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比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少得多。我国的中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能够离开校门的日子很少,除了少的可怜的班级卫生值日外,中国城市孩子大部分不做家务事。这是因为中国父母虽然没在一起开过“协调会”,但却能说出同样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都不用你做。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亟需改变这种状况,要努力做到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早在童年时期就懂得对别人的生活、健康负有劳动的责任和道德的义务,认识到逃避劳动、不负责任、不尽义务是一种可鄙的品质。没有儿童的劳动,就没有教育,没有劳动教育就不可能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提出在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为什么强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剖析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出让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定量生产劳动,同时对他们进行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不仅是提高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改造旧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列宁提出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01|劳动教育是树立尊严感的源泉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一个人在学校里应当首先表现出他是一 个劳动者,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者,他能在某一件事上达到完美的程度。

  劳动教育,不是定期地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定的劳动负担,而是人在劳动中的精神生活,是劳动与精神世界的统一。要使学生热烈地爱上一种劳动,通过劳动教育来发掘一个人的心灵,使他在劳动中自己尊敬自己,使他由于珍爱自身的劳动而珍爱自己,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他,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忘我地迷恋于心爱的劳动,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出、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的自豪感的火花,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坚强的人,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表现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把自己从灰心绝望中、从真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假如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没有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话、我们的教导和劝告都不会被孩子的心所接受。

  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有大学生让别人为其捐款读完大学,难道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的课余或假期的劳动来挣取学费吗?有研究生暂时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的他不愿到码头扛包,甘愿向他人乞讨度日。他的理由是“宁愿饿死也不干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这是多么可悲的生存哲学啊!这是不认识劳动的真正含义,缺乏劳动教育的结果。

  02|劳动教育是道德的自我教育的开端

  

  使人在劳动中最充分表现自己,理解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为自己的人的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的荣誉――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道德的开端,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当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相信什么,而且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教育者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的教育。

  励志故事:

  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当时这笔钱可以购买大约125只生蛋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的艰苦生活,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三、怎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01|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

  

  在课程设置上,《意见》突出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

  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02|让孩子在家掌握生活技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从四个方面强调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一是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2项生活技能;

  二是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

  三是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四是学校和社区、妇联等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

  03|劳动课学得怎么样,怎么评价?

  

  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也要求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家长、学校的光荣任务,就是在每一个孩子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让劳动进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的理想,在他们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从心而改

上一篇:做小报算折扣 比动手能力
下一篇: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三观,不一样的人生,局长与游民的差距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