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农!藏在古籍里的10年时光……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花好月圆夜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不让极具研究价值的古代文献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向读者提供一个完整准确、可学习推广的农学古籍读本,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的刘庆超老师和他的妻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车艳妮老师,根据各自的专业所学,对《二如亭群芳谱》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将大量的历史文献与独特的见解立意相融合,古为今用,让古人的智慧于当代农学研究中焕发新机。

   刘庆超老师在北京林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张启翔教授曾多次提及《二如亭群芳谱》。多年后,车艳妮老师也接触到了这本古籍,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拜读时,深感其家国情怀,家国天下事不曾有一刻忘怀,吾辈当读其书而见其义也”,在谈及研究这个项目的初衷时,车艳妮老师兴奋地说。虽然这本古籍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儒、释、道广泛涉猎,天文、历史、地理、历法等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全文近80万字,格式为繁体字、竖版,无标点,晦涩难懂,内容庞杂。如何把握如此多的学科和知识理论,成为了他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像车艳妮老师说的:“尽管我们两个在学科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是也很难在整理工作当中做到游刃有余。”为了让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获益,两位老师于2014年踏上了对这本古籍的整理研究之路,一做就是近十年。

   这本书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呢?车老师称其为一本有“人情味”的书。作者王象晋创作的这本农书著作的涉及面非常广泛,除了像一般农书一样提及农业栽培技术等,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整理了大量的、详细的诗词文赋,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精神思想。除此之外,《二如亭群芳谱》还涉及诸多药方以及一些实实在在有益于人民的生活常识。农业要关注国计民生,王象晋的这本书就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决定做一件事情很简单,但坚持做下去却很难。现学现查,仔细核对,从把专著的全部文字录入电脑,到加入现代标点和注释,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支撑着两位老师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几经修改和校勘,历经10年艰辛,他们终于系统地完成了对《二如亭群芳谱》的整理、审定、校勘、注释等工作。总计注释13600余条,60余万字,最终完成的文本高达140余万字。“整理过程中我也曾无数次感觉自己精力不足,但是越看这本书越觉得它值得现代人借鉴,就像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什么就去挖一点,所以我觉得我一定要把它整理好”,车艳妮老师说到。

   “《二如亭群芳谱》中的农业生产技术虽然是400年前的技术了,但是其中所涵盖的生态理念、农业思想其实并不过时。其中折射出的却是主人公如何将古代儒释道学说中的生存之道与自我的日常生活融会贯通,从而成就了某种有思想的生活和有生活的思想。尽管书中表现的那种乡土生活早已远去,王象晋的人生也具有不可复制性,但无论古今,人们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诸如身处逆境,如何认清自我,泰然处之?平淡琐碎的日子是否值得认真去过?王象晋的全部生活哲学都在《群芳谱》中。该书能从多个方面裨益我们的生活日常”,刘庆超老师说到。

   青岛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二如亭群芳谱》的整理注释工作,并且根据《二如亭群芳谱》在城阳校区建立起了一个真实的群芳圃。群芳圃是由园林与林学院和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是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美育劳育于一体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占地面积十余亩,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园林花卉苗木为载体,以“三友、十二园、百花圃”为布局,体现了学校师生用双手营造出的“耕读式浪漫”。

  刘庆超

  做农业,心必须静。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人就像逆行的勇士,在最朴实的土地上,安安静静地扎根土地,育种育人。

  车艳妮

  以“圃”为纸,以“花”为笔,这就是一代又一代青岛农大人内敛的耕读式浪漫。

  原标题:《生而为农!藏在古籍里的10年时光……》

  阅读原文

上一篇:亲子关系紧张?来听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怎么讲→
下一篇:成考语文作文应该怎么提分?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