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潘玉莲:坚持免费教学25年的“私塾先生”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潘玉莲的热心善良深深地打动着左邻右舍,周边群众有事都会找她商量。 王小军 摄

  中新社新疆疏勒7月9日电 题:75岁老人潘玉莲:坚持免费教学25年的“私塾先生”

  中新社记者 朱景朝 王小军

  清晨9时许,忙碌的家长们就把孩子送到新疆疏勒县城平常小巷里的“爱心小课堂”,唯一的老师潘玉莲就开始暑假里的教学。19时放学,有些家长要到23时许才把孩子接走。

  这个“爱心小课堂”是潘玉莲25年前开始创办的。至今,有2000多名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乌孜别克族的孩子们同在这个“爱心小课堂”里,接受她的辅导。至今,这位老人已经75岁。

  “平时,老娘还抽空给我做点饭。现在,学生放假,成天上课,没空管我们。”半身偏瘫的潘三虎对母亲潘玉莲把心思全都放在“爱心小课堂”上很有“意见”。

  潘玉莲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她自幼精通汉维两种语言。在高中二年级时,加入了手球队,一次比赛中右臂严重受伤,不得不辍学。后来四处打工维生。

  25年前,在她50岁的时候,她回到了家乡新疆疏勒县。大半生走南闯北,让她深知语言对生活的重要。

  “孩子放学了,打闹玩耍,家长忙,没人管,这不行。”潘玉莲说:“都是街坊邻居的孩子,就一起玩吧,‘爱心小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起初只有3个孩子,课堂在自己家里,根据教材,补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现在疏勒县人民医院当护士的谢姆西努尔是潘玉莲最早的学生之一。当时她在疏勒县第一小学上学,3年级时,学校开设汉语课,以前从没接触过汉语的她被父母送到“爱心小课堂”,希望通过补习能跟上学校的进度。

  “潘老师要求很严,开始有些不习惯。”刚来时,谢姆西努尔的汉字写得不好,潘老师一直盯着写,一遍一遍,一直到写好,才让回家。她的母亲只能在外面等着,有时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

  “爱心小课堂”有了名气,送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潘玉莲说都是街坊邻居,生活也困难,就都收了。到后来,学生们坐满了她家20多平方米的屋子。

  1999年在乌鲁木齐打工的潘三虎结婚,第二年女儿降生。潘玉莲去乌鲁木齐照顾孙子,“爱心小课堂”临时交给了一个高年级的学生管理。潘三虎说:“母亲几乎天天接到孩子和家长的电话,老娘也想他们,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回去了。”

  2005年,潘三虎一家三口回到了疏勒县的家里。其妻子提出让潘玉莲老人收费,每个学生50元(人民币,下同),补贴家用。

  “街坊邻居平时送煤、送柴、送瓜,我每天忙到很晚,经常来不及吃饭,家长就把饭送来,欠人家人情,怎么能要钱?”潘玉莲说,也有家长偷偷放50元,“我都买本子、铅笔给学生当奖品了。”

  每逢假期,从“爱心小课堂”走出去的学生,许多抽空回来看望潘玉莲,也帮着已经75岁高龄的她带学生。

  “潘老师的教学方式,我熟悉。”6月30日,从湖南南华大学返乡的艾布比拉江·吾舒尔每天都来,除了教英语,还辅导语文课。

  “小学的时候我就能完全背诵《唐诗三百首》了,初中、高中我学古文很轻松,这让我走遍全国都不存在语言障碍。”当时在班里,他字写得最差,后来成为写得最好的学生。他说,潘老师教会了他做事认真。

  现在,“爱心小课堂”的学生增加到70人。“爱心小课堂”也迁到与潘玉莲家一路之隔的宽敞教室。

  记者9日在“爱心小课堂”里看到,部分学生的作业本里内页的空白处写着:“潘老师我爱你”、“祝你永远健康”等字样。苏麦耶和萨妮耶姐妹说:“我们喜欢潘老师。”

  “学生也感动着我,孩子们很可爱,离开他们我会很寂寞。”“爱心小课堂”至今已25载,走出去的学生有2000多名。潘玉莲告诉中新社记者,只想给邻居们帮点忙,让孩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了抱怨,潘三虎还有骄傲:“老娘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学生她都能培养成才。”

  新疆官方消息称,2013年,新疆已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今年9月,可实现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学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全面普及。(完)

  

上一篇:农村低保申请书范文样本
下一篇:代写代发论文诈骗600万元!团伙大多仅初高中文化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