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广东广州荔湾区广东广雅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5-12
手机版

  小编整理了2022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东广雅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供同学们参考~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新东方中考网!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A.有误,启示: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较多用于公事上,个人不宜使用。启事:大家都可以继续跟进的事情,个人或小集体用的较多。这里“寻狗启示”应为“寻狗启事”。BCD.正确。故选:A。

  2.

  【答案】C

  【解析】正确,不要把“万籁俱寂”写作“万赖俱寂”;正确,不要把“惬意”写作“怯意”;有误,“心往神弛”应写作“心往神驰”,“精髓”应读作“jīng suǐ”;正确,“攒聚”不要写作“窜聚”。故选:C。

  3.

  【答案】B

  【解析】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正确;有误,搭配不当,把“深刻”改为“积极”;有误,搭配不当,把“开展”改成“掀起”。故选:B。

  4.

  【答案】D

  【解析】有误,“憎恶”的“憎”应读作“zēng”。有误,“迁徙”的“徙”应读作“xǐ”。有误,“装载”的“载”应读作“zài”。正确。故选:D。

  二、综合性学习

  5.

  (1) 

  【答案】①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②智能家居技术大量涌现③应用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概括。结合材料一“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概括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结合材料一“中国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智能家居技术”,概括为:智能家居技术大量涌现;结合材料一“这些技术在家用电器、照明、能源和公用事业、娱乐、健康与保健、安全和保卫、婴儿和宠物监护仪、衣服和配件、车辆和无人机、家用机器人、园艺和集成解决方案等商业类别中被广泛应用”,概括为:应用广泛。

  (2) 

  【答案】①速度快(或“快速”)②准确性高 (或“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与“比起传统仓储物流,速度大大提高”“智能物流的准确性也非常高”一一照应,所以第一空为:速度快(或“快速”);第二空为:准确性高 (或“准确”)。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ABC.正确;D.有误,“降低风险”只有材料三谈及这个内容。故选:D。

  6.

  (1) 

  【答案】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题作答要以“母亲”为陈述的主体。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叙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供儿子上学,乞讨了三袋杂米上交学校食堂,赞扬了伟大的母爱。

  (2) 

  【答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虽然很贫穷,但儿子在母亲地呵护下健康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儿子比作“春天的翠竹”,“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形容土墙已经干疮百孔,破败不堪了,可以看出“儿子家十分贫穷”。“噌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长得很快,表现了“儿子”家虽然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3) 

  【答案】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语言作答。从“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讨饭得来的啊”可知,“儿子”家庭贫困,母亲身患重病,儿子上学需要的30斤米母亲却很难提供,为了不让儿子辍学,这位坚强的母亲靠着讨饭,每月向学校食堂上交粮食。据此分析可知,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粮食有价母爱无价,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4) 

  【答案】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进行加工的能力。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发挥想象,要与人物的性格相吻合,注意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即可。结合“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分析,围绕“震惊、感动、愧疚”等作答即可。示例:原来故事中的母亲竟然是我的母亲,原来在儿子不知道的时候您竟然为我做了这么多,自己的身体也成了这个样子,儿子要怎么样才能报答您对我的这般恩情呢?

  三、填空题

  7.

  【答案】①衍太太②阿长(长妈妈)③藤野先生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①写的是衍太太,根据文中的情节,衍太太和沈四太太对孩子吃冰的不同态度,显示出衍太太自私自利;衍太太在见到大人前后,对孩子比赛打旋子的语言对比,塑造了衍太太表里不一的形象;衍太太给我看黄色漫画,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可以看出衍太太是一个喜欢使坏的妇女。②根据“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外貌及动作描写,明确这是阿长(长妈妈)。③由“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等描写可知,是藤野先生。

  四、句子默写

  8.

  【答案】(1)吹面不寒杨柳风(2)花枝招展的(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山岛竦峙(6)归雁洛阳边(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现代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五、课内阅读

  9.

  (1) 

  【答案】①zhòng     ②cǐ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积累。“中”在文中读zhòng,意思是打中,“中伤”就是打中击伤。“跐”读cǐ,意思是踩。

  (2) 

  【答案】①同“无”,没有;②倒塌,坠落;③果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②句意:光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崩坠:崩塌;③句意:天果真是气体。果:果真。

  (3) 

  【答案】①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②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躇,立;蹈,跳。句意为: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②中重点词语有:舍,同“释”,解除、消除;晓,开导。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 

  【答案】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及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第一问: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可知,杞人是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第二问:文章重点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高兴极了。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备注】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六、诗歌鉴赏

  10.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不正确。颈联中“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后者是实写。故选:C。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D.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直白豪迈”赏析错误;故选:D。

  【备注】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参考译文】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七、课外阅读

  11.

  (1) 

  【答案】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当时汉在抵抗匈奴人侵,卜式上书,愿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可据此断句为: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2) 

  【答案】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亡,同“无”;贷,资助;教,教导,劝导。句意为: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

  (3) 

  【答案】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忠君爱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从文章内容看,卜式本是一介平民,却在“征伐匈奴的战争”中,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出资助边防,且是无所求,并说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的话,足见其有不同一般人的远见和胸襟。之所以卜式能这样做并说出这样的话,是源于他以国事为重、忠君爱国的思想。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备注】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在抵抗匈奴人侵,卜式上书,愿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依从我,我怎么会被人冤屈!”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送出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 

  八、名著阅读

  12.

  (1) 

  【答案】①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时,需要熟知故事情节方能答对,后续情节概括要简洁全面。读名著,就要细读,细读精彩情节,从中有所收获。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 

  【答案】②罗刹女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扇到几万里之外).孙悟空从灵吉菩萨那里借来“定风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根据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要注重积累。

  13.

  【答案】小福子的死对祥子的影响:虎妞去世后,小福子成了祥子活下去的希望;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破灭。他失去生活的勇气,最后沦为“城市垃圾”。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的出身是农民,他流落到北平城拉洋车。他三次买车又三次丢失,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阅读文段可知,“她”是指祥子的好朋友小福子,在祥子人生低谷的时候,给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勇气;但是当小福子自杀后,给了祥子致命的打击,他开始变得无所事事,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人,最后沦为了“城市垃圾”。

  九、综合性学习

  14.

  【答案】使用非暴力行为     伤害更深(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作答时要注意“以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方式”“伤害到了心灵”这些关键的文字。

  15.

  【答案】示例: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教育差别式对待是比体罚更坏的教育方式。(或: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差别式对待是比体罚更坏的教育方式或歧视行为,只有少部分认为是学校为了加强教育培养。)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认真观察“如何看待教育差别式对待”调查表,分析表中有关数字,概括出结论即可。由表中可以看出,认为“教育差别式对待”是比“体罚学生更坏的教育方式”的人占比最大,达到了51.14%,这个这说明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差别式对待是比体罚更坏的教育方式。

  16.

  【答案】本题考查发表看法。此题宜对“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公布学生排名”的做法持肯定态度,首先阐明观点,提出的理由能支撑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发表看法。此题宜对“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公布学生排名”的做法持肯定态度,首先阐明观点,提出的理由能支撑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十、作文

  17.

  【答案】

  她这样帮过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再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帮助我们的人。我非常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操场是玩双杠,突然打了上课铃,我紧张,急忙从双杠下跳下来,因为我没扶稳,就从双杠上摔了下来,重重的摔在地上,痛的我都哭了,当时有许多人围观。我害羞极了,想马上爬起来,跑回教室,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力气站起来了。正当我着急的时候一个马尾辫的女孩走了过来。她看到我坐在地上,二话没说,她就费劲力气把我背了起来。我虽然不算重,但是当她把我送到医务室时,她气喘吁吁的。我知道她一定累坏了。  我看着她,心想:“我和她素不相识,但是她却肯帮助我,她一定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女孩。”心中涌起暖流。  医务室里的老师检查好我的伤处后。她还执意要把我背到教室,我连忙说:“不用了,你太累了,你还要上课,我真是对不起啊耽误你上课了。谢谢你!”她却说:“这算得了什么,没关系的,同学有了困难,我一定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的。”说完,她把我背到了教室,我对她说:“真的太谢谢你了,要没你我还不知该怎么办呢?”她却笑着说:“这真的没什么,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嘛!”她说完后,就和我道别,回去上课了。  记得那是前年数学竞赛的时候,我,肖楠,还有十几个同学都去参加了。在竞赛的前一天晚上,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圆珠笔和尺子,我也不例外,可中第二天,正要去比赛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尺子没了,我连忙翻书包找,可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肖楠看见了,连忙跑过来问我:“周楠,你快点吧,翻什么呢,好来不及了,快去吧!”我哭丧着脸说:“我的尺子没了!”肖楠不加思索地说:“我借你。”说完,把尺子“啪”的一声,掰成了两瓣,我当时目瞪口呆,半天没回过神来,肖楠倒先发话了:“你愣什么呀!快拿着尺子。”说完,便把一半尺子塞在我的手里,我拿着尺子,好久才挤出两个字:“谢谢!”肖楠微微一笑,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想那么多了,好好考试吧!”我也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加油!”考试成绩我和肖楠都是二等奖,我们俩乐得合不拢嘴。  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一份小小的帮助,一个人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另一个人会感到无比的温暖,这就是我的亲身感受。  帮助我的人有太多太多,他们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我都会铭记在心。我真诚的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达感谢。你们的行为也教会了我要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们。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简单,没有审题障碍。审题可知,本题应以自己获得了某人帮助为写作内容,表现出自己对某人的感激之情。题目中的“他”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还可以是自己的老师,甚至是路上偶遇的一位陌生人。只要是给过自己帮助的人都可以写入文中。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写作难度不大,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以真情打动读者和评卷老师。【文体选择】记叙文。【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人对自己的帮助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点击领取更多广东省资料(https://zht.xdf.cn/page/10000/rey.html)

上一篇:东莞市中医院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下一篇:未来科学城三村安置房村民喜获“大红本”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