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疫情当前,青少年需要哪些心理支持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当前的新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群体,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弱,应对方式少,更容易受各种恐慌情绪感染,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和不良情绪,甚至引发一些躯体化症状。

  疫情发生后,儿童青少年常常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躯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出现恐惧、无助、焦虑、沮丧、冷漠、易发脾气、噩梦及转化等不良情绪。还可出现退行或退缩、违抗、粘人、封闭回避、作息紊乱、大声尖叫、哭泣、注意力集中困难等行为问题。也可有头痛、呼吸困难、胃肠不适等躯体化症状。

  那么,需要给孩子们哪些心理支持呢?

  保持自然合理的生活作息和稳定的生活状态,居家环境干净整洁,定时清洁消毒,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有:

  ①用心陪伴和接纳。目前正直假期,由于疫情影响中小学、幼儿园或可延期开学,所以家长要安排好在家孩子的陪伴人员,为儿童提供他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规律。每天与孩子进行视频通话或打电话沟通,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或关爱。同时,接纳孩子此时出现的任何情绪和不良心情,如哭闹不安、发脾气等,因为这也是创伤中出现的正常反应,要让儿童尽情宣泄不良情绪,此时家长要做好接纳和陪伴。

  ②舒缓情绪、鼓励孩子倾诉。让儿童把各种不安的情绪说出来,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害怕,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在一起想办法来克服困难,政府也会帮我们,这个非常重要。保持亲子间良好沟通,父母的关怀与心理支持可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相互间的鼓励与支持会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③健康教育,正确科学认识疫情。尤其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要给他们一些恰当的健康教育,如尽量减少外出,学习这次疫情正确的防护方法等,既不能存在侥幸,也不必过度恐慌。对疫情信息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

  ④恰当交流,播种希望。根据儿童不同的反应和年龄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对2岁以下的孩子多接触、多安抚,通过抚触、爱抚和拥抱让孩子有安全感。对2-6岁的孩子也要尽量陪伴,可以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有什么不舒服,如果孩子出现睡眠中尖叫,也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的应急反应,这时我们可以搂着他或拍拍他来安抚,多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等等。

  对学龄儿童,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疫情防护方法,确保孩子的安全,督促儿童勤洗手,少外出,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要过度渲染这种危险的氛围,保持正常的生活,每天安排写作业、读书、适当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把他的情绪带出来,也便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对青少年就变成了成人对成人式的交流,可以跟他讨论对这场疫情的理解和体验,客观审视,防止吸纳过量或失实信息,不要追随看和传播负面信息,如果有担心、焦虑等情绪,可适当释放不良情绪,如向亲人倾诉不快、观看积极乐观的电视、电影节目等,适当运动、活动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无聊、焦虑情绪,引导学会正念思维、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总之,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心理可塑性相对比较强。在经历疫情等灾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帮助,给予更多的安抚,更多的陪伴,必要时紧急提供预防危机和干预服务、预防校园暴力、预防不实信息传播、预防学生感冒发烧,尽可能提供多方位积极的心理行为支持,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关推荐:

  殷飞:防控疫情期间 家长应该多加关注孩子的状态

  孙云晓:防控疫情中 家长如何给孩子做出榜样

  家长必读:如何在危机中给孩子心理安全感

  抗疫期间 教育部送给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十个建议

  官方正版中小学春季统编教材及人教版教材电子版下载入口

  (责任编辑:兰香子)

上一篇:商业大师们的红与黑
下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以朗读向教师致敬!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