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135工作法”促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5-11
手机版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瑜原 李清凌 徐强)4月25日,在位于老城区林家巷步行街的翠屏区零工市场里,前来找工作的市民络绎不绝。从4月18日开始试运行,短短一周时间,翠屏区零工市场已经成为用工主体招工和县(区)劳动者求职的新平台。

  据了解,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深入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积极探索“135工作法”即“织密一个网络、优化三个平台、抓实五项工作”工作方法,全面促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1”是指“织密一个服务网络”

  科学划分服务网格,以5个城区街道为基准,按照“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原则,划定175个一级网格、895个二级网格,并将人社系统高频服务事项的34项下沉街道、20项下沉社区网格代办。

  组建服务工作队伍,组建“区—街道—社区(村)—网格”四级服务队伍,选配895名全科网格员,整合居(村)民小组长、劳动力调查员等专职力量,常态化开展网格巡查,为群众提供零距离、面对面、键对键即时服务。

  信息互联高效互动,构建信息收集、处理“六步闭环流程”即“问题上报—事件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反馈成果—结案归档”,网格人员采集、建立“需求清单”“问题清单”,相关部门层层响应、快速有效解决群众在就业方面“急难愁盼”问题,共同推动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

  “3”是指“优化三个平台”

  优化信息发布平台,畅通信息发布渠道,以网格或楼栋为单位建立“微信服务群”,网格员在群里宣传就业失业登记等“新政策”“新标准”以及招工用工等就业供需信息,及时提醒群众申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补贴政策,让群众“足不出户”尽享就业资讯。

  优化技能培训平台,以社区失业、待业居民、灵活就业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建设“零工市场”为契机,结合群众需求实际,开办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如缝纫、配钥匙等技能培训,帮助零工掌握“一技之长”,让“小修小补”的“烟火气”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优化交流互动平台,街道社区整合辖区企业、楼宇等多方资源,打造“社企联动平台”,构建“以企促社、以社带企、互利共赢”发展途径,实现社区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互联互通互动、共建共治共享。

  “5”是指“抓实五项工作”

  针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不同特点,精准施策,抓实五项工作,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小微企业吸纳一批,鼓励发展社区经济,成立社区企业,吸纳有一定技能的未就业、受社会救助等群体到公司就业,提升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造血能力。

  灵活就业解决一批,建设“零工市场”和“戎城就业超市”平台,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广泛收集、动态发布短工零工信息,利用大数据开展供需筛选匹配,积极引导劳动者就近就业。

  社区公岗兜底一批,按照“因需设岗、属地管理”的原则,在社区开发一批保洁、保安、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安置难以到企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

  见习单位缓冲一批,积极动员辖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到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等见习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帮助其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能力。

  创新创业扶持一批,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社区创业沙龙、“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点燃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奋力推动“六个新翠屏”建设再上新台阶。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

上一篇:学日语应该怎么学?
下一篇:农学“四姐妹”考研齐上岸,她们选择继续坚持这条路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