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新河南
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本报资料图片卢森堡货航“空中丝绸之路”号在郑州机场首次亮相。本报记者 郭北晨 摄殷墟景区外景。王飞 摄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在此安家。本报资料图片河南博物院主展馆,迎面而立的巨幅铜塑深深吸引着关注的目光:一位古人双手牵着两头起舞的大象,寓意这里的先民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说文》里说,“豫,象之大者”,意指积极进取者。《周易·易传·大象传》里说,“雷出地奋,豫”,同样指奋发、进取。一个“豫”字,不单单是河南的简称,更是河南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时代巨变,但精神、梦想、远见和宏大的格局不曾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河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予我们“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切期望,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两年前的10月29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在这次重要会议上,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立柱架梁、落子布局。行走河南,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承担重要责任。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新路子,是时代使命,更是亿万中原儿女的热切期盼。河南奋进的脚步,不断书写新的传奇。探寻河南,“豫”见精彩。那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中原大地有哪些新变化、新标识、新形象、新气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中部大省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成长逻辑又是什么?创新成为鲜明新标识温婉优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被称为“科研女神”,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被省医学科学院全职引进。“家乡对科研人才的呼唤让我很心动,这里对科研人才的重视更令我感动。”心动加感动,阎锡蕴决定回到老家河南。10月15日那天,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在中原医学科学城揭牌落地,被称为新一代“化学魔术师”的纳米酶,将在医学、化工、食品等领域施展“魔法”。“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实验室“掌门人”阎锡蕴期待着,把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纳米酶领域的引领者,为河南超千亿级纳米酶产业发展赋能。两天后,尧山实验室在平顶山揭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开展研究。“我们希望能在两到三年内打造出来两到三个标志性成果,真正在生产一线创造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助力河南更出彩。”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说。2021年7月,“嵩山”崛起;2023年10月,“尧山”建成。两年多来,我省省实验室“方阵”成员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已达到16家。一家家高能级创新平台背后,承载的是科学家突破原始创新的期待,是引领产业加速发展的重任,更是省委和省政府对未来河南发展的谋划。环顾四周,陕西瞄准“硬科技”发力,安徽正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湖北布局“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演进,大家都在加速,比的就是魄力、速度与可持续能力,稍微歇歇脚、松口气,就会错过抢占未来的先机。“在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省委书记楼阳生反复强调。河南下定了决心,既为现在,更为将来。立足实际看河南,放眼全国看河南,极目世界看河南,架起高质量发展的柱梁,盖好现代化河南的大厦,就要补上河南最突出短板,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大增量”,掌握开启发展之门的主动权。一个个赋能企业的案例,刻画着创新河南的生动实践——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增长,对电池所需的锂矿开采力度也随之加大。去年,通过省科学院与洛阳市科技局的对接,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李龙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科技攻关项目,结合企业科研与应用需求开展合作项目研究。“我国锂资源很丰富,但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盐湖中,并且盐湖卤水中共存有大量的干扰元素,因此导致锂资源提取和现场检测难度大。”如今,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锂离子快速检测技术,在数分钟内即可实现现场对锂离子定量分析,为企业降本增效。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标注着创新河南的跃迁刻度——16家省实验室、40家省产业研究院、36家省中试基地相继落成,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创新联合体高效运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5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新活动活跃度、创新落地转化率实现快速提升。创新发展已成为河南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抬头望天,璀璨群星中,有颗“河南一号”卫星。透过它的视角,俯瞰如今的中原大地,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河南?从郑东新区龙子湖畔到黄河北岸,再到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畔,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策源科技创新、建设中原农谷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守护生命健康……“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然形成,创新发展的壮阔图景正不断绘就。在创新生态中,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郑大、河大同日迎来院士校长,短短一年多时间,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中原工学院,接连迎来高端人才“新掌门”。“河南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敢想敢干的魄力、高效务实的作风,让我下定决心来到河南”“我充分感受到,河南建设需要人才,河南特别爱惜人才,在这里能干成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真心实意服务人才,河南正在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越来越多高端人才选择河南、加盟河南、圆梦河南。“这几年,不只是我,很多外出求学就职的同学,都明显感知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河南对人才的渴望,对发展和创新的急切心情。”去年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的张楠,在细细对比了郑州和成都多家科研平台的情况后,选择回到河南,入职省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开展仿生器官芯片研究。聚人才,拼的是环境。2021年,刚入职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苑景坤就快速申请到了人才公寓,每天上班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女儿也顺利入学,无需为教育的事儿烦恼。今年9月,他与同为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妻子李荔枝拿到“郑州市高层次人才”证书,将在购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我们感受到了河南对于人才的渴望,对创新发展的决心与魄力。现在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很好,正是我们大展身手、干出一番成就的时候。”他说。从强化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到完善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科技分红等激励制度,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建好大院大所等平台载体,河南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环境留人和以事业留人。2021年以来,河南全职引进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8名、领军人才194名、海内外博士10509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跨越。“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是创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西三说,“我省应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重塑创新格局,构建市场驱动、需求牵引、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引导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高效转化为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今,游走于智慧岛种类繁多的研究院所之间,穿梭在高精尖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内,经过潜心科研的高层次人才身旁,无一不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创新发展理念正深入人心的河南,这是一个创新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的河南,这是一个为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创新动力的河南。开放提升融通新气质“通香着嘞”“叨叨叨”……无名,一名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德国留学生,一句“老乡们”拉近了他与国内网友的距离,从此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流量担当。胡振兴,一位80后许昌小伙,瑞贝卡加纳工厂总经理。在一段视频中,他在非洲用“河南口音”英语为加纳工人开会,火出了圈。俩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视频片段,成为外界看河南的一个窗口。曾经,开封三轮车夫许世杰自学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家乡。今天的年轻人,用社交媒体传播河南、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这种变化,是内陆大省河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见证。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在拓展,在豫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8家,600余家河南企业走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今年上半年,平高集团中标的国际项目大幅增加,其中开关设备出口合同近6亿元,同比增幅超100%。”平高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明翔介绍。从装备出口到一体化服务承包商,从意大利到巴西,从传统输变电到新能源、储能业务转型升级,平高出海是豫企海外业务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高端装备成为河南制造出海一张名片。拥抱世界、共赢发展,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战略,内陆腹地正悄然变身开放前沿。“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凌晨两点,郑州机场北货运区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自动称重扫码、立体货库、无人叉车……诸多智能设备系统的加入,大幅提高库区保障效率。科技范儿十足的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由50万吨跃升至110万吨。卢森堡货航常态化运营8条以郑州为中心的洲际货运航线,触角延伸至全球200多个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通江达海。河南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周口港、信阳淮滨港开通20多条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河南开通至青岛、宁波等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2022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18.9万标箱,驰骋“黄土地”奔向“深蓝大海”。“陆上丝绸之路”提质增效。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频次稳步提升,集货范围覆盖全国3/4区域,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被客户亲切地称为“黄金班列”,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为契机,我省在发展跨境电商上持续发力。创新开展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率先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日承载能力达3000万单以上,运营效能居全国前列。不沿边、不靠海,内陆大省河南何以跻身开放前沿?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看来,河南科学把握信息时代国际贸易演变趋势,以电子商务、航空经济发展撬动开放格局,以制度创新牵引观念创新,更浸润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这是善用后发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变短板为长板的生动实践。境内外“双枢纽”建设,撬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创“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被世界贸易组织定为“中国方案”,向全国推广、向海外反向复制,业务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设置“数字班列”“恒温班列”,适应更多需求,“运贸一体化”成为河南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扁平化管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0月24日,省长王凯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时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创新拓开放,河南开放路上的每一步,都蕴藏着观念的更新、思路的跃升、发展的突破。“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注册手续,新乡经开区的服务太高效了,这样的效率加强了我们投资落户的信心和底气。”谈及今年外资项目落地经历,企业负责人张鹏说。全省深化“证照分离”“多证集成”“放管服效”改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切实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46项改革创新成果,16项被国家采纳推广,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新增的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全省外贸连续跨过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五个台阶,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首次跃居全国第9位。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河南实现了由“向海开放”到“向天开放”的转变,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内涵、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放,使河南与世界互联互通、深度融合,企业在开放中蜕变,地方在开放中富强,个人在开放中受益,观念在开放中更新。光山县羽绒服销售没有淡季,冬季卖给北半球,夏季卖给南半球,真正买卖全球;从贴牌代工到经营自有品牌,平顶山企业家勇闯欧洲市场……河南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智利车厘子……中原老百姓不出省就能购买全球货品。越开放,越精彩。文化打造流行新风尚今年国庆节期间,郑州一名小男孩在博物馆内绘声绘色讲文物的视频火了。视频中,这名叫谢昭雨橦的12岁男孩神情成熟老练,滔滔不绝,吸引了不少参观的游客驻足拍摄。平时,一到周末,谢昭雨橦就会约朋友一起逛博物馆,有时还会给一些游客进行讲解。莲鹤方壶、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他对文物如数家珍,历史故事脱口而出。“眉宇间都是藏不住的热爱”“神态语气一整个‘拿捏’住了”!对这枚妥妥的“文博迷”,网友啧啧称赞。是的,“藏不住的热爱”。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文博热”“文旅热”可谓恰如其分。一起热起来的,还有应接不暇的文化盛事。10月17日,河南三门峡,第二届仰韶文化节;10月18日,河南开封,第41届菊花文化节;10月19日,河南安阳,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还有九月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约定”河南,嘉宾云集,共襄盛举。“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对这句话铭记于心。最近,他也密切关注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命题,也是河南破题之意。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河南当仁不让,乐意当一个十足的“显眼包”。河南是电影里的“显眼包”。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热映,带火了鹤壁一座小城淇县,因神秘而浪漫的气质“出圈”,成为不少游客的热门去处。最近,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夏伟田去鹿台、摘星台这些地标次数更多了,有一个直观感受是:这段时间,来淇县的文化学者多了几倍,大家看了电影,都想来探寻一个真实的朝歌,透彻感受一番商文化溯源之旅。朝歌没有浪费这“泼天的流量”,更不会辜负千里迢迢来看她的人们。从“国庆嘉年华·封神‘淇’妙游”,到第十届中原文博会,鹤壁打出浚县古城、淇县朝歌老街、淇滨区樱花文化商业街等文旅“王牌”,让电影照进现实的文化之旅更加悠长。河南是古装打卡界的“显眼包”。“三步一娘娘,五步一公主”,今天来古都洛阳,不穿上汉服拍几张照片、几则短视频,就好像白来了一样。“汉服和洛阳,天然最相配。”洛阳汉服研究院院长马胜杰认为,洛阳汉服与文旅相互成就、历史文化和产业链相互支撑,让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这将对洛阳汉服品牌的培育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非要挑选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古装穿上的话,你可能要犯“选择焦虑症”,先秦曲裾袍、明代大袖褙子、唐制齐胸襦裙,它们各美其美,都在这片土地上盛行过。河南还是诗词中的“显眼包”。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时,全国路演活动来到商丘,演职人员共同感受了来自高适家乡梁园的诗韵之美。“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现场,近百名商丘中小学生齐声诵读《梁园吟》,少年的琅琅书声里,有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也有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这或许也是许多观众眼中最喜爱的一个镜头的现实映照——青年李白和高适,在夕阳下策马奔腾,豪言“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浑身上下充满着朝气和自信!8月22日,七夕。距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举办还有整整一个月时间。一位署名“郑州诗人”的客户给UU跑腿下单,要求跑腿小哥在“大玉米”、二七广场、连心里、健康路、国贸360等五个城市地标举牌打卡,把一首长诗送给天下有情人,称“诗的节日快来了”。UU跑腿创始人乔松涛通过朋友圈感慨,“郑州诗人和郑州这座城市,真的太浪漫了”。官方和民间,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电影里的河南”“诗词里的河南”“热搜里的河南”,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河南”“发展中的河南”“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河南”……古老与现代在此融合,民族与世界在此互鉴。融合互鉴之道,就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光影动态演绎下,1600多年前的《洛神赋图》活了起来,几株洛水之畔的牡丹伴着微风摇曳;25台超清投影还原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建设场景、3D裸眼技术领略开封“城摞城”奇观、许昌灞陵桥风景区数字化呈现关公辞曹历史场景……河南坚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让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改变文旅产品‘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有玩头没赚头’的局面,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结合好科技和创意是关键。”河南省文旅厅厅长黄东升说。文明,在创造者手中。我们看网剧《风起洛阳》《清平乐》,沉迷不已,迷的不仅是大唐盛世、宋风雅韵,也是如此多的文化殿堂里的巨人,曾经在一个舞台上你来我往。而今,正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我们才能不断在伟大的时代孕育崭新的故事,让古老的土地拥有年轻的标识。读完这篇文章,可能需要十分钟;但读懂你我站立的这片文化厚土、读出日新月异的文化律动,一生都不够。美丽装点城乡新形象侯振兴的一天是从凌晨5点开始的。起床、洗漱、检查摄影包,背着器材去“追鸟”。作为一名“资深”摄影爱好者,侯振兴从2020年新春伊始,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奔向省内各个湿地、公园拍摄各种鸟类。为抓拍一个镜头,他常常能在一个地方趴几个小时。在他的镜头下,戴胜鸟妈妈将寻来的食物喂给了张着小嘴的鸟宝宝;在黄河湿地,白尾鹞展翅快速飞过芦苇地;在龙子湖,一对凤头鸊鷉挂着长长的水草跃起身子对嘴碰撞礼物……“这些年,我省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鸟类前来栖息安家。”侯振兴说,这两年,透过镜头,他拍到了白鹭、红嘴蓝鹊、雕鸮、黑鹳、白尾鹞等,以前不多见的鸟儿,现在都常常见到。青头潜鸭是一种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对环境、水质和食物的要求非常高,全球数量约为1500余只。但是如今,青头潜鸭越来越“相中”河南这个地方: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监测到的成年青头潜鸭数量已达309只;封丘的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桥湿地常年栖息着100多只;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也监测到3只青头潜鸭……“2012年,河南省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其中鸟类384种。到了2022年,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达到658种,鸟类496种。”河南省鸟类学会理事长、生物学教授李长看介绍。鸟儿是用翅膀投票的“生态环境评价师”。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生态美景越来越多,大美河南扑面而来。从统筹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实施“百千万”试点工程到森林河南建设……近年来,河南把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把美丽河南建设作为打造“十个河南”的重要方面,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爱绿护绿、增绿添绿已蔚然成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积厚成势。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制度,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绿色发展评价排行、绩效分级管理……在实践中创新方式方法,在创新中优化制度机制。“河南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哲说。“含绿量”并不只来自风景之“绿”,也来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赛道、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走不动。这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事关全局的“必答题”。在河南大地水泥有限公司门口,立着一块电子屏,跳跃的数字展示着厂内两条生产线颗粒物排放的实时数据:一线排放浓度3.1mg/m3,二线4.06mg/m3。一对比就知道,这些数据显示:这两条生产线的颗粒物排放远低于“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