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你》上线 第一集:与死亡赛跑的《急救天使》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编者按】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里的讲话。

  历史由每一个中国人书写,一切成就归功于每一个中国人。

  2020年,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平凡人,特别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我们用镜头记录他们在岗位上的坚守,用文字展现他们奋斗的精神。

  这就是扬子晚报在2021年开年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你》。

  从急救天使到地铁检修工,从快递小哥到大学教授,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每个“了不起的你”都是这个社会的螺丝钉,无数恪尽职守的“螺丝钉”,支撑起了中华民族飞奔向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了不起的你”!

  今天,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你》推出第一集——《急救天使》。

  

  采访当晚,入夜的南京气温徘徊在零摄氏度左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旁的120城中急救站里,南京市急救中心护士蓝鸿文正为当天的夜班工作进行准备。

  20时37分,蓝鸿文接到了当夜的首个出车任务。

  “病人有呼吸衰竭的表现,同时伴有心力衰竭。”三分钟后,急救车驶入中央路某小区。病人是一位87岁的老人,平时生活难以自理,只能吃流食,而且得靠老伴一口一口喂。当晚,老伴喂给他软烂的面条,但由于操作不当,这次食物全部堵在了气管里。

  经检查,病人意识丧失,呼吸、脉搏均已消失,医生初步诊断病人猝死,随即立刻实施急救并准备转运。

  20时57分,病人被就近送至中大医院。

  事后蓝鸿文询问得知,经医院全力抢救,老人于21时19分恢复自主心率。

  “救回来了。”面对搭班医生郭鹏关切的询问,她的回答里满是欣慰。

  

  一趟接着一趟,基本停不下来

  2017年,护理专业毕业的蓝鸿文成为了一名急救护士,日常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平日里,急救站同时只有一组医护人员值班,早晚八点交接,每班十二个小时。

  “平时上班都是一趟接着一趟在外面跑,主要在中央路到山西路沿线,遇到紧急调度也会去夫子庙、迈皋桥这些地方,总之一上班就停不下来。”

  轻至小磕小碰,重至生命垂危,他们需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并根据家属的意愿,将患者送往不同医院救治。

  “每抢救过一位患者,我们会立刻对救护车进行清理消毒,为下一趟出车快速做好准备。”记者采访过程中,蓝鸿文刚刚结束清理尚未来得及休整,便又随车疾驰而去。零下5摄氏度的寒夜里,相比于安稳地坐在办公室,她却更喜欢彻夜在一线救人。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习惯了出车,坐在值班室反而容易困。”

  

  面对每一位病人,都心怀责任与热爱

  工作三年间,蓝鸿文共出车3283趟,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556例。

  第一次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给她留下的印象很深。出发前,从业不久的她抱着“终于可以救一次危重症病人”的心态,但现场的情况并不符合她的预期。“当时伤者头部受伤,已经快不行了,而且现场聚集了很多人,心里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紧张归紧张,但硬着头皮也得上。而且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配合好医生,也没空管别的。”伤者很快被安全转移上急救车,后经医院救治顺利脱离危险。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她的语调显得轻快,这也是她第一次从死亡线上把人抢回来。

  但并不是每次急救都能这么顺利,无论患者情况如何,一旦抵达医院,她的使命便已完成,再多的无奈和关切到此都必须被暂时埋藏。面对纷繁的情绪,她的诀窍在于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对每位急救病人都会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救助,这没什么。”像12日晚这样的情况,在急救这行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她也早已习以为常,“虽然送到医院就结束了,但总还是会忍不住去问病人的后续情况,再看看自己判断得准不准。”

  

  在南京,还有数百名蓝鸿文这样的急救工作者,夜以继日,周而复始地坚守在救护车上,奔跑在街巷中,凭借努力与坚守,为生命构筑一道道坚实的防线,用责任与热爱,为一个个家庭维系希望。

  平凡因坚守而伟大,致敬了不起的你!

  文字:熊越

  拍摄:王涛

  后期:王一萌

  校对:李海慧

上一篇:拥有世界一流的幼儿教育的国家居然是加拿大!
下一篇:“我郑爽只是代孕弃子,张恒可是出轨劈腿啊!”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