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六位博士解题的韦神韦东奕,离世界顶尖数学家还有多远?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这几天,韦神韦东奕又火了。

  原因是北京有家科技公司,要用一个方程来模拟产品的物理性能,就花钱请了一个6位博士的团队来攻克难关。

  结果6位博士夜以继日地忙活了4个月,都没能解决。

  其中有位博士突发奇想,说可以找韦东奕帮忙看下这个问题。

  韦东奕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6位博士用4个月时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给解决了。

  团队喜出望外,要把钱给韦东奕以感谢他的帮忙,没想到他说“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收钱,我只是帮个忙罢了”。

  

  团队觉得不好意思,三番五次劝说,他才答应让博士团队给他充值公交卡。

  不愧是韦神,一个天才顶得上N个博士。

  韦神最早破圈的时候,是那个拿着一瓶水,提一小袋馒头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个看起来憨憨的不修边幅的男生,其实是个天才,现在担任北大助理教授。

  

  别小看这个助理教授,他是北大近十年来最天才的学生。

  在初中的时候,由于偏科,他中考总分没有达到山东师大附中分数线,但是山东师大附中不想放弃这样的天才数学苗子,于是破格录取他,这在这所学校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破格录取。

  在2008年,高一的时候,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金牌。

  在2009年,高二的时候,参加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又以满分的成绩再次获得了金牌。

  上了北大之后,他继续书写神话。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简称丘赛)是国内大学生数学竞赛最高水平。

  丘赛设置了五个竞赛科目,韦东奕凭借一己之力拿到了4个科目的金牌,还拿到了丘赛个人全能奖,一人单挑清华大学和中科大。

  在北大课堂上,北大的老师跟学生们说,数学有问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就问助教(也就是韦东奕),如果助教都不会,那就是数学题出错了。

  连哈佛大学也给韦东奕伸出橄榄枝,只要他去哈佛留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然而却被他拒绝了。

  其实在那条拿馒头的视频破圈之前,韦东奕的名声早就在数学竞赛圈里如雷贯耳,鼎鼎大名了,他被人尊称为“韦教主”。

  而他这种淡泊名利,专心数学的形象,也引来众人对他的好奇和赞叹。

  有人说他会不会生活不能自理?你想多了,韦东奕完全是个正常人。

  据北大教授的说法是,韦东奕完全正常,他在哪些方面跟我们都没有差别,就只有一个差别,那就是数学太好。

  

  有人好奇,像韦东奕这种各种题都会做的牛人,离世界顶尖数学家之间有多远?差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如果要回答得好,可能需要很深的数学研究背景,但是有这么深厚背景的人也没功夫来回答这种问题。

  我们可以从一些跟韦神类似的牛人数学家访谈中,找到一些答案。

  这里先介绍另一个类似韦东奕的天才数学家——恽(yùn)之玮(wěi)。

  恽之玮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被称为“玮神”。

  此玮神(恽之玮)非彼韦神(韦东奕)。

  在高一的时候就进入了国家集训队。

  高二的时候,参加国际奥数也拿了个满分获得金牌,然后2000年保送进北大数院。

  进了北大,就创造了一项神话:在26门专业课中,有19门课程他拿了100分,剩下7门拿了99分。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学神考100分,是因为试卷总分只有100分。

  在北大数院这种牛人扎堆的人群里,他平均学分绩点位列全级第一,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碾压其它北大数院天才,被称为北大70年最强学霸。

  北大毕业后,恽之玮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读博,然后进入麻省理工(MIT)当教授,并且在3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

  上一个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的人是钱学森,由此可见恽之玮的天赋之高。

  

  恽之玮的天才没有止步于数学竞赛,他因为在表示论、代数几何和数论等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12年的拉马努金奖。

  在2017年,他又拿到了数学新视野奖,这个也是全球奖金最高,含金量也很高的科学奖项,奖项的资助人是马云、马化腾、扎克伯格等巨富。

  这种牛人是怎么学数学的呢?可以参考一下一个北大学生对玮神的一些采访中得到的答案。

  (ps:下面的一部分段落参考了《天才辈出的数学江湖:恽之玮大神及神上之神》一文,作者项波仁。因为太长,太多术语,这里用自己的话简短描述并重构,并自己发挥加上了一些其它内容。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原文)。

  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学能考高分已经很不错了,考上市重点、省重点就可以大吹特吹了,但是既然能进北大,那这些就不值一提,所以起点就得高一点。

  北大的普通学生,学数学照样需要很刻苦,但还是有很多不会做的题。

  北大的学霸呢,同样也很努力,而且比普通学生更努力,能坐冷板凳,但是大部分习题已经能解答了,考试刷八九十分不成问题了,到了学霸这一步,已经能对北大普通学生形成碾压效应了,在江湖上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和段子了。

  北大的学神,就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了,学习效率都能碾压学霸。

  学霸学一门功课的时间,学神能学两门,学霸考95分,学神能考99分100分。

  一道难题去问学霸,可能还能难倒学霸,但是基本难不倒学神,就像韦神一样随便问随便考。

  而玮神就是这样子的学神,题目基本没有不会做的,而且学习效率也碾压学霸,看数学书就像普通人看小说一样。

  到玮神大三结束的时候,他就把本科和研究生的内容都学完了。

  就这种天资,这种学习进度,玮神自从上北大之后,到接受同学采访之前(2013年),有13年了,平均每天都是高强度的搞数学10个小时以上,没有懈怠过。

  这种既有天赋又努力的人,可想而知有多强。

  为什么玮神这种学神都需要十几年高强度地搞数学?因为现代数学太太太太太庞大了。

  大家平时大学学的高等数学,把大伙折腾得欲生欲死,但高等数学这门课可以说连真正的数学大门都没进去。

  来看看现代数学的深渊有多可怕:

  

  看完这张数学深渊图,读者自行定位自己在哪个位置吧。

  你望着数学深渊,数学深渊懒得理你。

  所以你就知道了,即使是远超普通人、远超学霸的学神,在数学深渊面前也是要俯首帖耳跪拜的。

  而像玮神这么强的人,去到国外,见识到真正的大牛之后,也给跪了。

  玮神在普林斯顿见到了一个叫皮埃尔·德利涅的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在32岁的时候就拿到了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是什么?这个是数学界最有含金量的奖项了,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颁发给2~4名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

  而整个华人圈子里,只有丘成桐(美国籍)和陶哲轩(澳大利亚籍)两位拿到过这个奖项。

  如果中国人能拿到这个奖项,影响力不亚于屠呦呦拿诺贝尔奖,不亚于莫言拿诺贝尔奖。

  对于德利涅这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玮神说自己的水平连德利涅的一半都没达到。

  那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呢?德利涅会的知识,玮神不会?

  并不是。

  按玮神的话说的是,代数、拓扑和几何领域,自己该知道的知识都了解得差不多了,跟德利涅的差距,很难说是知识或者理解的差距,德利涅做出来的工作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应该说是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做问题的能力,甚至对数学的理解和眼光层次,都达不到德利涅的水平。

  很多具体的东西说不出来,但是差距确实就在那里。

  

  玮神佩服的,还有另外一个德国数学家,彼得·朔尔策,1987年出生的,在2018年的时候,年仅30岁就获得了菲尔兹奖。

  而在玮神接受同学采访的时候(2013年),离朔尔策拿奖还有5年,但当时朔尔策就做了一套非常牛的框架体系出来,框架研究深度和意义都非同寻常,就这个框架,就把玮神给震住了。

  上面就是一北大同学对恽之玮的采访内容的精简重构版。

  玮神自然是比普通人强很多的,甚至比通常意义的数学高材生都要强很多的,比如也有人说到,在华尔街投行工作的精算师,里面也有很多名校数学高材生,还有国际奥数金牌。

  有个华尔街的老板,给精算师们出了道特别难的题目,然后某一位精算师A,花了5个晚上的时间,消耗了无数草稿纸,才解出了这道题。

  就这样,A在他的精算师朋友们里面还算是很厉害的了,因为A发现,其它精算师中,有一半的人没解出来。

  然后精算师A把这段传奇经历和题目告诉给了玮神。

  玮神沉默几十秒没说话,然后直接报出了答案。

  这就是不同层次的碾压。

  精算师碾压普通人。

  玮神碾压精算师。

  拿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又碾压玮神。

  而跟玮神同班的北大数学家中,有个叫张伟(下图左边这位)的,也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数学牛人,天赋也跟玮神和玮神一样好,在37岁时被提名菲尔兹奖,但是很遗憾没能获奖。

  

  说回到韦神,韦神和玮神两人,数学天赋都是同一档次的,都是年少成名,都是惊才绝艳能拿国际奥数满分的主,都能震住北大数院那帮妖魔鬼怪。

  但是跟世界顶尖数学家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按丘成桐的说法,差距大的原因是,中国数学界这三十多年来,很少涉及数论、几何等数学新领域的探索。

  

  到顶尖数学家那个层次,智商、天赋、聪明只是个基本门槛,还需要紧跟国际数学界,了解最新的思想和方法,要去做最前沿的东西。

  如果你做的还是老套的那些东西,你研究出花来也可能得不到认可。

  前人的成果太庞大了,光靠一个人的聪明,不可能造轮子,把前人的路都走一遍,必须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而且由于数学分支太过庞大,做的方向也很重要,你花了几年十几年的功夫,结果后面发现这个方向是错的,那就白耽误功夫。

  说起这个,我想起了杨振宁当初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故事。

  一开始,杨振宁选的方向是实验物理方向,要经常做实验,但是杨振宁动手能力很差。

  比如实验室有一项日常工作,就是在加速管上涂抹肥皂水,用来寻找漏气的地方,找到之后再封好,以保持加速管的真空度。

  他的美国同学两分钟就能找到漏气的地方,而他愣是找不好。

  又比如,有时候电子设备坏了,他同学踢两脚就排除了故障,而他却没这本事把设备“踢”好。

  但是杨振宁去问同学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却说不上来。

  就这样,杨振宁在实验室待了20个月,屡战屡败,实验室事故频发,同学们做打油诗嘲讽他:哪里有杨,哪里就有乒乓响。

  但是在学理论方面,杨振宁却很有天赋,连其它同学都要请教他,他到校两年半,就写了两篇理论文章。

  泰勒教授看了之后,要求杨放下实验物理去搞理论物理。

  曾经满怀振兴祖国实验物理科学的杨振宁感到很失望,但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想通了,于是改学理论物理,过了两个月,就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之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界大展拳脚,搞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这一项开天辟地的工作,这项成果不仅吸引了一群物理学家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且直接把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抬高到跟牛顿、爱因斯坦等大佬并列的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以直接或间接研究杨-米尔斯规范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就有9人。

  难怪有科学家说,诺贝尔奖颁给杨振宁,是诺贝尔奖的荣耀。

  如果杨振宁当初死磕实验物理,杨振宁就没有今天的地位了。

  所以那些喷杨振宁当初不回国搞两弹一星的,杨振宁还真不一定有那个天赋,回国就有可能被埋没了,当初留在美国搞理论物理才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杨振宁在给年轻人建议的时候,也说自己看过上千个博士生,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聪明和努力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是否找到了正确方向。

  

  而要找到正确方向,跟个人的兴趣和擅长点相关,跟每个人的眼界相关,也跟每个人的机遇相关。

  如果杨振宁当初实验动手能力很强,如果杨振宁没有遇到泰勒老师,这个世界可能就少了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

  而真正顶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样的?对比下前面说的德国数学家朔尔策做的框架体系,和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体系,这些都是能影响学界发展方向的工作,都是框架级别的理论体系,这些就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研成果。

  所以,韦神离真正顶尖的数学家有多远,我没法判断,到了韦神和玮神和张伟的那个层次,机遇、眼界、科研环境、运气等这些非个人因素的东西,占比也相当重要。

  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成为国际顶尖数学家,但也有可能一下子灵感爆发,就做出了惊世骇俗的成就,成为国际顶尖数学家。

  毕竟,跟韦神和玮神同一天赋层次的张伟,也开始摸到了菲尔兹奖的门槛。

  

  但不管如何,韦神才30岁,未来可期,希望他保持初心,为数学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完,如果喜欢本文,那就点赞、在看、转发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随便听听的音乐软件,不用登陆,还有免费下载
下一篇:明日18:00截止!!2022年西宁市城中区招聘226人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