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培训整顿一周年:刚需并未消失,隐蔽培训层出不穷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2019年3月18日,北京“龙校”关闭,3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竞赛“白名单”中奥数四大杯赛少了仨,但这并未影响重点初高中用奥数进行升学和分班考试。

  2016年前后,奥数班开始走向隐蔽,家长们讨论起“奥数”,会用“傲树”来代替。有大学数学老师表示,自己就在北京某知名附中旁边的肯德基给学生一对一做奥数补习。

  北京海淀黄庄是在2018年11月意外“走红”的,原因是这里集中了大量培训机构、连轴补课的学生,以及焦虑不安的家长。

  不过在黄庄,奥数班早已不叫奥数班了。

  有知名教育机构,把奥数的内容根据课程难度,分为敏学、勤思、鸿志、创新、兴趣班五类班级,并且难度依次增加。也有的培训班课程表里,类似“思维拓展训练”等课程名称,实质上都是奥数的内容。

  在本就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北京家长刘宁印象中,奥数班大概是在2016年前后走向隐蔽的。家长们讨论起“奥数”,会用“傲树”来代替。

  但几年来,对“奥数热”造成最大打击的,其实是2018年3月至今教育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严厉整顿——至今刚好满一年。

  以北京为例,整顿让海淀黄庄一批奥数补习机构受到打击,但学习奥数的刚需却从未消失,于是滋生出类似前述的隐蔽奥数班。

  虽然近些年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一直在呼吁“奥数热降温”,2018年3月,教育部更发文取消高考招生中包括奥数、体育特长生在内的5个加分项。但事实上,各阶段学校的招生政策仍向奥数倾斜,奥数依然是选拔精英的手段。

  而这才是“奥数热”难降温的本质原因。

  术语里的教育生态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刘宁就听到周围家长互相打听:“你家孩子在哪上奥数?”

  海淀黄庄的奥数班集中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和周末两天。刘宁计算过课时,“学得最狠”的孩子,周末一天能上12小时奥数课。有的家长会同时给孩子报不同的奥数班,哪怕上的内容大同小异。

  “这是在靠刷题来提高奥数分数,目的是功利的,但也不能否认成效。”北京某重点中学数学老师解释。

  “‘龙校’一关,想要被‘点招’就剩下奥数这条路。”家长刘宁和南方周末记者聊起自己和孩子对奥数的执念,他解释,“‘点招’中,奥数成绩的含金量最高。”

  “龙校”是这些天北京教育圈的热门话题,全名为水木龙华培训学校,是清华附中的“坑校”。2019年3月18日,“龙校”在其官网宣布停办,理由是办学资质到期。

  所谓“坑校”指的是,龙校以“点招”形式选拔生源,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多次考试,考试成绩累计计分排名,重点公立学校依据考试排名提前选拔生源。

  “点招”顾名思义:点名招生。学校看上了某个孩子,就会给家长一种明确的暗示——一般都是从自家“坑”里捞的奥数牛孩。

  以上一连串“术语”,反映出教育培训领域的特殊生态。

  在北京的家长早早就打听好,小升初名校“点招”有两条路:一是上重点中学的“坑校、坑班”。二就是参加各种竞赛,拿到证书。其中奥数四大杯赛证书,在北京指迎春杯数学解题能力大赛、华罗庚金杯赛、希望杯、走进美妙数学花园竞赛。以往,手持这四张证书的孩子,尤其受到海淀区重点中学的青睐。

  无独有偶,“龙校”关闭后一周不到,3月23日,教育部公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四大杯赛”——“迎春杯”“希望杯”“华罗庚金杯”“走美杯”,三个已经停办。只有留下“希望杯”,但也仅面向高中生。

  这并未影响刘宁这批家长用奥数作为升学“敲门砖”的信心。刘宁咨询了海淀区一些重点初高中,得到的回应是:“奥赛停办后,部分重点学校选拔学生还是可以考虑根据自身需要组织奥数考试的。”

  早在2014年底,教育部等部门就已出台政策,称2015年1月1日之后高中阶段获得的体育特长生、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等,将不再获得全国性高考加分。但这对初中和高中学校通过奥数成绩选拔生源影响并不大。一位家长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即使升学“用不上奥数”,进了名校后,学校分班考试时往往会在数学考试中考察奥数。“怎么算,都是学(奥数)比不学更‘保险’。”前述中学数学老师也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一个年级里至少两个重点班的孩子都是“学奥数出身”。

  甚至有大学数学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就在北京某知名附中旁边的肯德基给学生一对一做奥数补习。“都是些同事的孩子,半帮忙半赚钱地补。”该老师说,“现在查得严,但已经走了奥数这条路的孩子不走也是鸡肋。”

  长期研究数学教育的学者王明对南方周末分析,奥数热和区域有很大关联。通常而言,一线城市受奥数热影响比较大一些,比如北上、江浙。不仅是在北京,其他城市也还“认奥数”。西安某重点中学一名数学老师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西安“五大”重点初中都很看重奥数成绩。“五大”指西安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铁一中。

  越是教育发达地区,或者越是公立学校多的地方,奥数会越热。王明曾担任十余年北京某知名附中的数学教研室主任。据他观察,上海的私立学校比较多,受奥数影响相对弱一些。北京的公立学校比较多,受奥数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奥数已经成为一种选拔精英的手段,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比如小升初、初升高。”王明说,“高考加分取消了,但自主招生里,奥数的权重很大。”

  “最精英的孩子受奥数影响最大”

  尽管高考加分项取消了,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从小升初、初升高到高考自主招生,奥数仍是权重最大的单项之一。

  北京家长们惦记的“点招”班,主要指海淀“六小强”的重点班。“六小强”包括RDF、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北大附中、十一学校和首师附中。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六小强”的点招方式,有三家明确将奥数列为考察范围。以“龙校”为例,考试科目及分值占比分别为奥数150分、语文90分、英语60分,这意味着主要考察奥数成绩。一零一中学在六年级上学期,从“坑班”金帆培训里择优录取,而金帆培训的对象是参加奥数的学生,这意味着一零一中学的点招基本只考察奥数。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的保送政策是,“在初中阶段获得金帆奖、银帆奖的考生,根据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可保送到在考生所在区招生的各类高级中等学校”。而只有在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联合竞赛(不包括省级分区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才具备申请金帆奖、银帆奖的资格。

  “因此往往是最精英的那批孩子受奥数影响最大。”王明说。对北京学生来说,奥数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年进行奥数研究与教学的原上海闸北区数学教研员杭顺清说,高中生学奥数,除了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为了两个“出口”,一是参加奥数比赛,二是为了参加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

  目前,国内的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最多只允许测试两门学科,数学基本上是必考的一门,从难度来看,大约相当于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一试的水平。

  综观主流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要求,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大致可分为“五大学科奥赛、语文类竞赛、英语类竞赛、科创类竞赛、发明创造、期刊论文、单科成绩”7个渠道。

  其中五大学科奥赛是高校自主招生认可度最高的竞赛。五大学科奥赛,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分别由中国数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五大学科奥赛均由省级赛、全国赛组成,并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而高校以此奖项作为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一般CMO能拿奖的学生,在自主招生排名中确实会相对靠前。”北京某知名高校的招生办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CMO”是奥数决赛的简称。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的梳理,在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明确获省级赛三等奖可报名的高校超过1/3,明确获省级赛二等奖可报名的高校超过了2/3。

  正是由于招生政策仍向奥数倾斜,奥数才高烧不退。

  “太多人在当陪练”

  虽然“高考加分”在四年前就已经取消了,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后相继公布“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数学英才班”的招生政策,换了方式为奥数生开绿灯。

  根据招生简章,北大2018年数学英才班招收“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者;有数学特长,并在国内外数学专业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不过,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自己曾表达了一个观点:奥数不应作为升学的条件。“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应当按数学学科本身的规律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教数学、学数学。”

  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中,不少数学教育与研究的学者都直接指出,数学研究没有一个方向叫奥数,奥数的问题更多是思维训练层面的问题。

  “奥数比赛只涉及六个领域,孩子从小到大只学六个领域,知识架构不完整,格局也会变窄。”王明说,“这也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标。”

  另一个问题在于,“全民奥数”的氛围让很多孩子成为了“陪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黄华曾说,不超过百分之五的学生适合奥数训练。

  不久前落幕的2019年第11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中,中国队无缘冠军,最好的成绩只获得第15名。这引发国内争议,认为是取消奥数班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是明确的反驳者。“我们在这次竞赛中的失利,或反映了‘全民’学奥数影响了正常的数学教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把活动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都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顾明远认为,奥数本来是适合一些有数学天赋,并且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但我国社会陷入了“全民”学奥数怪圈,主要是为了升学的竞争,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违背了奥数本来的宗旨和规律,从而走向了反面。

  教育学者虹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也直指“根子上还是招生惹的祸”。各个学段招生评价方法落后,使得奥数这样的显性分数成为重要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教育部首次公示了2019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名单拟确定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全国性竞赛活动共31项。在14项学科类竞赛中就有中国数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面向高中生),其他诸如高中生物理奥赛、化学奥赛等也都被保留了下来。

  而仅在教育部发出“白名单”的第三天,不在名单之列的“华罗庚金杯赛”组委会发布了一份《关于2019年华罗庚金杯研学旅行的安排意见》。其中公开了7、8月暑期举办华罗庚金杯研学夏令营的消息。具体训练内容尚未可知。

  “即使没有比赛,各种夏令营冬令营,打着研讨、旅行的旗号,事实上还是在挑选奥数牛孩。”王明说。

  至于奥数能否提前培养数学天才或是科研人才,王明认为:“以往说奥数,一般都是从作为选拔考试应不应该、范围多大合适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从奥数本身去考虑,都以为奥数好的孩子数学一定就好,或者奥数等同于数学和科研。这是两码事,奥数其实是一种技术性层面的东西。”

  (应受访者要求,刘宁、王明为化名)

上一篇:海淀区2010小升初日程表(家长会通知内容)
下一篇:【口袋教室】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听力音频、课文和单词朗读录音在线听+高清电子课本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