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儿歌?
徐平 摄
核心提示
3月21日,世界儿歌日。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蝗丝蝗丝蚂蚂,请你家公家婆出来吃嘎嘎!”……
说起儿歌,不少重庆人的脑海里一定会冒出这些儿时吟唱的经典,它们曾伴随了几代重庆人的童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歌创作层出不穷。然而,据统计,最近5年,在全国,儿歌最少创作了几万首,但真正被孩子们传唱的却只有区区几十首;而在重庆,儿歌创作成果丰硕,屡屡在全国获得大奖,被传唱的也为数不多。
孩子们究竟在唱些什么“歌”?儿歌传唱为何会遭遇尴尬?
孩子们都在唱些什么歌?
小朋友最爱凤凰传奇 56%孩子喜欢“灰色儿歌”
现状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一大堆,四年级的美眉没人陪……”
3月16日,周末。家住渝北的8岁男孩刘浩声情并茂地在家里哼唱起这首“儿歌”。
刘浩的妈妈李娟在旁边听傻了眼:这小屁孩念的是什么啊?
面对妈妈的惊讶,刘浩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同学都会念,这样的儿歌还多得很呢。”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天上的阳光灿烂、灿烂,我们的学校破烂、破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
一连串的“灰色儿歌”从刘浩嘴里冒了出来。听完之后,李娟心里焦虑起来,这曾经美丽的儿歌啥时候变“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灰色儿歌”在孩子中很受追捧。全国少工委和成长网曾经对部分少年儿童作过专题调查,发现平常喜欢哼唱“灰色儿歌”的孩子占56%,73%的孩子认为“灰色儿歌”“好玩、顺口”。
孩子们唱的歌不仅仅在变“灰”,还在悄然变得成人化。
“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买……”当家住南坪的李珏,突然听到9岁的儿子谢子轩哼唱起这首《爱情买卖》时,觉得很惊讶:“我从没在家里唱过这首歌,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相比李珏的惊讶,家住江北区的郭倩则显得淡定许多,“我儿子今年5岁,什么《菊花台》、《爱情三十六计》、《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之类的流行歌曲,他完全是张口就来。”
爱唱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孩子们却不愿意唱学校里教的儿歌。谢子轩对记者说,除非是老师要求要上台表演,一般他们很少唱课本里教的儿歌。
除了变“灰”和变得“成人化”,儿歌还正在被恶搞台词取代。
“妈妈,你知道‘三浪真言’是哪‘三浪’吗?”前几天,当家住沙坪坝区的王燕林7岁的女儿向她提出这个问题时,王燕林一头雾水。
当听到女儿“第一浪是浪费,第二浪是浪漫,第三浪是浪叫”的答案时,她更是大为吃惊。
原来,这句话出自电视剧《爱情公寓》。
“男人就是要补肾,一瓶提神醒脑,两瓶永不疲劳,三瓶长生不老。”“吃烧饼吃出啤酒盖儿,吃馄饨吃出樟脑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组来自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恶搞台词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
10岁的罗乐对记者说,念这些恶搞台词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很搞笑”。
原因
儿歌屡屡获奖但传唱度低
缺乏载体支持
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其实我们有不少优秀的新创儿歌,可真正在孩子中传唱的,却没有几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巴南区文联主席戚万凯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
事实上,重庆是全国儿歌创作的重镇,素有“全国儿歌看重庆,重庆儿歌看巴南”的说法。
近年来,巴南区的儿歌创作者在全国性儿歌童谣大赛中获奖200多件,并入选全国数十种儿歌集子。
为何屡屡获奖的儿歌,在儿童中的传唱度却并不高呢?
戚万凯认为,缺少传播平台,是造成新创儿歌不能广泛传唱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对20名喜欢唱流行歌曲、念恶搞台词的孩子进行了采访,发现他们中有80%都是通过电视渠道学会那些歌曲和台词的。
“现在不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歌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在传播。”戚万凯说道。
即便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比较单一。当年的《一分钱》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让千家万户的孩子都能听到,流传开来。
1994年,戚万凯创作的儿歌《老鼠画猫》曾在央视七巧板节目播出,也传唱一时。
戚万凯表示,现在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可荧屏、电台却少见少闻或不见不闻儿歌、童谣,这就导致了新创儿歌缺乏载体支持,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音乐广播电台有百余个,每个音乐电台都有通俗歌曲排行榜,却没有属于孩子们的歌曲榜,少儿歌曲的奖项也是凤毛麟角。
重庆出版集团退休编辑、曾以一首《狐狸考小鸡》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童谣评选”一等奖的蒲华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新创儿歌的内容缺乏童趣、教化色彩太浓,难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是儿歌难以广泛传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新创儿歌习惯以成人的心理来揣摩孩子在想什么,还低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欣赏能力,自然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南岸区青龙路小学语文老师赵蕴涵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的渠道获取新知识,心理上也较过去的孩子要成熟一些,“不少孩子觉得儿歌里面表现的内容很幼稚,所以不愿意主动传唱。”
此外,重庆一中语文老师彭福慧认为,家长的一些错误引导也是儿歌日益萎缩的原因。
“有的家长很少有意识地给孩子买儿歌书籍、光碟看和听,反而很喜欢逗孩子唱流行歌曲,觉得孩子唱些情情爱爱的很好玩。”
建议
创设儿歌传播多渠道平台
电视、纸媒、电台、网络
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认为,儿歌是让儿童最早感受母语文化的重要语言和文学形式,它可以给孩子语音方面早期的美感熏陶,让儿童感知母语的音乐美、声音的形式美。
那么,该如何让儿歌被广泛传唱起来?
“光凭一本儿歌书,光靠一堂音乐课,已经远远不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主张,千万不能轻视音乐引导的阵地建设,各方应积极创设儿歌传播的多渠道平台,包括电视、纸媒、电台、网络等,一个都不能少。
“电视、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戚万凯表示,“现在荧屏上有《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那么多音乐节目,如果有一个推广儿歌的节目,就太好了。”
彭福慧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形式单一的儿歌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孩子唯一的休闲娱乐方式。“除了儿歌,他们现在可以选择的实在太多了,动画片、电影、游戏……”
“我们也不能只怪孩子爱唱流行歌曲、‘灰色儿歌’。”蒲华清对记者说,儿歌传唱还要从创作上再狠下功夫。其中,“灰色儿歌”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儿歌创作者好好研究的地方。
蒲华清认为,“灰色儿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特别易于传唱。“而且,‘灰色儿歌’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和现实贴得很紧密。”
蒲华清给记者举例子,上世纪50年代,重庆的孩子看到大人在谈恋爱,他们会跟在大人后面唱:文化宫,关了门,今天你们耍不成。“这就是当时的‘灰色儿歌’,你看,其实很贴近生活。”
说到今天的“灰色儿歌”,蒲华清认为,它们反映了孩子内心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渴望长大的想法。“尽管这些儿歌在形式上可能是恶搞的、调侃的、叛逆的,尽管有些内容不是很健康,但它们很有趣味性和生活味。而这两点恰恰是儿歌创作者们要学习的。”
赵蕴涵认为,在儿歌创作中,可以借鉴流行歌曲的表现形式,把一些时尚、现实题材的内容放进儿歌里,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传递真善美。
赵蕴涵表示,在学校里,传播儿歌也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仅凭课堂上的教唱,孩子们的接受度肯定不高。”她建议在孩子课间或是午饭时,学校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歌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和喜欢儿歌。
事实上,在儿歌的推广上,重庆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巴南区委、区政府将巴南区儿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写入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创立了全国首份儿歌月报《巴南儿歌》,举办界石儿歌艺术节等活动。如今在巴南,成人和儿童一起创作儿歌蔚然成风。
今年1月,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征集,全国19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共同参与创作的《立德童谣》,送往全市14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后,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各方都在努力,只为当孩子们长大时,不会在儿时的记忆深处失落了美好的声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来源:重庆日报)
上一篇:65.7%家长感到学习与运动难平衡,亲身经历说说体育要怎么拼……
下一篇:上海2022中考作文题揭晓!附历年作文题一览~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