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利用“3+1+2”中的“赋分制”为自己增分?高考新模式下,这两个科目被打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什么是“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近日,四川、陕西、河南、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第五批8省启动新高考改革,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行,2025年首次按新方案进行高考,采用“3+1+2”考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改革此轮已是第五批。方案和模式与此前第三、第四批省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的方案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完善,也稳定下来了,实施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了。截止目前,仅有新疆、西藏因故仍然保留老高考,全国其他省市全部进入新高考周期。这也意味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

  究竟什么是“3+1+2”?12种选择的利弊风险如何?如何赋分?

  何为“3+1+2”?

  纵观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过程,第一批和第二批采用“3+3”高考模式,即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实施省份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第三批和第四批皆为“3+1+2”模式,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第五批8省区公布的新高考方案,依然沿用“3+1+2”模式。

  “3+1+2”分别指什么?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目前已知的首选物理或历史,加自选的组合就有以下12种组合:

    新高考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也就意味着,某些专业会在科目上进行限制,如果选科没有选好,志愿填报时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挑选的局面。

  “3+1+2”中的赋分制

  是什么意思?

  “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也就是说,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以福建省新高考方案为例,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个分数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每科计算等级转换的考生人数即转换基数,具体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含因违纪作弊被取消该科成绩的考生。

  这也将意味着,你选择科目的人数将决定你的换算成绩,在选科时,这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一做法,让选择同一科的同学进行对比,然后赋分,有利于解决因试题难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公平。

  大家首先注意两点:

  1. 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2.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具体换算过程:

  1. 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例1、某学科原始分前15%的考生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95分,则该学科A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100~95】。

  已知A等级赋分区间为【100~86】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100~95】的考生为A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100~86】分。

  例2、某学科考试成绩最后2%的考生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则该科目E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20~5】。

  已知E等级赋分区间为【40~30】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20~5】的考生为E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40~30】分。

  极端地讲,假设这个区间某考生原始分为5分,赋分后也能拿到30分。

  2.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例1、假设小淘同学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再假设政治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2~61】,则小淘同学政治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那么小淘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解得,T≈80.33;四舍五入后小淘同学政治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80。

    例2、假设小淘同学地理学科原始分为75分,再假设地理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8~75】,则小淘同学地理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小淘同学考了B等级原始分区间的最低分,

  所以小淘同学地理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71。

  关于赋分制的其他问题

  Q:为什么要采取等级赋分制?

  等级赋分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Q:高考选考科目可以知道卷面的原始分数吗?

  高考公布的分数为赋分之后的分数。

  Q:赋分和选考人数有关吗?选考人数越多越容易被赋分?

  考虑赋分因素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类情况︰学霸选考越集中,成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试题难易程度:试题难度越简单,学霸区的炮灰就会越多。试题越难,学霸越容易和其他人拉开差距,考上名校。赋分模式下,选择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总而言之,赋分制度下不仅要求考生考虑自身的成绩,还要考虑本省其他竞争者的成绩。

  Q:赋分制下,如果某一门选考人数特别少怎么办?

  这一现象在首批试点的浙江省有出现,采取的措施为设置最低保障基数,当选考人数少于“基数”时,则按照基数人数进行赋分。

  Q:新高考改革下,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的成绩?

  新高考改革采取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30分,如果考生交白卷,实际卷面成绩0分,选科目成绩被排到E等级。那么在等级赋分后,任选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会被计入总成绩,两门任选科目即60分。

  Q:新高考改革,选择纯文组合,除了专业选择受限,赋分会吃亏吗?

  纯文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偏低,但是赋分的高低主要跟排名有关系,考生如果文科排名很靠前,也有被赋予高分的可能。

  Q:新高考有赋分,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会提高很多吗?

  不一定,决定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因素是考生的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新高考中虽然实行了赋分,但是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赋分,形成的高考总成绩是不影响录取分数线的。

  Q:考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赋满分?

  新高考改革选择等级赋分制,赋分主要看排名,考生排名在前1%,基本上都可以被赋予满分。

  Q:新高考实施赋分制,赋分制的合理之处体现在哪?

  一是解决了选考科目之间分数不可比的问题;

  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

  Q:历史类考985、211的分数,会比物理类的高吗?

  不一定,具体的要看每个学校的专业实力,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

  Q:影响考生赋分成绩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的因素包括学生排名、选考学生层次、学科及试卷的难易程度、选考人数等。

  Q:为什么新高考后很多文科生考高分?

  以往文科因此题目较主观的原因,很难得高分或满分,但赋分之后,将成绩分布在各个区间,成绩整体比以前高。

  Q:选择冷门学科,在赋分上是不是更占优势?

  赋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响,选考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冷门学科选考的人数可能较少,但是能不能被赋予高分还是看考生的实际排名,是否有优势无法准确衡量。

  更注重全面发展,

  不能紧盯死分数

  新高考实施后,高校录取也有了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根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考生。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为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也就是说,合格性考试不仅是颁发毕业证的依据,也是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的加快,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前景,我国的教育也在随之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加地适应社会发展、国家人才筹备的需要。而我国在教育领域中首先入手的是高考政策的改革。

  我们知道,过去的传统高考一直实行都是文理分科学习的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行,这样的政策其实在学生之间造成了文理分化严重的现象。学习文科的学生,对理科的科目完全不懂,甚至没有兴趣;相反,理科生亦如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似乎是助长了偏科之风,同时,这与国家渴望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

    高考新模式下,这两个科目被打入“冷宫”,两个科目教师何去何从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科目的兼容性,改变文理单一学生模式以及增加学生自主根据兴趣学习的空间和能力,高考最后迎来了“3+1+2”的新模式改革。

  那么在高考新模式的推动下,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科目的选择又有什么被影响和被改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1+2”这一高考新模式目前仍在某些省份进行试点推行,现在全国已经有七个省份采用该种高考模式。那么有业内人士推测,该新模式将会在两年之内逐渐推行到国内大部分省份实行。因此,无论是否确定实行哪种模式高考的考生,都应该对此多加关注,做好准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讲到这里,想必很多人还是对“3+1+2”模式感到疑惑,这一串有几个简单数字组合起来的加式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官方解读是这样的,“3”代表的是我们最重要的不可舍弃的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1”是指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一科;“2”是指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门科目中任选两科。

  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可以衍生出多种科目组合,而每个组合里都有文理科目的分布,可以改变以往文就是文,理就是理的单一模式。但同时,学生们对自己选择的科目就非常的上心,未选择的科目就面临着“坐冷板凳”的局面了。

    高考新模式下,衍生了“热门科目”

  一、物理

  高考新模式的实行,即给了学生们选择兴趣方向的权利和综合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让一些学生和家长产生了竞争危机感。在选择中,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强弱科来选择,那么在原来文理分科模式中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优势可能不再明显,升学的竞争也就愈发的激烈。

  随着新模式的推行,家长也会随现在的新考情形势来帮助孩子选择优势科目,毕竟选择的科目既关系到高考成绩,也关系到专业志愿。那么有部分家长就认为“物理”有望成为理科的主力军,其重要性也会逐渐与语数英三科持平,因此,孩子如果想考理工类的大学,那么物理这一科则是必选无疑。

    二、历史

  我们都知道文科学科多以记忆理解为主,学习难度相较于理科也是小的多。文科重在理解,并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提高成绩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和争取的方法、打牢基础便有可能实现,但理科不同,如果学习中有一环跟不上那么后面的环环学习便可能都难以跟上,理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领悟、运用。

  因此,学习理科的难度是一定会让某些学生畏惧的,那么文科这时就成了一条可以转变学习方向的路。在新模式中,历史相比起之前在政史地的均衡地位来说,现在也成为了三门主科之外尤为重要的一门文科。

    这两门学科遭“冷落”

  新模式下,有的科目成为“热潮”,同时,就也有科目面临着被“冷落”。那就是化学和政治这两科。因为学生选择这两科的人数不容乐观,也导致了教授这两门学科的老师们直呼“职业危机”、“想转行”,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化学在理科中是属于比较带有文科性质的一门理科,其要记忆的化学公式、方程式非常的多,同时还要进行计算,一般学习理科的学生业也会因为要大量记忆被劝退学习化学,转而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文科科目进行中和,更不要说本身计算底子比较薄弱的文科生。因此,化学这门学科的记忆与计算双重兼具的难度成为了考生们选择的最大阻碍。

    政治在文科中属于比较生硬晦涩的一门学科,知识点多为一些官方概念、措施,那么这也让记忆较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

  综合上述原因,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坐立难安,认为在新高考全面实行后,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将会被学生们“打入冷宫”。

    高考模式将会再调整

  新的尝试将会产生新的问题,对于“3+1+2”模式带来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将会再对高考模式进行再次的调整,也许在今年之后,“3+2+1”模式会被逐步推行,也就是说,理科中,物理、化学成为必选科;文科中,政治和历史成为必选科。

  面对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小编认为,对于所有学科来说,无论选择什么科目,其实都没有说置之不顾的意思,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利有弊,考生们只有抓牢基础,各个击破,才能不成为被淘汰的那一方。

上一篇:高考考了300多分怎么办?复读还是出国留学吗?
下一篇:脑子笨是不是真的学不好数学啊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