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一位难求,但却有考生录取后“弃读”,这种做法太自私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距离考试仅剩月余,考生的备考进入白热化的关键期。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报名人数的具体数字虽然尚未汇总统计,但增长、超过去年的453万已成定局。因为据各学校日前公布的报名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都呈增长趋势,比如:

  西安理工大学增幅为14%;

  西安医学院增幅为15.54%;

  安徽理工大学增幅为16.5%;

  西北政法大学增幅为20.8%;

  重庆理工大学增幅为32.3%;

  延安大学增幅为33%;

  云南民族大学,增幅为35.7%;

  江西农业大学,增幅为39.52%;

  安徽工程大学,增幅更是高达50%……

  

  如果按平均增幅为20%计算,2023年会在去年的457人基础上增加到548万。

  而据各学校发布的2023年硕士招生计划来看,虽然略有增长,但增幅较小,预计总招生人数会徘徊在130万左右,这样平均报录比将会达到4.2:1,而热门专业的报录比会更高,十几或几十比一都是很正常的事,2023年的硕考是一位难求。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想考硕士登天难,有人考上却弃读。”

  2022年,研考报名人数是453万,最终录取是110.7万,也就有近343万考生落榜。可见,要想上岸有多难。但是却有考生并不珍惜这个难得机会,却硬生生地将到手的硕士学位放弃。

  11月15日,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对杜某等31名2022级研究生新生入学资格处理的通知》,学校研究,决定对31名研究生新生分别按保留入学资格、取消入学资格等进行处理。其中,24名硕士研究生新生按取消入学资格处理。

  不仅是矿大,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研究生“弃读现象”。

  这些学生没有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前来报到,办理入学手续。这些考生同学未入学或放弃入学有多种原因,有的可能是已找到理想工作,有的可能是因为个人或家庭原因无法入学,有的甚至也可能是本科未能按时毕业或无法毕业……

  但除个别因个人身体等个人“不可抗拒”原因外,其他原因都不充分。比如对那些找到理想工作而弃读的考生同学来说,实际上是把考研作为找工作的备胎,工作第一,读研第二,一旦找不到理想工作就去读研。这种做法,从考试角度来讲,是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学校来讲,是破坏了学校的招生计划,给学校人才培养造成损失;对其他考生来说,实际上是抢夺了其他考生的入学机会,因此,这种只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保险柜里的做法,是极端自私的行为,是在钻国家研考的空子,是不道德的。

  2023年研考在即,平湖一柱奉劝那些把考研当备胎的同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如果没有做好“上岸必研”的决心,就不要再参加笔试了,一方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公考和招聘,以增加自己入职的几率,另一方面,也等于行善积德,也免遭“压线考生”的抱怨,名受网友们道德指责的口水之浴。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

上一篇:考研: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到底如何?社会认可度怎么样?
下一篇:毕业论文竟成淘宝商品 部分应届生另寻“捷径”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