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共享教育,你将拥有全中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点击关注我们,和优秀的人一起看到更远的未来!

  

  正文共: 2365字 12图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如果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谁又想过得疲惫不堪呢?

  阔别多年,当再次回到家乡的小镇上时,总是由衷感叹这里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模式。

  清晨的路边总是零散分布着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原本自行车的王国早已被电瓶车谋权篡位,就算是晨昏的高峰,道路也只是热闹,不甚拥挤;夕阳西下,踱步河边,直至夜幕降临,三五好友围坐,把酒言欢。

  三杯两盏,话匣子渐渐打开,看着这个热闹富有烟火气的小镇,由衷在感叹大城市诸多的城市病。

  开着玩笑说:“你看那些川流的电瓶车,我感觉你们就像是一条条自由的小鱼;哪里像我们,如同商品一般,每天被粗暴地塞进地铁里,简直像是一条条沙丁鱼被装进罐头。”

  “你要是不愿意,为啥不回来呢,哈哈哈哈,你这种个人就是占了大城市的便宜回来跟我们装情怀。要是有你的教育资源,我们也何至于到今天?”朋友显然话语里透着几分怨气。

  

  是的,当年我的父亲把我从这里接出去,在上海参加了高考。在旁人眼里我是占尽天时地利,轻松就考取了一本。而他们,苦熬三年,最后落在三本专科。他们不承认这是能力的差距,他们单纯的认为这是地域的原因。

  地域的因素确实限制了许多人的才华,也扼杀了很多人的机会。可仅仅是因为地域的因素吗?

  我还记得,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是华中师大的本科,华南师大的研究生,华东师大的博士。

  在课堂上她会从苏格拉底聊到黑格尔,从惠特曼讲到芥川龙之介;而这位朋友的老师呢,是当地一所国企的下岗员工,之前在科室做文宣工作,靠着小地方的人脉关系,当了高中老师。

  虽说如此,但为人也是尽心尽责,爱生如子,可问题就是教育始终不得其法,二十年如一日的家长式管教,就好像一个严厉的父亲一般。

  

  话题到了这里,大家开始追忆高中的生活,可是一提及那些知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面面相觑。

  “谁还记得那些呀!”大家一个玩笑,来缓解意料之外的尴尬“除了考试,又没什么用。”我只是笑了笑,并不想去接话,心里思付,若是没用,学来作甚。

  我想到,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每讲述古诗的时候都会给我们描绘那些景色,诗人的心境,以及播放那些震撼的视频;也是这些促使我走出去,看见大漠明白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萧索;看见了高山,体会了“五千仞上摩天”的巍峨;也是在化学课上,第一次接触实验,被镁点燃时的光亮所打动,也知道了镁光灯名字的由来。

  而他们呢?他们面对知识的时候,只有一个字:背。

  所以到了现在作为文科生的我还记得的那些化学公式,是他们这些理科生都已经遗忘了的。

  

  我想起了我一个优秀的大学同学,他上的是他们的那里最好的高中,享有的是他们地区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所以我一直说“一个优秀的学生,是许多位优秀的老师共同打造的。”他总说目前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多得益于自己的高中老师,他吸收了老师们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利用这些能力通过高考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吸取更优秀教育资源带给他的成长收获。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老师初出茅庐就可以比那位爱岗敬业,坚守了二十年的老教师要优秀。因为我的老师是吸收了更多一线教师的优秀经验,继而走上工作岗位的,换言之,他就是被优秀资源打造出来的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当优秀的资源,产生了集聚效应,拉动地方经济文化,那么优秀的资源会越发向一点集聚,地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应试制度作为传统体系一直为人所诟病,越来越多的趋势和政策表明素质教育、自主选拔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原本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然而面对国家政策和高校招生标准的转变,地方高中信息滞后,反应迟缓,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反而会间接加剧地方间的资源不平衡。

  所以,如果说“一个优秀的学生,是许多位优秀的老师共同打造的。”那么“一群优秀的学生,他们背后就是整个中国教育界最优秀的资源。”

  他们所蕴含的能量不是一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所能比拟的,老师传授的是单一学科的思维方法,且一个老师就由他固有的解题思路,而单一学科在线下寻求不同的老师,无异是一种资源浪费。

  

  但每一个优秀的学生所蕴含的,尤其是高考刚结束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他们之间的组合不仅仅是1+1=2那样,也不仅仅是1+1>2,而有可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效果。

  而当优秀的资源,遇上合理的渠道,就像互联网渠道,资源可以被快速且合理的配置。

  共享教育正在打破地域资源垄断的藩篱,在这个渠道里,相对优质的资源一定会取代相对不足的资源,而优秀的大学生就是不断成长起来的优秀的资源群体。优秀大学生的知识共享教育平台,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模式。

  

  想到这里,不禁想起来了之前几个投身公益支教的朋友,渐渐开始思考公益的模式,开始思考教育的内核,所以开始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将自己优秀的成长经历,成长感悟,成长故事分享出去,帮助那些教育资源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进步成长。

  他们总跟我说:“支教公益就好像给旱地浇水,救得了一时间之急,实质上却改变不大;而互联网共享教育更像是开凿水渠,引水灌溉。

  这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不会因为一些意外而中断,是可以贯穿在这些孩子生命里,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和推动他们成长的力量。”

  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打破资源的桎梏,利用同龄人的优势消除沟通的屏障。深入深化地去解决除了学科教育,更主要的是原生动力的问题。

  

  就像我的这些朋友,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最后高考的一个分数所框定的范围;而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学习的优秀的人而言,那是赋予他们力量的梦想,才使得他们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一阵嘈杂的车笛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凉风渐起,酒席也开始散去,看着走在前面的朋友们,惆怅又唏嘘,如果他们当年能接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能享受到共享教育的惠及,现在,又会是怎样的摸样呢?

  END

  举报/反馈

上一篇:领袖不是给答案,而是划重点
下一篇:10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认真练完,6年考试不丢分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