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育中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5-11
手机版

   原标题:把“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育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其立德树人教育又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重任,高校要从实质上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将人才发挥到极致,使大学生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素质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因此高校需要积极组织高质量的系列讲座,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大学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志向,修身励志。同时,高校还要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付诸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升华道德境界,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实际效果。

  发挥教育主体的关键作用

  高校教育主体即教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责任重大,同时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必须扎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奠定思想根基、确立价值导向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思政课的道理、哲理、事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高校教师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思想认知。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刻苦学习。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自我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会在不同程度上伤害学生。社会不良风气的暂时得势,更容易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身上得到演绎。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上的各种非主流言论,同时引导学生抵制坏消息的传播。只有提高免疫力,才能避免其伤害并从中受益。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纳入大学生的线上课程,改善课程结构。可利用学校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开设“德育”专栏,引导学生自主通过网络选择适合自己的德育内容进行自我教育,培养道德认知。同时学校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便捷的网上绿色空间。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人生的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要不断引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极进取,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浏

上一篇:春回日渐暖 奋斗正当时!沈阳制造业以奋斗姿态冲刺首季“开门红”
下一篇:2023年广东三支一扶考试准考证打印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