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⑦|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洪松:深刻把握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认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学理上深入研究“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有助于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指引。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经典作家的许多具体论断是针对欧洲社会的具体情况作出的,其理论表达也具有浓厚的欧洲文化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这些论断可能不再有效。但是,这些具体论断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却是超越特定文化背景的,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西方文化同中华文化的结合,而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特定的文化形态的结合,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作为观念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第一个结合”的理论架构中已经包含了历史文化的因素,将“第二个结合”从“第一个结合”中单列出来,更加突出了历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具体实际中单列出来,体现的是看待中华文化的一种内部视角,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社会观、道德观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中产生一种规范性的意蕴,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党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和看待中华文化的方式。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化学反应”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动态过程。在彼此契合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从文化生命体的视角出发,各个时期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生命体自身的更新和代谢。在这个新的文化生命体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也由此生成,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图景。

  “第二个结合”的目标和宗旨是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历史和现实、中国与世界、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关照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系统和观念体系,为正在形成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确立了理论基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整理:周丽萍 张雨

  摄影:肖雨杨

上一篇:读美国大学有什么专业可以选
下一篇:青春守护青春 成长陪伴成长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