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laiyuan = "蓝天碧水织锦绣 绿染春城满目新";if(laiyu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长春带雪作业,昼夜奋战推进秸秆离田。

  长春深入实施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后的伊通河成为城市景观带。

  长春提速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如今的长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天数逐年增多,市民的呼吸越来越顺畅!”广大市民、游客和投资商纷纷作出这样的赞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长春市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对标省委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始终把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18年,全市建成区75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春市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伊通河、饮马河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石头口门、新立城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9万亩耕地退耕还草还湿,水质达标率100%。按时完成大棚房和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违建别墅清查整治;营造林地4591公顷,恢复矿山生态636.9公顷。2020年,9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劣五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2021年,“十四五”新增6个劣五类断面成功消除5个,剩余1个劣五类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截至12月28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7天,优良率9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从“十三五”完美收官,到“十四五”精彩开局,从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到“双碳”行动实施启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明显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跃升,创下历史佳绩。   成绩来之不易,蓝天、碧水、净土都是奋斗出来的。亮眼的成绩,得益于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得益于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落实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换来了水光天色共蔚蓝的宝贵成绩,山水特色、生态优势、宜居环境、绿色发展成为长春闪亮的“金字招牌”,长春面貌焕然一新,为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新的一年,长春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伟大旗帜,发扬真抓实干、创新有为的拼搏精神,坚定政治担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推动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格局,让长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为长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打造“三强市、三中心”、实施“六城联动”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综合施策促整治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美丽家园。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长春市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湿地“五大保卫战”,推动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3个“巩固提升行动”。如今,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生态画卷已铺展在春城大地。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近年来,长春市统筹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实施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管控等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淘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8089台;16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在用20蒸吨/小时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今年以来,对167家(次)供热企业强化检查帮扶,累计检查各类燃煤锅炉企业1496家(次)。组织实施采暖期初供热锅炉错峰启炉,市区新建燃煤锅炉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67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治理。运用“吉林一号”高清卫星遥感监测和可视化扬尘管控管理系统,对“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裸露地面、非正规垃圾点”等5类扬尘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监管。市政府出台实施《长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体系。市人大出台实施《长春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自今年起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各地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秸秆全量化处置和全域禁烧管控”,克服降雪早、窗口期短等困难,带雪作业昼夜奋战,加快推进秸秆离田,畅通秸秆综合利用出口;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能化、大数据手段,强化“技防+人防”并用,对全市秸秆违规露天焚烧实施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闭环管理和智能化管控,2021年全域禁烧期实现“零火点”。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重污染天气预防及管控实施精准化管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大幅增加,优良天数接近330天,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均同比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碧水保卫战成果突出。水环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系统性工程,主要领导高位统筹治水,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伊通河、饮马河流域污染治理、断面水质改善达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任务,现场督导推进。2020年以来,长春市立足流域系统治理,不断创新治水举措,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创新实施“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督查、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编制流域治理图册“工具书”,落实“图表化、清单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等“五化”工作模式,持续加大饮马河、伊通河等重点流域干支流水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实施了伊通河、饮马河、东辽河流域治理和劣五类水体改善达标工程。“十三五”期间,主城区新增排水管网789.6公里,改造排水管网247公里;特别是实施了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其中水环境工程完成72亿元,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完成吐口治理124个,新建、提标、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新凯河流域水环境工程基本完工,芳草街污水处理厂、南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正在提速推进。辽河流域列入《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规划(2018-2035)》,25个项目全部完成治理任务。主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1座,设计能力总计201.8万吨/日;全市147个乡镇,已有104个乡镇(街道)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其中28个重点建制镇和常住人口万人以上乡镇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底,“十三五”期间9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7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长春市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治理资金6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市国考断面增至16个,新增的6个劣五类断面已成功消除5个,剩余1个劣五类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   黑土地保卫战稳步推进。编制实施“三线一单”,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35.67平方公里,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58个。14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与属地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建立完善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土壤及地下水完成年度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排查更新了疑似污染地块清单。严格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流程,全市土壤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青山、湿地保卫战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完成139个“绿盾”行动发现问题整改任务。强化农安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台省级湿地保护区现场检查,完成2021年自然保护区国家遥感问题点位现场核实。   农村生态保护持续深入。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对6个“千吨万人”水源地和73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成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发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完成了3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手段,定期筛查识别农村黑臭水体,结合实地踏查完善清单,全面推进水体治理。强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固废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深入开展“清废行动”,“产、学、研、用、管”相结合,推进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   害化处置,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闭环管理。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针对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工业垃圾“上山下乡”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废行为。以公主岭市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推进焚烧飞灰、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市、县(区)两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健全危废分级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环境应急备案等制度,建立全市涉废重点风险源清单及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设施清单,建立起完备的环境应急和环境安全风险三级防控体系。全市未发生涉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完成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印发《关于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自评情况的报告》;对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考核,印发《关于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的通报》。在全省2020年度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被评定为一等单位。在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定为超额完成等级。   狠抓落实不松劲 优质高效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群众满意度是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的指南针。   面对中央“铁腕治污”的信心和决心,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坚决扛起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采取有效措施,下猛药、治沉疴,以雷霆之势向环境污染“亮剑”,确保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按既定时序完成整改。   针对第一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案件,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底线思维”“压实属地责任”“分战线落实领导包保”的要求,不折不扣抓好督察整改。充分发挥“指挥部”“督战室”“作战队”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化实施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管理,持续强化“周通报、月调度”机制并常态化运行,累计印发提示函54个、督办函8个、预警函2个,研究推动阶段性工作50余次。第一轮反馈长春市208项问题和累计交办的8710件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均已完成年度任务。   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中,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两办合一”,创新实施“属地为主,战线统筹”“专班+战线”“战线对属地”“双派双计”“市级领导包案制”“重点案件会审”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督察迎检和整改责任。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长春市的33批2150件信访案件,总量较2017年中督和2018年“回头看”分别下降32%和17.3%,信访投诉总量、重点案件数量实现“双下降”,办结率、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各责任单位从严从快、应办尽办,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交办信访案件已办结1842件,阶段性办结308件,其中中督迎检结束后,新增办结591件。   全市上下全面深入梳理督察反馈问题,对农安县烧锅镇建筑垃圾非法填埋、建成区部分水体返黑返臭、矿山生态修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农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秸秆全量化处置等重点问题,全力落实整改,全力推进解决。将整改任务分解为4方面14类33项,形成《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督导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拉条挂账,“一对一”落实到各部门、各属地、各责任单位,实行“清单化管理”。目前,正在按照“一个问题、一份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积极制定整改方案,加压推进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每个问题落实到位。   长春市对国、省督察反馈问题,诚恳接受、照单全收,深刻反思、主动认领,不回避、不推诿、不遮掩、不护短,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担当,坚决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延伸。   精准治污探新路 生态环境综合监控平台实时监管   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科技是关键。   为改变多年来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孤岛”现象,解决应用软件与环境管理脱节,环境监测数据应用范围、应用模式探索不足等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市生态环境部门充分整合国内最先进的环境信息化资源,启动实施了“智慧环保”生态环境综合监控平台建设,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中心数据资源,借助先进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实现了生态环境工作“看得全现状、找得准症结、出得好对策、说得清效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实现跃升。   “智慧环保”项目,总体框架为智慧监管平台、业务应用中心、监管执法中心、大数据智慧中心、物联感知网“一平台、三中心、一网”。其中,智慧监管平台针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生态环境业务场景,提供大屏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状况、形势分析、指挥调度、监管执法等目标管控,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现代化手段;业务应用中心主要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水环境质量管理、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固体废物、核与辐射管理、环境审批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环境信用管理、环保项目管理、公众环境信息服务等模块,覆盖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业务,实现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环境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环境任务调度的自动化;监管执法中心通过对执法数据资源的整合,实现生态环境信访举报智能管理、现场执法、行政处罚、稽查管理、预警处置、综合分析等执法业务全覆盖,并通过执法终端系统,实现执法数据检索、任务提醒、执法任务督办、执法台账查看等功能;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中心从数据汇聚治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智慧服务三个方面提升数据智慧能力,在保证数据可用可信的同时,着力提升数据分析、服务能力,最终实现环境业务数据价值提升变现,辅助日常管理与决策;物联感知网建设内容包括大气网格化监测微站、区域小型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环境视频监控、水污染预警溯源站等。   作为涵盖实时监测、溯源分析、预报预警、协同监管、智慧调度、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智慧环保”平台,将对全部固定污染源实施“查、测、溯、治、督、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   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提升,长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构建治理新体系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生态环境保护新动力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长春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突出重点、谋划全篇,一个个新机制,一项项新制度,从酝酿到出台再到实施,见证了长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创新的历程。   改革创新有高度。为加快补齐环境治理短板,积极构建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长春市出台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支撑体系为举措,推进实施23项改革任务,为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强市三中心”奋斗目标,“六城联动”的空间布局,坚持以国家“1+N”双碳政策体系为指引,围绕落实“双碳”战略,稳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双碳”示范城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生态强市”。谋划推动“双碳”示范城建设,完成了《“双碳”示范城建设研究报告》,编制了《“双碳”示范城规划(送审稿)》。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集合“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要素资源,率先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示范园区,做大做强氢能源产业、电池产业、再生能源产业以及清洁能源产业。形成项目库100个,“平台群”14个,“资金池”14个,“政策包”15个,“人才谷”13个。   政策制定有深度。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从顶层设计入手,组织优秀的专家团队,利用“开门编规划”,立足“四个在哪里”,在大量调研、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对上契合、对外融合、对下接地气,与国民规划和各行业规划紧密嵌合,高质量完成了“1+5+3”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自然资源必须管环保”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各行业各部门生态环保职责,“聚力攻坚、合力治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实施,深入开展“三线一单”成果提炼细化,一方面,对“四大板块”产业发展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另一方面,新、改、扩建项目,实行工业项目进园、集约高效发展,基于环境质量底线目标,明确管控方向,确定“四大板块”环境质量底线,基于资源利用上线,合理布置资源利用。组织发布《长春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细化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充分发挥其在专项规划编制、资源开发利用、重大项目选址以及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和项目布局等方面的硬性约束和政策引导作用。   监管执法有力度。深入落实新《环保法》和4个《配套办法》,严格落实环境网格化监管,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全面整合执法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协调会商机制,实行信息共享、线索和案件移送、联合调查、案情通报等制度,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880起,办理五类案件290起,累计处罚金额1.06亿元。2021年,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44件,同比增长37.31%;处罚金额2781.22万元,同比增长137.77%;办理五类案件36件,其中查封扣押19件,限产停产11件,移送拘留5件,涉污染犯罪1件,向社会公布8期典型案例,充分发挥震慑违法企业的作用。优化执法方式,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开展实时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管理,全市共403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施687台。   优化环境有角度。从简化手续、承诺制审批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环评审批体制改革,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专业精准指导,让惠企政策切实发挥对项目建设的正向拉动作用。进一步释放环评审批改革红利,扩大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园区范围,加强宣传和引导,组织长春朝阳经济开发区等4个园区成功申报第二批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园区。全市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的园区占园区总数的30%,园区内企业切实享受到惠民惠企政策带来的福利。为切实提高环评审批管理效能,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等地开展“区域环评+环境准入”试点,实行区域生态空间管控、环评豁免、降低环评等级等改革措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帮扶企业有温度。为助力项目建设,以“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对接指导、分类精准服务”为原则,衔接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与相关规划实施,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研究破解制约因素,深入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成立帮扶工作专班,组织生态环境领域专家,深入一汽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对接,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助推项目尽早落地。以“服务企业周”为契机和载体,积极与企业交流先进的发展经验,帮助企业挖掘自身节能减排能力、实施绿色化改造,探索更加贴近企业发展的服务方式。《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施后,采取“执法+专家”的模式,对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企业进行“体检式”帮扶,帮助企业查摆问题,指导企业做好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   宣传教育有热度。市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组织开展了“吉林省暨长春市生态环境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协调举办“2021吉林?长春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庆祝建党百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吉林省暨长春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成果展”“志愿者实践活动”“绿色长春环境监督APP上线推广”“绿色今朝,回望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丛书首发”等活动,助力开展吉林省“生态日”集中宣传活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被授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创新与传播共建基地”称号。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长春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聚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破解资源环境要素瓶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强化党建做引领 打造新时代生态环境铁军   长春市生态环境系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不辞辛苦、不舍昼夜,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等重大任务面前,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以工作成效体现担当,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环境铁军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这支铁军在忙碌中不失去方向,改革中不失去目标,艰难中不失去信心。这支铁军坚持强化思想引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地将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助力“生态强市”建设。   这支铁军不断提升战斗力,积极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落实任务中锻炼能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水平,在重大行动中培养意志品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拼的是环保人的勇气和干劲,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支铁军狠抓作风建设,结合环境执法大练兵工作,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实战练兵,持续开展业务培训,推进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大力培养和锻炼执法骨干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正是由于这支铁军主动作为,发挥排头兵、领头雁的表率作用,笃定前行,才有了长春环保出色的业绩。   这支铁军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想、所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主动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拿出“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劲,坚持“精、细、严、实、快”的工作作风,重拳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   锚定2022年和“十四五”目标 向着“生态强市”和“双碳”示范城再出发   锚定2022年和“十四五”目标,对标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黑土地、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好空气,让“生态美、环境好”成为百姓高品质生活“标配”的要求,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生态强市”任务目标,落实“双碳”示范城建设规划,以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以新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双碳”示范城建设。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生物质供热、清洁能源替代、控制新增煤炭消费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等工作,实施老旧供热供水供气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为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对中督指出的问题,逐字分解、逐条研究,一事一部门,细化到每一件事。高度重视,认真编制《任务清单》,科学、精准、务实地确定整改措施、目标、时限。压紧压实、落实落细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继续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各战线牵头行业问题整改,各辖区对标对表、及时提报整改措施,切实提高督察整改绩效。继续按照“专班+战线”“战线对属地”“两办合一”工作机制,深入落实“三本账”“四个清单”“四项机制”“六清标准”“八项制度”工作模式,加压推进中督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问题整改扎实有效。   统筹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新凯河流域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生态补水“四大行动”,紧盯劣五类断面消劣,抓好治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黑臭水体返黑返臭整治、河道清洁和水源地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突出抓好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扬尘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五大攻坚战”,强力落实秸秆全域禁烧管控和“五化”综合利用,持续加大秸秆离田、还田力度,全力推进秸秆全量化处置,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加强畜禽粪污和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体系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提升“三大工程”,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绿水青山绽笑颜。当废弃的矿坑“吐”出新绿,当臭水沟变成景观河,当多年的异味变成清新的空气,当湛蓝的天空变成日常景致,当长春的“气质”与“颜值”不断提升,是长春环境人以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了春城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刘霄宇)

上一篇:“学霸笔记”网上热销涉嫌侵权 部分网店月销量过万
下一篇:建党100周年作文200字左右(建党100周年作文200字)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