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3个“着力点”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本文来源:中国教师报」

  年轻教师如何成为持续精进的成长型教师?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刚入职的新教师变为教龄20年的老教师了。

  原先在基层学校时,我就负责过多年的教师培训工作。目前,我的工作内容也是为教师的成长助力。

  这些年,我非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也尽量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些平台。

  现在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年轻教师而言是好事。年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好时机,努力成为成长型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同时,让自己也能一直处于成长的状态中。

  我觉得,年轻教师要成为持续精进的成长型教师,以下3个方面很重要。

  1. 强化对职业的“内认同”

  朱永新先生认为,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

  事实上,职业认同分为内认同和外认同。比如,现在教师的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在社会上得到更多尊重,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这是属于教师职业的外认同。

  但对教师个人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职业的内认同。即便教师职业的外部认同较高,但如果教师个人对自身职业的内部认同低,也无益于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更不能享受职业幸福。

  教师强化对职业的内认同,就要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可能面临的挑战有心理准备。

  最近,一些高学历家长过分“干预”学校教学的现象,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家长这样的做法,模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并不理性,也不应提倡,但对教师而言,他们必须面对家长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家长的尊重,更好地发挥家校协作的合力。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必须有新的调整。学会网络直播,在云端授课,成为很多教师的一项新技能,有些教师甚至调侃自己是“十八线主播”。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提高网课的质量,成了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未来已来的新时代,年轻教师必须强化对教师职业的内认同,要对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可能的新挑战有清醒的认识,不断为自己赋能,才能让自己在“乘风破浪”中向新时代的好老师靠近!

  2. 用“靠谱”赢得多方信任

  现实中,我也多次听到学校管理者提及现在的年轻教师时,表示无可奈何。他们对一些年轻教师不肯挑重担和上进心不强的现象非常不理解,说跟自己年轻时相差得太远了。

  客观地说,今天的年轻教师的成长环境跟老一辈教师的成长环境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上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年轻教师在学校中话语权并不大,而且在工作上是新手,对他们来说,赢得学校领导、同事、家长的好评是非常重要的。这其实也是年轻教师的立足之本和成长之基。

  对于学校领导和教研组、年级组布置的工作,年轻教师一定要认真做好,不能以应付的心态敷衍了事。

  正如王阳明所言“事上练”,学校领导在给年轻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其实也在对年轻教师进行观察,看他们是否有培养和重用的价值。

  对年轻教师而言,工作前几年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前些年,网络上也曾对“毕业五年决定人的一生”的话题进行探讨。尽管毕业五年未必就能决定人的一生,但这几年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来说真的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对新教师的发展有要求。如果一名教师在入职的头五年内,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可能就会被学校领导选择性地遗忘了。因为学校领导把目光聚焦到新进的教师身上了。因此,年轻教师若是错过前几年发展的关键期,是非常可惜的。

  同时,教师是一个需要共同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好的职业。因此,教师光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学会抱团发展。

  靠谱,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靠谱,其实就是指“你办事,我放心”。当一位年轻教师成为领导、同事和家长心目中靠谱的人,自然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年轻教师如能赢得一个“靠谱”的评价,就是为自己的成长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把“成长”作为自觉追求

  年轻教师若立志做成长型的教师,就要把成长作为自觉的追求。另外,年轻教师要有一定的格局,不要在乎一时的成败得失,要为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后的成长做准备。

  毕竟,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水涨船高的。

  成长是一种选择,选择了成长,就要选择与成长相匹配的生活方式。人都是有惰性的,选择成长,也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自己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年轻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多做一些有“附加值”的事。比如学校会检查年轻教师的教案,那么,是被动地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还是认真备好一堂课,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再进行整理形成教案?

  这对年轻教师而言是一种选择。叶澜教授所言的“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被动地抄教案和主动写教学反思会对教师的成长产生不同影响。

  很多年前,魏书生老师就倡导“边教学,边研究”。这样的研究并不是另起炉灶,也未必是正儿八经的课题研究,而是跟教学是一张皮,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促进教学、提升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教师选择过一种有“研究味”的生活,就是增加日常工作中的“附加值”。同时,研究还可以把阅读、实践、思考、写作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年轻教师过上一种反思性的实践生活。

  这些就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之道。

  你认为呢?

  来源 | 2021年8月《教师博览》(中旬刊)

  作者 | 刘波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010-82296739(康老师)

  举报/反馈

上一篇:学习二十大精神·政协委员谈体会丨用情、用心、用爱服务妇女群众
下一篇:微信出手!这些内容禁止发布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