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三门峡、南阳内乡、商丘夏邑、信阳罗山!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全面宣传、推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即日起,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我们聚焦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三门峡市财政局、南阳内乡县教育体育局、商丘夏邑县教育体育局、信阳罗山县教育体育局。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名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郑州、开封、洛阳!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平顶山郏县、安阳、鹤壁、新乡获嘉县!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焦作孟州、濮阳南乐、许昌建安、漯河!

  三门峡市财政局

  坚持“四个着力”支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要先行,财政作保障。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三门峡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始终把教育作为投入重点优先保障,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优管理、提质量”四个着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基础教育保障工作,助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以来,全三门峡市财政教育投入呈不断增长态势,教育支出从2016年的36.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45.2亿元,增长22.3%,年均增长4.1%。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三门峡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门峡市财政局局长翟海燕主持加快教育支出工作专题会议

  一、着力“保基本”,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门峡市财政局坚持把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保障财政经费投入,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不断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以来共投入11.5亿元,支持落实城乡“两免一补”政策和困难学生补助,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促进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6个行政区划的县(市、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提前两年实现全省预期目标。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市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增为100%。三是积极落实教育资助相关政策。2016年以来全市共落实资助金额3.8亿元,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05842人次,有效缓解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让贫困地区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完善了在校学生奖、贷、勤、补、减的资助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必要而稳定的经济保障,切实满足了各学段建档立卡及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需求。

  

  三门峡市财政局领导赴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调研

  

  三门峡市财政局领导赴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调研

  

  三门峡市财政局领导赴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调研

  二、着力“补短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政策制度保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涵养工作方案》《关于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标准》等相关文件,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有力推动了三门峡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建的三门峡市东风小学

  

  新建的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

  (二)持续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0亿元,完成了568所“全面改薄”项目建设任务,新建、改扩建105所“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行动计划”学校,完成了335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学校建设任务,全面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大班额,全市大班额比例由17.04%降为1%。安排地方政府债券1.4亿元,支持实施了市外国语小学、第三实验幼儿园、市实验高中、市第三实验小学、东风小学和甘棠学校等一批学校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镇“大班额”基本消除,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补齐,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改建后的幼儿园操场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科技馆

  (三)不断提升教师待遇。着眼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教育投入更多向提高教师待遇倾斜,支持落实教师工资、社会保险费、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等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标准落实“一补两贴”政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实际情况发放,班主任津贴按每月不低于600元执行(高于省定标准200元,居全省首位),教龄津贴在落实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增设地方教龄津贴,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核定,切实提升教师收入水平。推进周转宿舍建设,各级财政共落实建设资金2659万元,完工周转宿舍建设533套,着力提升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门峡市财政局赴湖滨区财政局开展教育投入座谈

  三、着力“优管理”,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升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理顺财政、教育等部门、学校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二是依法依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出台《三门峡市财政教育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教育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核算等全流程监控,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加快资金支付。扎实推进常态化财政直达资金系统,确保城乡义务保障和学生资助等资金直达基层、提升效率。四是强化基础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国库电子化支付、政府采购电子化、实施电子发票和惠农惠民"一卡通"系统,不断提升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夯实管理基础。五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教育项目评审、采购流程,提升教学设施配置效率。六是提高服务水平。全局开展服务十项承诺,实行首问负责制,不断提升服务教育事业水平。

  四、着力“提质量” 不断提升财政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门峡市财政局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一是在年初预算安排中优先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紧紧围绕省政府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督导的7项内容,聚焦教育重点、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情况,特别是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教育经费合法合规使用、经费有效监管等情况开展实地督查,确保各项财政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切实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使用、监督的全过程,完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执行监控,科学实施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杜绝超标准豪华建设,坚决反对损失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切实夯实管理基础。

  

  教育督导进校园

  内乡县教育体育局

  内乡县坚持学校建设标准 加快优质资源生成

  内乡县以“建设教育强县、勇当区域发展领跑者”为目标,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契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办学条件得到切实保障。2017年4月,《人民教育》以《河南内乡:让乡村教师昂起自信的头》为题报道了内乡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做法。2018年5月,教育部网站以《优化布局 改善条件 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题对内乡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成功做法在全国推广。2022年3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

  

  投资近1.4亿元建设的内乡县湍东学校,提供3000余个学位

  

  投资3.2亿元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内乡县灵山雷锋学校。于2020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高起点优化学校布局。一是对初中优化整合。根据乡镇人口数量,把全县初中由34所整合为22所,全部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初中城镇化”。二是对小学优化整合。实施小学中心化管理,使区域内学校做到“四统一”管理,即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教师统一待遇、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实现“小学中心化”。三是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新型社区学校布局。在农村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学校,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办法将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学校改建成规模较大学校,纳入城区学校序列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班额较大的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均等化”。全县基本实现学校分布比较合理、班额比较适中、结构比较紧凑的布局。

  

  内乡县投资10.3亿元与联想集团开展“教育信息化扶贫整县推进项目”。图为内乡县教育大数据中心

  

  内乡县为义务教育学校统一装配多媒体液晶触控一体机。图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内乡县投资3.5亿元实施优质均衡发展整县推进项目。图为新型多功能实验室

  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将10%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和土地出让净收益金、4%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足额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二是整合使用资金。集中使用中小学校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2015年来,投入建设资金10.5亿元,改扩建学校98所。三是发挥激励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对配套土地的乡镇优先安排学校建设项目,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办学积极性。近年来,全县乡、村两级配套土地1200多亩,有效破解了学校建设用地、师生运动场地紧张等突出问题。四是严格建设标准。按照“新建学校按标准建设、原有学校按标准改造”原则,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五是统一装备教学设施。“十三五”期间,为全县中小学校更新了课桌凳,按照国家优质均衡标准装备了实验室、仪器室等。六是坚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投资10亿多元,与联想集团实施“教育信息化扶贫整县推进项目”。全县中小学全部实现校校通(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通(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和优质教育资源)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以及网上巡课和班级监控。七年级和高一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在智慧课堂中可实现精准教学。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舍比较宽敞、场地比较充裕、设施比较完善、教学手段比较先进的目标。

  

  赤眉一初中强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以“用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的人”活动为载体,使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以更好地教书育人。图为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报告会

  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一是建立教师补进长效机制。2012年来,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补充教师3666人。二是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通过制度化的考评,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三是广泛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国培、省培、县培和校本培训大力提高全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做到持证上岗、常态提升。四是加强教学常规引领。开展教学技能达标竞赛和“杰出青年教师”评选,促使青年教师“一年上路、两年成骨干、三年挑大梁”。2021年,内乡县在河南省第四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奖的刘佳、张茜两人,均为入伍五年左右的青年教师。五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发挥绩效工资调节作用,对乡村教师予以适度倾斜,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和乡村艰苦学校任教。全县基本形成一支数量比较充足、师德比较高尚、素质比较过硬、城乡分布比较均衡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落实管理标准。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县级验收,四分之一以上学校通过了省、市级验收。二是开展现代品质学校建设。建设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创新、内涵发展、开放共享的现代品质学校,以学校品质育教师品质,以教师品质育学生品质,以学生品质教化家长品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得益彰。2014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在内乡县成功召开“现代品质学校建设现场会”。三是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活动。将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软环境”结合起来,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十三五”以来,建成各类省级以上示范校、特色校30多所。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依标管理,规范办学,文化引领,特色立校。

  夏邑县教育体育局

  加大投入 整合资源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15所,在校生211748人。其中:幼儿园179所,在园幼儿42245人;小学385所,在校生105763人;初中44所,在校生40331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7195人;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6214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1年投入使用的夏邑县第六初级中学

  

  夏邑县第六小学武术操展示

  

  夏邑县第十一小学标准化教室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夏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制订了《夏邑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确立了到2025年全县现有初中、小学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顺利通过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评估验收的工作目标。同时,由县政府牵头,建立了财政、教育、发改、编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明确了部门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建立了政府负责统筹规划、财政部门负责投入、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乡校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列入财政预算,依法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确保建设经费及时拨付、专款专用。建立了县领导分包联系乡镇制度,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确保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夏邑县第五小学图书室

  

  夏邑县第一小学广播操比赛

  

  夏邑县第一初级中学实验室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坚持城乡发展并重,科学制定布局规划。依据城乡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实际,夏邑县制定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完善了县域内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坚持城乡发展并重,科学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确保了中小学校规划建设与区域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

  2.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持续加大农村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562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夏邑县共有67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学校,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因标准化学校建设成绩突出,2017年,商丘市“全面改薄”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夏邑县召开。

  3.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大力消除“大班额”现象。按照城区发展规划和教育现状,对城区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整合、扩建、新建,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群众需求。2016年将原商丘幼师收购改建成立夏邑县第一初级中学,将原县直一中、曹集一中分别改建成了夏邑县第六小学、夏邑县第七小学;2017年新建了夏邑县第五小学;2018年扩建了夏邑县第三小学、夏邑县第四小学;2019年新建了清华实验学校和拔萃双语学校;2020年新建了夏邑县第六初中和夏邑县第九小学,共计新增学位9866个。2021年新建了夏邑县第十一小学,新增学位1920个。2022年收购改扩建圣源学校、第三初中两所民办学校,新增学位8000余个。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调整结构布局,有效解决了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

  4.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持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先后实施了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远程教育设备“班班通”工程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97%,教学点数字资源实现全覆盖,多媒体应用成为教学新常态,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实施“烛光行动”,夏邑县38所初中与北京四中网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为教育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应用提供的新平台,深入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夏邑县马头镇第二初级中学改建前

  

  夏邑县马头镇第二初级中学改建后

  

  夏邑县太平镇清河湾学校教学楼

  三、加强管理,强化督导,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持续完善了学校管理的各项规定。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督导范畴,开展了千里百校督导、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活动,采取随机定校、不打招呼、直接到校的方式,对全县各学校进行了16项常规管理督导和重点工作督导,以督导促落实、强管理、提质量,每年平均督导学校2600校次。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督学队伍,建立了片区、责任区、学校三级督学体系,丰富了督学内容,提高了督学质量,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荥阳、济源、固始等市县先后到夏邑县学习教育督导和学校管理经验。

  信阳罗山县教育体育局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基础。保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条件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是实现县域内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

  2013年罗山县在河南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之后,没有丝毫松懈,而是持续加力,不断追求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均衡。工作中,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一样好,努力建好每一所学校,全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得到了持续提升。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对距离较近、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生源较少的学校逐步撤消,将条件简陋、生源较少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偏远小学改办成教学点,全县先后撤并中小学校37所,保留教学点60个。二是精准安排建设项目。统筹建设每一所学校,项目安排按照先弱后强、助弱扶强和轻重缓急、逐校推进的思路,将上级建设项目与调整布局、消除危房、城镇扩容、化解大班额、建设寄宿制学校、普及学前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所有学校向标准化发展。加快推进小规模学校达标建设,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校园校舍修缮和设施设备配置,使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省的基本办学标准。完善标准化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建设一所、完善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遵循“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经费,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各类功能教室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现各乡镇都要有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三是大力实施建设工程。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每年投入上亿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每个基建工程都做到早谋划、早着手、早启动,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按照建设工期,“白加黑、5加2、阴加晴”,抢天夺时,挂图作战,当年的项目当年完成。近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10多亿元,新建了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第四初级中学等城区中小学校,扩建了罗山一中、实验中学等120多所中小学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完成了标准化改造任务,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保障了群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四是积极完善教学装备。实施图书设备充实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照规定标准配备和更新图书、仪器、器材,推动完成小学“七室”、初中“十室”建设,逐步在全县中小学普及现代教学手段,让互联网、多媒体走进每所学校、走进每节课堂、走进每位教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五是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为重要抓手,按照学校不同特色,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迅速提升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集团内各成员校同步、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破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近年来,全县“农村弱、城区挤”现状得到全面改观,信息化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改善,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实现教师及时补充、有序流动、科学配置,留守儿童关爱和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更为健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罗山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山教育一大批特色做法成为典型,一系列实践经验辐射广泛,在全市率先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举办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代表河南接受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并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多项“国字号”金字奖牌,教育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黄发强、贾元格

  供稿:三门峡市教育局、南阳市教育局、商丘市教育体育局、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上一篇:信息时代的有效学习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一学期未上一节英语课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