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传承阐释“大医精诚”!第一个没有老师的医师节,这位“外科大家”流泪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8-26
手机版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这也是国内知名专家张默道教授走后的第一个医师节。今天的医师节,她最得意的弟子——青大附院大外科主任周岩冰教授只能默默看着与老师的合影,陷入深深的思念。每个时代总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张默道虽然走了,但是救死扶伤的精神薪火相传,默默地影响着胃肠外科人。医师节来临,记者走近青大附院,听周岩冰教授讲述传承与坚守的故事。

  

  40年师徒情

  “恩师的精神激励我走到今天”

  周岩冰教授是青大附院胃肠外科资深专家,大外科主任,同时也是张默道教授最得意的弟子。能够带领青大附院大外科走到今天,取得的所有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张默道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张默道是国内著名的外科专家,从医70年以来,她桃李满天下,青大附院几乎所有学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都是她学生。在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在医院门诊看诊,被国内多家媒体作为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

  周岩冰告诉记者,40年的师徒情谊,张教授已经早把自己当成了亲儿子一样看待。与张教授相处的日子,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8月16日,记者来到周岩冰的办公室,满墙的荣誉照片,他与张默道的合影放在了最中间的位置。回忆着3月份他陪同张默道一同住院的场景,他眼眶不禁红了。“她离世前的半个月还在医院忙活,93岁的高龄,国内很少有这样的大专家,那么的要强,那么的坚韧不拔。”

  

  周岩冰教授难忘与张默道教授的40年师徒情,看到合影,眼圈红了

  师承张默道教授,周岩冰手术台上的一针一线、缝合打结都是她亲自所教。1953年,张默道从山东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大附院工作时,整个外科只有8位医生。她望、扪、叩、听的诊断基本功日日精进,练就了一双远近闻名的“B超手”。“我上大三时,就听说山大医院(现在的青大附院)有这么一位长得很有气质的女医生,技术闻名,当时就想当她的学生,最终得偿所愿。”周岩冰介绍,张默道经常说,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就是把生命交给医生,所以医生必须珍爱生命,关爱病人。张默道的每一句话都被他铭记在心,因此,在临床上从医的每一天,周岩冰都顺应时代变换,将最前沿的技术运用临床,为治愈全国胃肠疾病患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默道与周岩冰合影

  不放弃任何蛛丝马迹

  简单的方法解决大问题

  回忆与恩师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周岩冰印象深刻。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讲述了一件刚从医时发生的事 ,这也让他对治病救人有了新的理解。

  周岩冰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是科室中最年轻的医生。跟着张默道看门诊的时候,遇上了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女孩神志恍惚,面色苍白,有呕血和便血。女孩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无药可救。“那时候医疗条件落后,没有核磁共振,也没有CT,张教授用手触摸的方式进行诊断。我摸了很久,都没有发现异常,而她凭借丰富的经验,一摸就摸出来了。”周岩冰说道。最终,张教授发现孩子体内有肿块。立即,她让周岩冰到病理科找一块玻璃片,给女孩在门诊上进行了穿刺活检,又给病理科主任打电话,务必让其帮忙加急做个病理分析。最终,结果出来,女孩被确诊为胃部淋巴瘤,终于找到了病因。

  

  由于患者整体情况差,手术不能进行。怎么处理呢?张默道非常自信地让周岩冰开了一瓶药,价格就几毛钱。结果口服一星期之后,女孩腹部不再出血了,情况有所好转。春节之后,女孩再来复查,腹部的包块已经明显地消失了。通过这件事情,周岩冰深深感受到,在对患者问诊时,一定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按照医学的规律进行诊疗,简单的方法也能解决大问题。“后来,过了十年,这个小女孩再来医院拜访,我们已经完全认不出了,她也已经结婚生子,令我们很有成就感。”诊疗过后,周岩冰询问老师:“为什么你知道用这种药就能解决问题呢?”张默道笑着回答:“我一直默默地看国外的杂志,杂志上提到过这种治疗办法。”不断地积累加上深厚的基本功,每一个患者在张默道手中都得到了精准的治疗。

  

  “不要在病人身上练手,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张教授时常教导我们的。一针一线一条命、任何抗生素都无法代替切开引流、学习好三基,这些我永远铭记于心。”这些外科“秘籍”周岩冰至今也时常挂在嘴边,传授给学生们。

  无论手术方式如何变化

  最朴素的思维方式是根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更新迭代。临床上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科手术从开腹到腹腔镜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数次飞跃。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最朴素、最适合患者的思维方式是周岩冰坚持的根本。30多年来,他谨遵师训,苦练基本功,并为每一位手术病人建立图文并茂的健康档案。他就用胶卷相机拍照,后来用数码相机记录。前前后后,他用坏了十几台。他做过的每一台手术、每一次病例讨论,都留下详细的照片和病案资料,至今已逾3万例。术后,他认真比对照片,反复研究怎样才能将手术做得更加精准。“每一例病人的情况都不同,这意味着作为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新问题。”周岩冰经常说道。

  

  张默道与周岩冰的合影

  在老师张默道工作之初,没有太多医疗设备辅助,医院里只有一台X光机,还要供几个科室一起使用。到现在,医院国内率先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胃肠手术”,开启了外科手术革命性的里程碑。目前在周岩冰的带领下,现已有1700余例疑难复杂胃肠肿瘤患者在此项新技术中获得新生。目前青大附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经突破6000台。团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周岩冰将老师们传授的医学“真经”继续传给青年医师,重视对年轻医师的“三基”培养。无论工作如何繁忙,周岩冰都坚持每周二科室大查房、大讨论,每周三晚6-9点给年轻医生上课,每月开科室质控大会。

  

  在胃肠外科的病房中,写满了对周岩冰的感谢

  医师节来临,他希望年轻医生要坚守初心,放眼未来,真正做临床科学家,而不是离床医师,只有以病人为重,才能做好一名医者。

  传承青大附院精神,为爱援疆

  “张默道、周岩冰都是我辈楷模”

  曹守根是青大附院胃肠外科副主任,纽约大学博士后,同时也是周岩冰教授的研究生。在上学时,曹守根就听老师讲述张默道教授的故事,言传身教,如今他是青岛市优秀青年医生,山东省胃肠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医院“英才计划”项目人才工程。在2020年作为第20批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曹守根与老师周岩冰合影

  在人生的长河中,他将先进的技术带到偏远地区,填补了当地医院的技术空白,为高龄患者进行胃肠肿瘤手术,为当地高龄患者的外科手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我入职青大附院那天起,我就努力从科室文化和医院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张默道老师和周岩冰老师的鼓励下,在医院的支持下,先后出国读博士后以及援疆,将青大附院的精神文化发扬光大。”曹守根如今已经回归医院的临床工作,众多疑难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顺利出院。

  

  援疆期间,曹守根将青大附院技术带到偏远地区

  “我的老师周教授培养了10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带出了30多位科室主任和副主任,打造了青大附院胃肠外科铁军队伍。他为胃肠外科做好了充分的布局,放眼未来,为年轻医师选准发展方向。”曹守根回忆年轻时,曾经收治过一位严重的肠瘘感染病人,其皮下大面积坏死,危在旦夕。曹守根严遵周岩冰医嘱,天天靠在病房,做好床旁观察记录,睡在病人身旁3个月,协助周岩冰诊疗,终于使病人痊愈。“正是这些历练,老一辈专家流传下来的吃苦精神,练就了我现在的本领,我今后也要将这些精神带给学生,一代代流传。”曹守根告诉记者。

  如今,从数人的外科医师队伍到40余人的国内一流团队,青大附院胃肠外科人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从张纪成到张默道、崔自介,再到杨金镛、于冠君、张敬智等,从周岩冰到牛兆建、王东升、曹守根、张坚、江海涛、李宇……,代代青大附院胃肠外科人,用自己的诚心与热血,治愈了无数病人,续写着科室发展的不朽传奇。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韩青年以棋会友,语言不通也能愉快对弈
下一篇:林氏家居生活MIX展登陆成都,携家居艺术作品演绎生活偏爱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