学霸也不一定读博士。

  2、博士学位代表的是学习经历。

  3、除了热爱科研的少数人,大多数人攻读博士学位是为了在高等教育系统工作。

  4、对于60后70后来说,努力还是有收获的。

  5、对于任何人来说,攻读博士的道路都是畅通的。像浙大孟伟这样无法顺利毕业的博士,不是能力问题,是意愿问题。

  6、是否攻读更高学位,还是要算一下投入产出比。

  

  我是资深创业者五千叔,

  从事过10年一线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另加10年田间地头的职业教育尝试。

  我既有凭自律保送985的女儿,

  又有初三辍学的学霸儿子,

  我对于教育和财富颇有研究。

  试着阅读这篇:

  《全网最淡定老爸忠告儿子:活着就有责任,你欠这个世界一条命》

  我将在头条无保留地分享

  我对于教育和财富的思考和实践,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30天2000词大挑战!够胆的来!
下一篇:@新时代劳动者,有关落户的这些事项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