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超2959亿元支持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强力推进的控辍保学让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不到500人。到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我国义务教育正在质量提升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加强控辍保学

  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社会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块“硬骨头”。2017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将各级领导责任都纳入到控辍保学的链条当中。

  为了把责任层层压实,尤其是落实落细到每一个偏远山区,教育部制定了最严督导办法。“对义务教育辍学高发、年辍学率超过控制线的县(市、区),不得评估认定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控辍保学工作不仅责任压实,而且手段更细。借助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对学生流动、辍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对学生学籍信息变化情况及时予以更新,控辍保学工作更加精准。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在控辍保学攻坚战中,营养餐和“两免一补”政策共同为“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兜底。

  为改善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15个部门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春季新学期开始,中国有2600万农村学生获得了每天3元钱的营养餐补助。资金全部来自中央拨款,达160亿元。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并对寄宿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为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铺平了上学路。比如,从2017年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等保障政策,截至2020年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惠及学生35万人次,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

  实现优质均衡

  进入新时代,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优质均衡,具体体现为高质量的公平和高公平的质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这些都为今后义务教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保障义务教育公平,不仅要有基础条件的均衡,更要兜住义务教育质量的底线。2019年7月份,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要求为大班额“消肿”。截至目前,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已基本消除。

  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教育部明确答复,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比如,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市55%的义务教育学位、38%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随迁子女,比例为一线城市最高,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给“掐尖”热泼上一盆冷水,推动教育公平再上新台阶。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多地创造性地运用“互联网+教育”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发展日趋均衡。

  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师资是最关键一环。在偏远地区,通过差别化生活补助和职称倾斜,有效引导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学校。2019年4月份,教育部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保障义务教育公平,残疾人也不能缺席。在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十三五”时期,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到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7%。

  全面落实“双减”

  面对升学压力,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长期困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成为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早在2021年初,教育部就先后印发5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为“双减”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场前所未有的“雷霆行动”就此展开。

  加强作业管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双减”工作坚持校内校外两翼并进,条条政策都切中当下教育痛点,以系统观念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全面落实“双减”的高压态势下,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1.45%和87.07%。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学生的负担普遍减轻了。不过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依然有待破解。实际上,“双减”实施以来,如何高质量、灵活地布置作业,早已成为学校着力研究的方向。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双减”实施以来,北京市西城区开展了作业质量提升工程。以课后服务时段的作业完成率、作业的弹性和个性为着力点,撬动“双减”向纵深发展,成效不错。“下一步,将继续以单元和知识领域为基本单位,梳理知识图谱,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作业的分层分类设计。”王攀说。

  为解决上班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学生的问题,各地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显示,2021年秋季开学后,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 (经济日报记者 李 丹)

  来源:经济日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家园聚力 共促发展—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中心幼儿园家委会活动
下一篇:学习100丨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