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嘉木,地学之麒才《大先生》第二季聚焦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财政局出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联合出品,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第二季《麒麟浴火,炽热山河》主题节目,于昨日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了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先生。

  图片

  “地狱之门”亦是“生命之门”图片

  敲开刘嘉麒院士办公室的门,一幅名为《地狱之门》的巨幅照片抓住所有人的目光——黑色大地的多条裂缝渗透出火红色,一些按捺不住的岩浆率先喷溅出来,深埋在地下的巨大能量蓄势待发。这座名为艾里塔拉的火山,位于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的北部,是刘嘉麒院士考察过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一。为了接近“地狱之门”,刘嘉麒院士很多次命悬一线。2000年,刘嘉麒院士去印度尼西亚考察喀拉喀托火山。当时,火山口上正冒着烟、喷着气。因为想看清火山口的状况,他与十几位国际同行一起往山顶爬。就在离火山口不到200米时,脚下的路突然开始颤动,地震了。地震往往是火山喷发的前兆,大家惊慌失措纷纷转身向山下跑,匆忙寻找有利的地形躲避,最终安全逃脱。

  图片不是所有火山研究者都有死里逃生的运气,刘嘉麒院士已有3位国际同行以身殉职。尽管如此,在他眼中,火山依然是“星球生命力的象征”,火山喷发依然是“比烟花更壮美的风景”。他至今记得1986年在夏威夷岛第一次看到火山喷发时的心情。不断向外喷发的气体和岩浆,映红了天,点燃了海,岩浆顺着山体向下流,越流越广,目光所及,一片火的海洋。他第一次体会到地球热烈而蓬勃的生命力。“搞地质研究的人,如果一辈子看不到火山喷发,是挺遗憾的事。”他说。60多年来,哪里可能有火山,刘嘉麒院士就去哪里。他无数次登上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六闯大小兴安岭、三入北极、两征南极,脚印遍及全球七大洲、五大洋,所到之处大多是无人区。刘嘉麒院士的路,就是这样凭自己的两条腿走出来的。

  点石成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图片

  刘嘉麒院士从小就是个苦孩子。老家在辽宁山区,1948年的辽沈战役就是在“家门口”打的。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躲在山上听枪声,看冲锋。1949年年初家乡解放了,他走到村外去上学。《国语》(现在的语文)的第一堂课是:“开学了,上课了,穷孩子也能上学了!”

  一年后父亲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幼时的刘嘉麒院士面临失学。幸好,他一上学就学习好,总是考第一,学校免除了学费,让他继续读书。这件事他记在心上,一直想要回馈社会。

  图片如今刘嘉麒院士的办公室里摆着几轴草绿色的线轴,上面缠绕着玄武岩纤维,摸起来和塑料绳有些相似,又轻又韧。刘嘉麒院士介绍玄武岩纤维具备耐酸、耐碱、高强等优良特性,整个生产过程与环境相容性好,“零污染”,无工业三废排放,与碳纤维、芳纶、聚乙烯纤维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四大高科技纤维”。目前,玄武岩纤维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绿色新材料,也是国家重点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玄武岩拉丝可以拉得很细,最细能拉到头发丝1/3细。具有强度高、绝缘性好、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等多种优异性能,可以较好地满足国防、海洋、交通、建筑、电子、航空、化工、节能、环保、消防等领域的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刘嘉麒院士领军研发的中国玄武岩纤维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刘嘉麒院士说,科学研究最后的落脚点是要造福于人类,要为改善国计民生发挥作用,要推动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只有实现了成果转化,才能起到其真正的作用。玄武岩拉丝技术是刘嘉麒院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和火山打了一辈子交道,有了这项落地的应用成果,搞基础研究的刘嘉麒院士才踏实了。

  来源: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图片

上一篇:相守一生《鲜花》盛开,河南卫视“上新”回春丹乐队MV
下一篇:阿姨爷叔来追星、“90后”也来追星,这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有何魅力?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