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这么多年可持续,户外环保究竟怎么样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有些事总会让人产生奇怪的感受,比如「好像做了,又好像没完全做」。

  恩,说的就是户外环保这档子事儿。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公益或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户外品牌都努力倡导实践着与之相关的计划与举措。然而,真正能让消费者记住或觉察到的却很少。

  不信?瞅瞅下面的图是出自哪家。

  

  这是Patagonia在2011年的“黑色星期五”刊登于《纽约时报》上的一则广告。撇开噱头,它更想传达的是「别冲动,购买前多想想,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环保活动不胜枚举,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没能这么高调。趁着年末,咱也不藏着掖着了,跟大伙聊聊这么多年我们触及了哪些隐秘的角落。

  从可可西里到凉山大火

  展开前,其实很想给「户外环保」打个定义,但很抱歉我失败了。理由是,它涵盖的内容实在太过庞杂了。

  这些年,我们的视角从1997年杨欣(1986年长江科考生死漂流幸存者之一)带领11名志愿者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建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到多年后他于当地发起的保护斑头雁项目“绿色江河”;

  

  ▲杨欣建立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长江源生态保护站(上,摄影:杨欣)与斑头雁(来源sjynnr)

  到2017年在云南红河流域与“绿孔雀最后栖息地”的邂逅;再到南极飙升的20℃气温、被恶意损毁的巨蟒峰,还有独家深度还原的凉山大火……

  

  ▲上左与下图为凉山大火独家现场。拍摄/程雪力。右上为绿孔雀开屏。摄影:Arddu

  稍稍做些列举,勾起点大伙的回忆。太久远的就算了,且把时间放在2017年-2021年吧。

  ? 可可西里,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

  ? 当最后一只雪豹在峭壁间消失,雪峰也将变得沉默

  ? 绿孔雀之殇:“百鸟之王”灭绝倒计时开始

  ? 年保玉则已确认全面关闭,这些经典线路或成绝响!

  ? 是谁弄脏了这座最美6000米山峰?

  ? 贡嘎关闭“倒计时”,千人大逃亡留下了什么?

  ? 户外人,你会处理排泄物吗?

  ? 欧阳凯:守护中国荒野的美国少年

  ? 巨蟒峰损毁案一审判决下来了,罚款600万,大家怎么看?

  ? 南极气温升高超过20℃,知道真相后的我脊背发凉!

  ? 被“封杀”的藏东南,未来我们还能徒步多久?

  ? 570天,终于等来宣判!“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始末

  ? 来自现场的67张照片,深度还原凉山大火

  ? 雀儿山、阿尼玛卿,是谁在关闭这些6000米雪山?

  ? 户外调查 | 可怕的放生,揭秘“善举”背后的黑产业

  不难发现,很多议题都跟“封闭”有关:雪山、路线、景区、无人区,无一幸免。每次的导火索或许千差万别,但终极理由总绕不开「垃圾」。每每聊到此,脑子里老会蹦出国外杂志某篇报道上的一句:“中国人没有保护净土的意识。”

  真的没有吗?

  当然不是!只是那些保护太过默默无闻,悄无声息了。就像他们所做的事:

  五桂山森林巡护员每天行走30公里;

  长江流域有100名江豚巡护员;

  夏季的乌鲁木齐,志愿巡护员寻呼时间长达12小时;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护林员每15天穿坏一双军用胶鞋,每年巡护100次以上;

  四川省有近30000名野外巡护工作者。

  

  隐在数据背后的,是甘愿沉寂的守山者们辛劳的拳拳付出。以上故事,仅仅只是“户外探险outdoor公益环保计划——寻找「守山人」”中很小比例的片段。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专业的户外媒体平台,我们始终渴望与户外环保者们产生更多联结,离他们更近些,也让更多大众看到他们内心的一片赤诚。

  其中,有一个组织值得篇幅放开些聊。

  遇见木匠和他的「手护自然」

  就从前年说起吧。

  2020年11月14日,17名年轻的户外爱好者自费包车抵达了北京最高峰东灵山。他们手里拿着比宜家大号购物袋还阔的编织袋兵分两路,一队登顶,一队前往山腰。沿路捡拾垃圾。活动结束,发起人@木匠(户外ID)分类完所有,报了成果:“613个塑料瓶和易拉罐,还有其他垃圾3大编织袋”。

  

  ▲清山现场。摄影:小马

  这是轻露营·环保联盟自10月成立以来,发起的第二次清山活动。环保联盟,是手护自然的前身。后来加入和了解手护自然的朋友,很多会对它与轻露营的关系感到困惑。其实呢,也简单,“共用一套班子(仅运营核心成员)”。

  两者的共性当然不止班子,还有相同的理念:纯粹公益,自发参与。这份基因,来自主理人木匠,一位20多岁的北漂程序猿。去年国庆,他与13位朋友结伴重装徒步穿越贡嘎,为沿途无数的“白色垃圾”感到震撼与痛心。返回后,他便迅速筹备起了定期发起山野清洁的公益活动,以奇数月为单位组织。

  

  ▲清理前后。图片来源:轻露营

  截至目前,「手护自然」已经走过了一整年,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人逐步通过户外探险、小红书、两步路等平台扩散,最近一期有143位志愿者参与。

  

  ▲第十期清山活动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图片来源:轻露营

  作为赞助方之一,户外探险参与并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每一步。12月18日,「手护自然」在北京野有趣精酿餐酒吧开了2021年度答谢会。

  

  ▲答谢会现场合影留念。

  不得不说,选址很妙,氛围拉满。答谢全程都很chill,天南海北的伙伴聚到一块聊聊户外,唠唠心得,图的是个身心自在。刚好,野有趣就是个致力于户外旅行文化传播,双重满足口腹与灵魂的老饕之地,李诞还在这里办过脱口秀,在如何挖掘“有趣”这件事儿上他们真挺懂。

  

  ▲特别精美有创意的小细节。

  答谢会规模不大,几十号人坐着,听木匠娓娓道来了一年多的成果分享。一年时间,木匠与他的伙伴们以北京地区山峰为核心,开展了17次清山活动,共计参与志愿者943名,年龄跨度从20-到50+;垃圾清理量1617.21公斤,徒步里程214.93公里。

  

  ▲获奖志愿者。

  前前后后仨小时,很多时候都是来者自助,极简到家,却也抵不住现场好些可爱的细节设计。现场还为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颁了奖,获奖者也逐一分享回忆了许多动人的小故事。

  捡拾垃圾,「手护自然」固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就连木匠自己也说:“捡不完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做,就有意义。

  我们也真诚地期待,每一位走向户外的伙伴都能从源头做起,带上素质,带走垃圾,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Talk is cheap,just change it!

  @木匠Q&A

  关于钱,关于初心,关于环保

  1. 「手护自然」是全公益的组织,请问靠什么支撑运转?

  答:目前来说,没有特别大的经费支出,物料大多来源于各品牌和热心朋友们的赞助。公益,最难的不是开始和执行,而是坚持。坚持,最重要的不是经费支撑,靠的是初心、团队、家人、以及公益爱好者(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2. 作为轻露营和手护自然的主理人,您的初衷是什么?对组织的最终设想是什么?

  答:首先,我想要解释一下轻露营和手护自然的关系。一开始的手护自然叫环保联盟,建立初期是一个和轻露营平级的公益组织,只不过团队成员还是轻露营的团队。手护自然的宗旨是“致力于缓解山野垃圾污染问题”,由于山野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期待的参与群体是具有一定户外属性(装备、体能、户外经验等)的户外爱好者。轻露营作为一个户外组织,拥有一定的户外资源,那么借助轻露营公众号平台,微信社群等帮助手护自然建设,就能更接近理想,更容易把户外环保这件事做好,做到位。

  这期间不止一个人问过我:手护自然是不是在为轻露营的商业户外活动引流?我想,如果大家了解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认真了解我们做的事情,答案自然就很明显了。

  回过头来回答这个问题,发起手护自然的初衷就是“享受自然,更要手护自然”。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也是一个公益爱好者。在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助人为乐”。

  我希望组织未来可以有更多有能力的团队成员加入,有更多好的资源支持,能秉持初心,把公益做好,把公益故事讲好,把公益传承下去,号召人人参与,自觉爱护。

  3. 在您看来,国内的户外公益环保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对这个领域,有什么期待?

  答:经费。尽管户外环境复杂,清理难度大,但这些垃圾能存在,就说明人类是有能力抵达的。但没有经费支撑,没有政府单位支持,一些保护区不能特批进入,那里面的垃圾将长久存在。

  对这个领域的期待有三个方面吧:一是希望户外俱乐部除了一味盈利,也要有环保责任心;二是希望个人除了享受自然,也要守护自然;最后期待政府单位、媒体等能积极参与到户外环保领域。

上一篇:1985年,陈冲一句话毁了春晚后又被指弃养双胞胎,网友:没责任心
下一篇:农业植保飞手白林本:在智慧农业广阔天地里翱翔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