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电故事|董永强:海外背书八十公斤的历史学者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塔里木盆地中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故城遗址,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前即在这里生息繁衍,在这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在这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璀璨文明。新疆,是董永强心中的“宝地”,他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书写。

  “不要让你的一卡通仅仅是一张饭卡”

  1998年,磁卡逐渐在取代饭票,作为当年较早使用磁卡校园卡的大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 “不要让你的一卡通仅仅是一张饭卡” ,开启了董永强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伴的日子。

  在读博士期间,董永强需要大量阅读过刊来完成学位论文,因此,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六月的校园,蝉在窗外肆意地鸣叫,位于顶层的阅览室仿佛被蒸笼罩住一般,却丝毫不会影响董永强求知的热情。负责管理阅览室的阿姨上午刚刚整理上书架的刊物,下午就被董永强拿出来阅读。后来,阿姨索性为他开了“特权”:可以在阅览室随意翻阅刊物,只需最后整理好放回书架即可。一来二去,他成为了阿姨口中的“小董”,与阿姨也成为了朋友。

  多年后,董永强将“阅读”作为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人文学院的研究生,一定要具备听说读写思五项基本技能,其中‘读’指的就是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当然还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文献和资料。”唐子杰是董永强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导师时,她就被这位研究西北民族史的历史老师深深吸引。“董老师是一位在学术上非常认真严谨的人,我们的实验室离董老师办公室很近,经常能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很晚还在亮着,周末也是如此。”研究生入学之初,董永强便要求唐子杰搜集开设所学专业的高校参考书目并整理出书单,然后参照书单进行阅读,以提升唐子杰在专业方向的基础素养。

  

  除了将阅读作为专业学习的敲门砖,董永强还希望每一位学生热爱自己的研究方向。2020年,在撰写一篇论文时,董永强需要参考一位日本学者的文章,这篇文章被收录于另一位日本学者的退休纪念文集中,由于国内很难见到。搜寻很久,董永强却依旧没有找到原文。后来,刚好有同事在日本访学,他请同事帮忙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查找,还是没找到。几经周折,通过一位日本的博士生查到了这位学者的邮箱,最终他通过邮件联系到了学者本人,成功拿到了这篇文章。“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愿意为了做研究去千方百计地寻找需要的资料”,董永强就是靠着心中对历史的热爱,不忘初心,乐此不疲。

  凭着这份热爱,董永强已出版《乡规民约碑刻与清代陕西地方社会治理研究》《吐鲁番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州社会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课题5项。

  机缘巧合,探寻研究新出路

  “一个山西祁县人,名叫王怀勖,早年很可能在洛阳为官,后来在唐开元二十三年被任命为西州都督府别驾,又兼任天山军副使,风尘仆仆去往西州为官。五年后,在西州去世,最终归葬于洛阳。今天,我们看到了他的墓志,通过研读墓志铭才得以将他在边疆为官的一段历史还原。”在多年研究新疆吐鲁番历史文化的经验中, 董永强发现西北边疆民族与中原内地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种联系是根深蒂固的,已然结成为一种不可分割,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2017年,在学校与学院的支持下,董永强与团队成员依托历史系成立了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了深度调查,2019年的冬天,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董永强去到陕西汉中南郑县调研,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南郑县的圣水寺石刻陈列馆里保存着八块清代碑刻,它们都记录着同样一件事:在南郑县城南二里设有一个古渡口,冬季搭桥,夏季造船,连接汉江南北两岸,以方便民众出行。这个渡口的日常管理完全是依靠一个运行了三百多年的民间组织——船桥会它的成立只为了一件事:渡江。

  

  “在那个很多老百姓都没有读过书的年代,靠着这些乡里乡亲运转的组织到底是如何存续了三百多年?”董永强带着这个疑问,前前后后去往南郑县多次,还前往北京大学历史系请教研究明清史的教授。

  在董永强的调查研究下,他发现南郑船桥会作为一个民间公益性质的组织,之所以能够维系数百年,是因为该民间组织具有严谨的组织架构、严格的管理制度、民间信仰的加持以及将田产作为长久运行的物质基础。

  2021年,董永强将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编撰为文并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二类贡献度期刊)进行了发表。“做研究一定不能只坐在书斋中,陕西各地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尽的资源等着我们去挖掘”。将南郑县作为起始,董永强与团队将足迹又拓展到蒲城、岐山等地,他们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变成了现在几十人的队伍。他带领学生与当地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协助文旅局解读博物馆里的碑刻并整理成集,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宣传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件“法宝”赴英访学,海外背书八十公斤

  忽而稳削防守,忽而大板扣杀,有时频繁变线,有时声东击西......董永强可以在藏书阁中阅览历史文集,可以在地方博物馆钻研碑刻文化,但他也有属于自己的 “反差时刻” 。

  董永强喜欢打乒乓球,喜欢到什么程度?在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时,他的行李中除了必需品外,只带了两件东西: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台相机。按照董永强的话来说,这是他的“法宝”。用乒乓球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用相机留存访学的记忆。靠着两件法宝,再加上烧得一手好菜的加分技能,董永强成为了访学华人里的“香饽饽”。白天,董永强在伯明翰大学里学习;晚上,便和三两好友共同制作家乡菜;周末,他背起背包,将足迹延伸到伯明翰的多个小镇,只有一个目的:淘二手书。

  

  董永强每一次出门都会带一个空的背包,回来之后总能装得满满当当。久而久之,一些访学华人都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淘书小队。一年的访学在匆忙中结束,董永强不知不觉囤了整整两箱、足足八十公斤的二手书。回国经过海关时,他被告知要缴纳一千英镑的超重费用,最后,还是同行的一位老师帮董永强分担了行李的重量,八十公斤的书被董永强成功带了回来。这些书,一直被他放在办公室里,随时供同事和学生阅读。

  在理工科院校做历史研究,董永强认为这是一件可以把自己的能量最大化发挥的选择,“给理科生讲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当你讲述他们从未涉猎过的领域时,他们渴望探索未知的眼神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它会被时间遗忘,历史也是强大的,因为总有人愿意守护它真实存在过的事实。董永强一直都捧着最初的赤子之心,将历史作为心中热爱,用所学连接古今与未来。

上一篇:河北: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遴选可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下一篇:特长的长假怎么玩?乘着高铁逛特区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