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2个集体1名个人荣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国民航工会通报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推荐工作、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评选工作。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荣获全国民航工人先锋号,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周晓猛荣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年获“民航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省部级);

  2021年获中国民航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获中国民航大学“优秀基层工会”;

  2020年获中国民航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持党建统领,突出示范引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捍卫“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严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马院党建品牌建设,2019年11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持续开展理论宣讲。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百年党史 百年党课”理论宣讲活动,立足校内学生和教职工,面向校外民航单位、政府机构、街道社区,开展112场党课宣讲,其中阎维洁老师参加民航局党组举办的“百年党史 民航印记——民航人向党旗报告”主题宣讲活动,在民航领域获得一致好评,充分发挥在意识形态和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0年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荣获民航先进基层党组织、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天津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纲要教研室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基层教师党支部,1人获民航优秀共产党员,4人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坚持立德树人,抓好人才培养。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文件和政策,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2018年,获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2019年,获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比赛二等奖1项。2020年,获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比赛一等奖1项,获天津市第十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第二届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比武三等奖1项。2021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人进入天津市思政课大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组决赛,在民航院校首届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7人进入决赛。

  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水平。2021年启动新专业建设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申报获批。注重教学水平提升与思政课程建设相结合,现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民航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中国民航发展史》获评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中国民航史教程》获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并获批校级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聚焦“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一课一品”建设,创新“移动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为思政课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范式。相关教学改革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中国民航报》等媒体报道。

  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年入库29项,国家级立项获批1项,市级立项获批5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中,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在华北五省人文知识竞赛中,共获一等奖1项,天津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天津赛区优秀格律诗创作奖、最佳口才奖各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4项。

  坚持引育并举,打造思政铁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量质提升。抓好数量补充,2020年,多渠道多举措引进补充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达到中央对思政课教师的配比要求。加强质量提升,做好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2021年举办5场“名师进课堂”蓝天盛德讲堂特聘教授巡讲活动,选派学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和学术交流共333人次,落实学院周集体备课制度,2021年共组织集体备课150场以上。

  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获第四届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2021年,1人在第一届“民航思政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获“思政课程”方向一等奖;2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天津市参加决赛。

  坚持科研创新,提升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科学研究。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2021年先后成立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拓展了科研发展空间。2021年举办4场高水平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讲座;刘晓欣教授荣获第十七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获批省部级课题3项,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项。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

  2021年获中国民航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获天津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立项;

  2021年获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2019年获中国民航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9年获天津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全体教师始终坚守实践教学一线,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基本目标,长期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设备开发、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课程质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获得了全方位成果,为带动教师发展助力学校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课程资源是教学源泉,教学设备是实践载体。航空实践教学设备由于价值高、选择范围少,通常很难购置,实际航材通常与教学匹配度不高。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电子教研室教师利用外出调研学习机会,充分挖掘行业需求,紧抓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契机,发挥党员教师“头雁”效应,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设备开发和改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自有教学设备30余套。开发过程中团队教师自身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充实,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购置经费,创造了众多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推动工程训练发展。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团队教师深化“学生中心”教学理念,持续开展研究与改革。王娟和赵世伟带领课程团队在校内完成第1门精品资源共享实践课程建设,目前教研室所属2门课程已入选市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张迪负责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该课程及团队获得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等称号。

  创新与开发相融合,教学训练成果丰硕。教研室创造性在设备开发过程中引进学生工程训练,取得良好效果。受过训练的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意愿显著增强,并获得良好成绩,部分学生获评优秀毕业设计。张迪老师被授予天津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学生项目和竞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等荣誉。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向实践教学提出了挑战。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研究,充分利用已有建设资源,转换教学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完善,确保了“停课不停学”政策扎实落地。相关课程教学经验被学校采纳,并出台政策推广到同类型课程,助力我校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

  近10年教研室主持和参与教学成果奖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校级4项。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岗”1人,优秀教学奖2人,优秀共产党员5人次,所在支部获得先进党支部2次,并获得“天津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立项。天津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航空电子工程训练仿真教学团队”以电子教研室教师为主体构成。

  成绩属于过去,新时代更需努力。电子教研室将以“四有教师”标准严格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民航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周晓猛

  2019年当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9年当选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9年入选中国民航大学高水平人才计划蓝天领军人才;

  2018年当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年当选天津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年所带领的团队入选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2018年当选中国民航大学高水平人才计划蓝天卓越人才;

  2017年入选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创新人才;

  2017年当选中国民航大学蓝天学者特聘教授;

  2017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2年天津市环保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2年天津市合佳威立雅杯环境保护三等奖。

  周晓猛教授

  周晓猛兢兢业业,创新有为,谱写着一名高校教师的奋斗诗篇。在立德树人方面:周晓猛先后承担《飞机防火技术》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教材、专著2部逾120万字,潜心钻研专业理论和教学方法,其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入选安全学科教指委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作为学校安全学科负责人期间,主持修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安全学科人才引进,强力支撑了学校唯一博士点学科“顶尖安全”的发展;并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本科毕业论文40余篇,指导学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其本人多次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用立德树人的崇高职业信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民航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周晓猛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开发了可降解含溴烯烃灭火剂及中试生产线,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建设了世界第一条五元环含氟化合物的生产线,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此类产品在国内外的空白,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并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产值,对提升我国新型机载灭火材料原始创新能力、民航火灾安全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团队和平台方面:周晓猛自2017年入职中国民航大学以来,周晓猛在团队建设中率先垂范、在平台建设中殚精竭虑;在学校的支持下,人员通过引育结合,平台通过科学谋划,团队和平台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三年入选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四年获批民航局重点实验室的奇迹,有力的支撑了学校“顶级安全”学科的发展,并致力于飞机防火“卡脖子”问题的解决,为国产民机防火系统的自主可控做出贡献。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毛一帆

  责编 | 周自昕

  审校 | 李利滨 陈红叶 贺国元

  素材来源 |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承诺“包过”未兑现!合肥多名学员反映中公教育拖延退费
下一篇:关注!浙江出台全国首个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