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兴业: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建设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07:10视频制作:胡兆双 林宝利

  广西新闻网兴业7月1日讯(记者 陶洁 胡兆双)“‘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始终贯穿我县的教育工作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重心从基本均衡发展转到优质均衡发展之上。”兴业县委书记陆金学说。近年来,玉林市兴业县围绕筹好钱、用好人、把好向、建好制、信息化五大方面,通过制度建设、财力支持、人才建设等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这一理念。2018年,兴业县以广西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如今,该县正加快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步伐,以创新的“兴业模式”、丰厚的教育成果走在了全区前列。

  优化办学条件——财政加码 校园标准化建设展新貌

  近日,记者走进兴业县石南镇六联小学,操场干净平整,教学楼宽敞明亮,专设的创客中心内3D打印机室、机器人室、航模室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现代化高标准教育设施配备及优美的教学环境,均被集纳设立于大山的农村学校里。同样的优质育人环境与设备,在大平山镇陈村小学也同样可寻踪迹。

  在兴业县,像六联小学、陈村小学这样的优质农村学校已成为普遍现象,随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兴业县各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这也是兴业县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最可喜变化。

  为全面改善和优化教育环境,近年来,兴业县通过政府统筹,财政“真金白银”投入:从2015年至今共筹集并投入教育经费12.51亿元,供给教育用地612.68亩,新建和迁建11所学校和改扩建一批学校,投入1.31亿元完善运动场地及设施设备,投入1.16亿元配备图书仪器,新增学位1.36万个,彻底消除了“超大班额”问题,此外“大班额”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县186所村完小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78个教学点全部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如今的兴业县,以日新月异的校容校貌,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展现出‘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的崭新图景”兴业县教育局局长莫晓喜悦地说道。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跟城里一样的学习条件,很多家长都认为没必要非要把孩子送到城镇读书了。”六联小学校长陈富伟告诉记者,学校重新修建改造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留在村里上学,学校人数从2016年改造搬迁前的100余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210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回流。

  培育校园文化——立德树人 以特色活动激潜能

  优质的校舍条件,配以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育人环境更优良、更具内涵和生命力。

  在兴业县城南小学的校园里,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融入校园各处的陈设中,随处可见;教室里学生们在专心致志地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这得益于学校将玉林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将剪纸特色与学科教学、日常德育融为一体: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剪纸课、把剪纸作为假期实践作业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玉林市民族中学紧抓民族教育工作,专门建设了民族展览馆,搜集了大量的民族生产生活器具、民族乐器、民族服饰、图片等,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学生共同沐浴在民族大家庭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兴业县各学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忠孝文化”等文化特色,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和亮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来了一校一特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整合教学资源——多层配置教育资源统筹“一盘棋”

  满足了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兴业县以“城乡同下一盘棋”的形式交出了答卷。

  “葵阳镇中心小学是镇里14所小学的中心学校,这里一头连着城区,一头连着农村,曾经镇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但如今通过教师人才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统筹配置、协同共享,以中心小学为核心,合理调配下属13个学校,实现让14所学校4860名学生都享受都到同样的优质资源。”兴业县葵阳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强说道。

  葵阳镇的乡镇片区集团化办学管理的做法,是兴业县集中整合教育资源的创新举措。所谓集团化办学就是采取优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的方式进行融合帮扶,输出管理,盘活资源。这一做法也被运用于全县所有片区,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然而,为实现全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兴业县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于片区校际之内,更由此拓展出片区之间网格化管理,再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最终形成“城乡教育共同体”,让校际、片区、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与集约利用。

  多层级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形成后,更需要师资人才及课程资源的支撑,使制度真正有效运行,让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流动起来。

  近年来,兴业县不断完善教师管理补充机制,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盘活编制总量,合理补充各学科教师。2021年,兴业县通过各类形式招聘教师563名,同时,针对教师紧缺和学科不均衡的问题,将275名教师转岗培训为体育艺术类教师。新教师的补充,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葵阳镇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陈献龙原先任教6年的数学学科,去年参加了国培计划,如今已成功转到体育学科,“当时学校存在体育、艺术等专任老师不足的问题,我觉得我个人可以尝试改变。在转岗的过程中,学校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包括提供运动场地和器材,并组织多次培训,才使得我能够顺利转岗。”陈献龙说道。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兴业县健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城乡教研共同体,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970人次,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安排城乡教师交流176人次,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农村教师1780多人次,促进城乡师资均衡。目前,兴业县义务教育阶段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达标率为100%,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达标率为100%。

  同时,“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让名师走进全县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聆听名师的教诲,都能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兴业县先后投入2.23亿元,建成广西首个县级云平台,高标准配齐教学设备,实现校校通网络,班班有一体机,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教育公平——精准聚焦 就学通道增关怀

  教育要有质量,更要有情怀。城西小学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家园的配套学校,学校里一半的学生是随着搬迁安置住进新家后就近上学,家里离学校仅一墙之隔。“我搬来新家后就在新学校上学了,这里比原来的学校多了更多的社团活动,尤其是加入篮球社团让我感觉很开心,我感觉上学更有趣了!”城西小学六年级学生王茵高兴地分享她在学校里的感受。作为随迁子女,三年前,她跟随家人和其他搬迁户一同搬来“老乡家园”,圆了安居梦,校园生活比起从前也更为丰富多彩。兴业县城西小学校长李世贵表示,学校希望通过幸福教育的理念,给予学生们周到的关怀,让搬迁户子女在学校里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放眼望去,在“老乡家园”安置小区周边,除城西小学外,还配置了兴业县城西幼儿园和兴业县第四中学,几所学校均配套了综合教学楼、足球运动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据悉,兴业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自治区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安置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17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的重要任务,对此兴业县对扶贫安置区配套建设了教育集中区。通过从义务教育到高中的教育“组合拳”全套配置,共计可服务周边3000多个家庭,随迁子女的教育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兴业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成为优质均衡紧抓的关键。创建留守儿童关爱学校,是兴业县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方式,兴业县将资源、资金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创办了8所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学校,把在全县各个教学点已完成低年级学习任务的4804多名留守儿童集中到关爱学校学习,较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让留守儿童共沐均衡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在“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的理念践行之下,兴业县近年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检测城乡逐步趋于平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科平均分由原来的50多分提升到80多分。下一步,兴业县将继续紧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争取2023年前在广西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督导评估,成为广西首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举报/反馈

上一篇:潍坊发展之潍坊高等教育篇
下一篇:小学五年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下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