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幼儿园里,怒族民歌和唐诗一同响起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要是不搬下来,孩子们就没有幼儿园上。”沙瓦村党支部书记斯春梅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安置点对面大山上零星分布着怒族传统的木质民居。由于山路太过陡峭、漫长,过去,怒族孩子只有到了六七岁才会下山接受教育。

  2018年底,匹河乡31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整体入住指挥田安置点,由怒江军分区投入61万元建成的幼儿园随即投入使用。由于怒江州全部实行14年免费教育,安置点及周边村子的孩子入园不仅不收费,建档立卡户子女每年还能领到500元补贴。目前,幼儿园共有50名孩子,安置点幼儿入园率达到100%。

  怒族男孩李恩赐喜欢这个有许多玩具的幼儿园。虽然只有5岁,但他一点儿都不怯场,在镜头前用标准、清晰的普通话,和小伙伴们背诵起老师教过的《悯农》《咏鹅》。

  从大山来到社区,环境变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怀却没变。作为云南省非遗文化传承人,波金山时常往返于匹河乡的学校和幼儿园,义务教孩子们学怒族歌舞、弹达比亚。在怒族语里,“哦得得”代表着吉祥如意,怒族人恋爱时唱它,劳作时也唱它。如今在安置点的幼儿园,“哦得得”唱给孩子们,也唱给怒族人的明天。(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亦凡 贾文艺 李柯 张晨)

上一篇:央媒揭民办幼儿园乱象:无证经营,还有托护点摇身变幼儿园
下一篇:《风言风语话电销》增印1000册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