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校定点帮扶教育力量点亮乡村振兴路
202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在凉山州甘洛县开展健康体检与义诊活动。四川大学供图
电子科技大学指导康定市亚弄村进行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助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示范村”。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西南石油大学帮扶干部帮助金阳县务科村协调和发放魔芋种。西南石油大学供图
四川师范大学深入普格县夹铁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四川师范大学供图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助力打造的喜德县甘哈觉莫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喜获丰收。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供图
我国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面对定点帮扶形势之变,省直各部门(单位)在中共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统筹下,切实扛牢政治责任,围绕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内生动力激发,真心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推进,不断开创定点帮扶工作的新局面。
如今,新一轮定点帮扶已开展两年多,在具体实践中,各帮扶单位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为四川脱贫地区带来了哪些改变?今日起推出的“聚焦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2021—2023)”专题,为大家生动呈现教育、卫健、国企、金融系统相关单位在新一轮定点帮扶中的努力和探索,敬请垂注。
2021年以来,四川省教育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组织省内79所高校定点帮扶68个脱贫县、92个村,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等综合优势,大力组织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帮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实施消费帮扶、开展支部共建等活动,为我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校师生用情用力,以实干和担当交出了新时代定点帮扶工作的一份亮眼答卷。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作。四川省教育厅成立教育系统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印发《关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四川省高校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定点帮扶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高校充分发挥优势,全面参与帮扶。坚持每年印发年度帮扶工作要点,开展定点帮扶成效考核,加强定点帮扶调研督导,着力提升帮扶工作实效。
强化教育帮扶,助力人才振兴。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全面开展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技术培训、学历提升等工作,截至2022年12月,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志愿服务基地11个,派出专家2000余人次,研究生支教服务200余人次,培训各类人员43000余人次,提升干部群众学历7600余人次。组织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100余名教师、6500余名师范生赴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
发挥学科优势,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科技、智力等优势,深化帮扶地方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统筹协调资金,联动校企地资源,投入13000余万元,实施480余个乡村产业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近两年累计购买农副产品17000余万元,帮助销售4800余万元。电子科技大学助力搭建电商平台,帮助康定市甲根坝镇亚弄村打造“高原咖啡厅”“网红帐篷营地”;四川农业大学组建8支科技服务团、1个研究生工作站和1支在校大学生家乡服务团,为凉山州雷波县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凉山州喜德县建立食用菌、薰衣草和甜瓜种植基地,助力打造“甘哈觉莫乡村小镇”。
开展支部共建,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及实践优势,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派出79个党建工作指导组驻地开展工作900余天,讲党课200余场、指导发展党员296名,帮助培养致富带头人381名,结对帮扶1253户,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学习357次,为帮扶地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西南石油大学在凉山州金阳县、昭觉县开展一系列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帮助提升当地基层治理能力。
开展医疗帮扶,守护群众健康。依托高校医学专业、附属医院及校医院资源,加强健康帮扶,指导帮扶地医院专科建设,广泛开展义诊活动,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县城、进乡村,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助力健康四川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指导凉山州甘洛县人民医院进行特色专科建设,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义诊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实施“对口帮扶·精准复明”计划,选派眼科专家为甘孜州得荣县等6个县的眼疾患者开展诊疗服务。
四川大学
发挥医教优势
聚焦聚力助推乡村振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大学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帮扶为主线,以精准帮扶村为聚焦点,以辐射凉山州甘洛县全县为目标,探索“4+1+N”模式,助力帮扶地区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学校直接投入甘洛县帮扶资金924.87万元,引入无偿帮扶资金2797万元;直接采购农产品936.8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103.92万元;累计培训地方党政干部2022人、专业技术人员3698人。派出县级副职挂职干部2名、驻村第一书记3名、驻村工作队员3名。接续派出8名幼教支教老师赴甘洛县斯觉镇中心幼儿园支教,27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支教。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四川大学集聚全校力量,发挥医教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坚持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学校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体系,连续10年选派优秀学生到甘洛县中小学支教,选派幼儿教师到甘洛县斯觉镇支教,以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小手牵大手”促新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助力甘洛县幼儿教育水平上台阶。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防线。开展“健康体检送下乡”及义诊等巡回医疗服务,支持甘洛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帮助创建产前筛查机构。
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建成甘洛河、田坝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并移交甘洛县水利局投入使用,学校对口帮扶甘洛县的科技服务项目“山区河流智慧管理与防灾减灾——以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为例”获批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
发挥特色优势
打造“电子信息+”帮扶名片
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学科、人才、资源等优势,高质量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开展。
学校先后选派优秀干部18人次赴帮扶地挂职,累计投入资金2260余万元,培训干部、人才1.6万余人次,立项实施帮扶项目186个,校领导赴一线督导调研70余人次,师生校友3300余人次参与一线帮扶工作,牵头成立高校“消费帮扶联盟”,指导建设教育系统帮扶工作平台“e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3项、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2项、高校旅游帮扶典型案例1项、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典型案例1项、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6项。
“电子信息+精准帮扶”成为学校定点帮扶工作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学校围绕“五大振兴”,聚焦“电子信息+基础教育”,建设“空中课堂”,搭建“两地三端”远程教育系统,举办基础教育论坛,建立学科联盟等,着力打造“区域基础教育高地”;聚焦“电子信息+特色产业”,研发“数字资源分析大数据平台”,开发“智慧养猪”项目,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示范村”等,帮助县域发展农特产业;聚焦“电子信息+管理思维”,成立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组建“同心专家智囊团”,推进“数字康定”建设,搭建森林火灾预防与监测系统等,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西南石油大学
坚持多措并举
推动定点帮扶见实效
西南石油大学先后帮扶凉山州金阳县务科村、昭觉县三河村等7个村,并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坚持从基层党建、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社区治理5个方面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帮扶措施“准、新、实”。摸清情况、立足精准,学校定点帮扶工作组先后70余次深入各帮扶点,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制定方案突出创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设计了近百个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项目。督促落实注重实效,各帮扶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学校连续5年获评四川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并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帮扶案例4次入选全国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帮扶工作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近百次。
帮扶干部表现突出。学校先后选派23名帮扶干部,获各级表彰51人次,其中获省级及以上表彰29人次。帮扶干部李凯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支教干部张勇所在的支教团队获得全国“最美教师团队”奖项。
各帮扶点面貌日新月异。凉山州金阳县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称号,金阳县务科村和昭觉县三河村分别入选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务科村获评省级“六无”平安村、州级(4A)先进村党组织、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移风易俗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四川师范大学
坚持“双轮驱动”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四川师范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聚焦教师、学生、学校三大主体,坚决扛起帮扶政治责任,在凉山州开展科学化、体系化、层次化、全方位的教育帮扶。
三大团队深入基层,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学校每年组建研究生支教团、顶岗实习支教团、社会实践团三大团队深入基层教育一线。自2021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持续推进研究生支教团建设,共有62名志愿者赴民族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千余名学生赴凉山州参与顶岗实习支教,有效缓解当地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团队40支、累计430人次到凉山州开展送文化文艺下乡、公益支教、爱心捐赠、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学校2021年选派63名顶岗支教志愿者,保证凉山州5所学校开齐音乐、体育和美术课,全年共计开课700余课时,共有1538名小学生受益。组建10多个体育美育社团,开展音体美课外兴趣活动100余次,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学校体育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一对一”精准帮扶片区学校,提升乡村教育质量。2022年,捐赠220余万元用于添置学生宿舍设施设备,助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在普格县洛乌沟片区学校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教师发展示范区。坚持“一校一策”,实施教师培训、教学标准改进、共同课题研究等精准帮扶,全面提升片区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校本课程及教材研发以及学校治理等综合实力。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创新“134”模式
注入职教帮扶新动能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坚持“真帮实扶、勤帮常扶、齐帮共扶”理念,汇聚乡村振兴合力,创新“134”帮扶模式,助力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搭建一个联盟。牵头成立“四川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联盟”,聚集31所职业院校、企业资源形成合力。举办“乡村振兴、一路前行”农特产品展销会,助力凉山州喜德县、甘孜州色达县等7个脱贫县产业提档增效;承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论坛,探索区域职业院校协同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发挥三个优势。突显党建引领优势,在凉山州喜德县加强党组织联建,开展送课下乡等“智志双扶”举措;助力成都东部新区武庙镇团堡村获评“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称号。发挥科技优势,赋能产业振兴,帮助建立食用菌、薰衣草和甜瓜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助力打造“甘哈觉莫乡村小镇”。突出人才培养优势,依托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平台,启动“四川省乡村振兴金牌培训师”“四川乡村振兴培训金课”遴选,培训驻村干部63人,帮扶村庄43个,服务农户4500余人。
实施“四个一”工程。实施“一村一支撑”,协助喜德县甘哈觉莫村成立喜德小相岭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编制“喜德县甘哈觉莫村农旅规划”等规划4部,实施羊肚菌等山地特色农业项目8项。实施“一村一新品”,助力甘哈觉莫村打造“彝族金耳之乡”,以此协助喜德县入围“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环线”。实施“一村一项目”,策划“彝族老家·喜德有喜”系列农旅项目,规划菌菌轮作、高山油菜农业产业项目,推动果蔬、高原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配套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实施“一村一培养”,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捐资改建农村幼儿园,资助26名喜德籍学生完成学业。(记者 沈高教)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