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大班额害学生苦老师急家长(2)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扩、改、建”三管齐下治理“大班额”

  “大班额”成了娄底民众反映最紧迫的一个社会问题,逐渐引起了娄底决策者的重视,市人大还出台了议案。特别是2012年初,新到任的市委书记龚武生以及市长易鹏飞采取了强力手段后,使得这一难题的化解迎来了全新局面。

  为了切身感受“大班额”带来的问题,龚武生、易鹏飞不仅本人,而且带动教育、规划、城建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多次挤到拥挤的教室里听课。调查研究之后,娄底市制定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四年行动计划”,市、县同时推进,每月调度一次。据记者调查,依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娄底市因地制宜探索采用“扩、改、建”三种方式整合、集中资源。项目实施一年,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较明显的成效。

  “扩”是指集约市内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土地、楼房,将富余的、适合教学的场地无偿交给学校办学。近年来,各类行政机构的功能发生转变,原有的一些机构消失或合并,其占用的土地等资源荒废。娄底市规定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搬迁后,其原址收归国资部门统一管理,符合办学条件的,优先用于办学办园。通过大刀阔斧用活这部分资源,用“扩”的方式花费少量人力物力,快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学问题。

  娄底市“一小”因此举受益颇多,由于学校占地有限,在改造现有楼房的基础上,娄底市将被合并到娄底市党校的娄底区委党校原有土地房产划拨给娄底一小作为其南校区,主校区与南校区的直线距离不足150米。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栋两层楼高的房子正好放下二年级的15个班级,另外还有两栋楼正在整修,下学期投入使用。原来区委党校里的陡坡也按照学校的规划要求被填平,形成一大块整齐的操场,校园比主校区显得更加宽敞明亮。校长周莹感激地说:“市里把南校区给我们,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呀。”

  “改”是将学校原有的危房、学位容量小的楼房进行改造,在不增加土地使用的前提下,扩充容量。娄底“七小”原属企业办的学校,由于当地企业生活区南迁,这里的学生减少,许多教室也因此荒废。但近年来,由于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班级规模也逐渐达到80人。从去年开始,市里将从财政的解决“大班额”专项经费中抽取400万帮助“七小”修葺教学楼、办公楼、操场、校门,很快收到成效,一二年级从去年开始实现标准版配额,45人一班。

  记者在学校看到,原本尘土飞扬的操场,今年铺上了塑胶跑道,种植了花圃。阳光下,孩子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欢歌笑语。二年级语文老师刘敏以前教六年级,说到“大班额”与“标准班”的区别脱口而出:“我觉得现在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了、受到的关注多了,孩子的自我展现有了机会,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师生、家长的反应非常好,觉得改善力度很大。”

  在板房上学,这往往只有灾区出现的景象,出现在娄底“一小”校园里。今年,政府投资将狭小的一栋老教学楼改建,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审批、建设效率正在加速推行。因此,这个学校一年级的12个班全部967名学生,转移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上课。据介绍,到明年春天,改建后的新校舍就可投入使用,能够扩招不少学生。虽然板房条件简陋,但老师们教学都很认真,对改建后的新校舍充满期待。

  “建”是指新建一批招生规模大的学校,有力纾解“大班额”的压力。2011年,娄底市筹资5个亿新建城南中学、吉星小学。吉星小学是娄底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问题“四年行动计划”的首项建设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60个班级、2400名学生就读。城南中学占地275亩,总投资4.3亿元,建成后将为全市提供150个班级,7500个学位。

  新建学校需要的资金量大,娄底通过财政拨专款、吸纳民间资本、BT模式(学校的建设由有实力的企业承包,学校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政府,政府向企业支付项目总投资费用并给与合理回报)等途径,多渠道筹措化解“大班额”工作资金。投资达4.28亿元的娄底城南中学建设项目采用BT模式成功融资,已于2012年2月18日动工兴建。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新增学校建设用地,娄底一律由政府行政划拨;学校建设项目均享受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公益设施建设项目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加快项目审批进程,提升项目建设速度。

上一篇:全球82件孩童绘本佳作在京展出
下一篇:2021银保监会面试题库:如何协调沟通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进入阅读模式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