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试题背后的教育大趋势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这段时间,关于高考难、中考简单的话题很热,特别是中考高分云集、没有区分度,引来无数吐槽。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考重选拔、中考更重均衡是教育的大趋势。只不过,凡事都有个度,有些地方的操作,显然“过犹不及”了。

  500

  普通家长需要做的是怎样顺应这种大趋势,把教育培养孩子的焦点,放到个性化和全面发展上来。

  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要求教育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发生大的变化。国家的教育政策不过是顺应了这种大趋势。

  我们先来梳理下最高领导人关于教育的相关论述。这里依据的文献,主要是教育部官网上最高领导人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12-2022),以及三卷本的《治国理政》。

  2016年9月,在考察八一学校时,强调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10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写入十九大报告。

  都要普及高中教育了,中考的重要性当然就会相对下降。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最高领导人作了重要讲话,其中的一部分,收入了《治国理政(第三卷)》,即《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500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值得反复研读。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未来10-20年的教育大趋势。

  讲话要求,“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并强调,首先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在这部分,特别对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做了点评: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

  “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论文,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一流,但不能把高校人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

  考试招生制度的指挥棒要改,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

  直接以升学率奖优罚劣的做法要改,把升学率与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潜规则也要改。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到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这项备受关注的高风险改革平稳落地。”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两年多之后,也就是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到可供执行的政策上。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纲要制定的我国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对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否则,现阶段的教育体系是无法提供大量创新型人才,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最后,总结下,罗列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两点:

  第一,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中考更重全面均衡、高考重选拔)不会变,但具体落实会有一个过程,现在处于具体落实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21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整顿校外培训,现在这个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

  第二阶段是从今年的中高考开始,以此改变之前的不科学的评价导向。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高考的评价指挥棒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后面大概率可能会有微调和纠偏,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有把中高考的改革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最高领导人要求的“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目标。

  第二,现在教育部门的一些做法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这些都是小浪花。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情和地方,不是小百姓们能够改变的,即使国家下大力气,可能也需要多年才有可能改变。

  普通家长需要做的,还是顺应大趋势,尽量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尊重孩子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全面发展,引导培养创新型思维,做好长跑的准备,不因一时变化而泄气。

  而且,以最高领导人“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风格,再配备上有可能是史上“含科量”最高的教育部领导(部长是中科院院士,一个副部是工程院院士,还一个副部曾经是哈工大副校长、科技厅厅长),创新教育的落实还是很有希望。

  说到政策的落实,远的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方面很多做煤炭钢铁行业研究的分析师应该有印象。2016年前后,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始有些人不在意不重视,但后来政策和行业的演变,让吃透了这个政策的人收获了很大的红利。

  近的就是对于校外机构的培训。最高领导人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直到2020年6月,才在出版的《治国理政》第三卷上首次发表。但有的人就看懂了。

  大名鼎鼎的高瓴资本,2020年持续减持好未来,并在当年的二季度清仓新东方,之后又在2021年一季度清仓好未来。

  从股价趋势图可以看到,2021年2月16日,在美股上市的两家校外教培龙头机构新东方、好未来,股价分别触及历史最高价199.7、90.96,此后双双一路下行,好未来最低的时候甚至跌到1.6美元。

  说到底,要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2035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没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可能实现。而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首先要通过中高考指挥棒的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上一篇:关爱特殊儿童的成长 -- 我们一直在行动
下一篇:2021高招进行时:专访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