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伤作文”持续搅动舆论场 引贫困地区扶贫深思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05
手机版

  “最悲伤作文”被疑枪手所为老师:仅规范格式

  一篇短短300来字作文,描述了一位女孩的母亲离世前的场景,字字句句击中网民的内心,持续搅动着中国网络舆论,也引发对文章背后的思考和质疑。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了……饭做好了,去叫妈妈,妈妈死了。”这篇名为《泪》的小学生作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生作文”。

  文章作者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四年级学生木苦依五木,今年12岁。几年前,她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她和两个弟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哥哥、姐姐则在外打工。据称,父母双亡后,她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网民纷纷对女孩及其家庭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孩子贫穷中依然渴望学习的精神表示敬佩。一日间,爱心汹涌而至,捐款近百万。

  伴随而来的也有思考和质疑:文章真是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吗?大凉山扶贫为何如此艰难?作文背后究竟有没有推手?会不会别有用心?捐款能不能被善用?

  其中,一部分网友对这篇“最悲伤作文”态度强硬:“凉山得到的援助够多了,不要再捐款了”、“你的钱都捐给懒人用来买毒品了”。过往不少揭露性报道则提到,贫困的大凉山不仅得到了长期的政府帮扶,更有不断涌入的慈善捐款。当地不少人已习惯于领援助,不愿挣钱养家。懒惰还滋长了吸毒贩毒、拐卖儿童的恶习。

  在凉山州州府西昌工作的网友“毛肚咸鱼”表示,工作四年,当地部分民众连赚钱的欲望都没有,稍微有点钱就在城区干道上聚在一起吃土豆喝啤酒。网友“昵称不能为空咯”则称,“前年去西昌螺髻山沿着山路上去,老老少少都坐在家门外炸金花打扑克。”

  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几乎是中国公益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大大小小的基金会有几百家,而凉山州官方更是在2007至2012年累计投入了276.5亿元改善民生。

  “大凉山脱贫的最后一丝希望已经被NGO、洋大人和小清新的爱心、情怀彻底葬送”。网友“Brazenbitz”说,凉山的问题是老生常谈,不知道的人跟着起哄,知道的人却摇头叹气。

  舆论越演越热,几日后,凉山官方对外公布调查结果称,作文经过了支教老师修改,木苦衣五木5兄妹每人每月都有678元的民政孤儿生活补助专项资金,生活上不成问题,当地政府也将长期对他们进行帮扶。

  共计3千多元的政策性补助金,就当地的消费水平而言,足够她们一家人的生活。不过,最早将作文发到网上的索玛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黄红斌说,“最悲伤作文”的小主人,真正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父母去世后的亲情关怀。

  普雄镇宝石小学支教教师任中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作文《泪》确实是由自己改写,木苦依五木照着他的手稿进行了原文抄写,但作文事实的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孩子都是讲彝语,汉语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语言课程,要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写成文字准确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无论作文是否为代写,木苦衣伍木一家的命运已经发生改变。木苦依五木和弟弟能继续求学并减免学杂费;而辍学的兄姐也将重返校园,每月还能再得到数百元的补助。

  小女孩的不幸看似个案,但其悲惨命运背后是意识贫穷的缩影。“我来自于大凉山,所有的贫穷与落后均源于知识的匮乏,法律意识的淡薄。”从大凉山走出来的网友“变幻莫测的万花筒”认为,如果思想的贫扶不起来,再多物资投入也是白搭。

上一篇:安徽大学生村官项龙同志个人事迹简介
下一篇:北京环球影城的本质:在不同椅子上,看不同的片儿?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