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云浮日报—镇能量周刊》上线!
《镇能量周刊》自11月8日上线以来,致力于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生动展示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深度挖掘乡村振兴的举措、典型和经验,以及乡镇的日常生活和街头巷尾的新鲜事和人文历史故事。目前设定了《镇里人说“镇”里事》《基层“良”策》《驻村日记》和《挂点手记》《看图说镇》《镇出发》《镇味道》《镇之美》等多个专栏,每两周一期。
12月14日
《镇能量周刊》新一期上线
▲12月14日《云浮日报》第9版截图
详细报道
新兴加快“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建设
集体经济壮了?农民荷包鼓了
通讯员?蓝海燕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要求,新兴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目前通过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平台建设养殖小区,引入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采用“收购+扩建”和“新建”两种模式,已推进“3牛3鸡1猪”共7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每年获得的固定纯收益用于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为后进乡村铺就致富之路夯实了基础。
“政”主导,因地制宜找突破
为推动“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建设,该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各镇村针对该项目进行调研指导,要求各镇各部门要加快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实施,以打造标杆性项目为目标,对已投产项目,要继续探索、认真谋划,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政企村共建”落到实处,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对在建项目,要严把建设质量,确保绿色生态环保达标,要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建设进程,全力推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同时,大力深化实施“‘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级书记项目,充分考虑各镇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多形式整合盘活资源,推进种养结合等各类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对零星收入村、薄弱村给予扶持,确保新兴县完成低收入村在2023年底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2025年底前年收入达到15万元的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新兴县正在全力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7个,总投资2.09亿元。按计划,所有养殖小区项目将在2022年底前全部投产并产生效益,2023年全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3牛3鸡1猪”共7个“养殖小区”项目中,“3牛”包括车岗镇竹围养殖小区项目、六祖镇帛村养殖小区项目、河头镇湾中养殖小区;“3鸡”包括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项目、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车岗镇云卓面养殖小区项目;“1猪”是稔村镇高村养殖小区项目。
“企”运营,收益均衡利分配
“我们大稳养殖小区首批出鸡有4万多只,预计本批次收入多达12万元。”日前,在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首批肉鸡出栏上市当天,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负责人范家明表示,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接下来将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推进。
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项目
目前,新兴县壮大村级集体经营平台公司新兴县裕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新兴县优势产业资源,釆取“政企村共建”模式,已将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和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的一期项目以3088万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并将两个小区委托给新兴县荣安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经营。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和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的一期项目共占地91亩,现建成有16幢养殖大棚,年可养殖肉鸡360多万只,年产值约6300万元,平台公司每年固定收益308.8万元,统一把收益发放给经济薄弱的村集体,保障均衡分配。
“村”共建,强村富农促发展
“我是新江村的,来这里打工离家比较近,每月收入大概有五六千元,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工作也轻松。”在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务工的陈文龙,是水台镇新江村民,他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感到很满意。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新兴县始终坚持村党支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组织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农民和村集体增收之中。在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的同时,当地村民、村民小组、全县的低收入村、经济薄弱村等通过参与到该项目中,实现了村民务工增收、土地流转增收、村集体入股分红增收。
养殖小区现代化建设不但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带动周边村土地流转、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多重效益叠加,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民“三方共赢”。该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新兴县30个村集体每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夯实牢固基础。
“桶养鱼”独辟生态养殖新路
———郁南县首个绿色水产养殖项目基地走访见闻
云浮融媒记者?罗强?区伟东
“工厂化养鱼环保生态、占地小、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便捷。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目前我们也处于试产阶段,希望可以利用建城镇大历村一带丰富的山泉水资源,闯出一条生态养殖新路子,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近日,在郁南县建城镇大历村委龙窝村,云浮盈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傅卓文如是说。
盈富生态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是郁南县首个绿色水产养殖项目基地,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约12亩,总投资约1500万元,6月份正式试水养殖。基地首批水产试养殖顺利进行,预计明年2月份首批养殖的加州鲈鱼可上市。
走进基地,一眼望到的是一排排直径9米、高2.5米的镀锌铁圆桶,桶内水质清冽、水面平静,水流随着山泉水不停注入缓缓流动。喂鱼时间到了,养殖员一把把饲料撒进桶里,瞬间水花四溅,万鱼翻滚抢食的场面好生壮观、让人震撼。据养殖员傅东文介绍,项目一期建设了27个镀锌铁圆桶,目前是试养阶段,有6个“大桶”,每桶养殖8000尾加州鲈鱼,另一个桶养殖1000尾生鱼,均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模式养殖。第一批加州鲈鱼6月开始试养,目前生产状况良好,预计明年1月左右可以长到一斤左右,达到销售标准。
在养殖场墙上,记者看到完善的养殖场档案管理制度、消毒卫生制度、用药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傅卓文告诉记者,工厂化养鱼与传统土塘养殖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密度大,1立方水体可以养到120斤的成品鱼,温度全部由24小时山泉水循环注入调节,保证水温长年在20至28摄氏度。养殖员每天都会对气温、水温、水体溶氧度、氨氮、氩盐、PH值等进行监测,同时把控鱼料和药物投放,根据鱼的情况采用中药预防鱼病发生。加上基地建设的山泉水过滤池、益生菌培养池、蓄水池和全面水循环系统,保证了成品鱼具有肉质鲜美、没有土腥味等特点,极受市场欢迎。“试养成功后,我们计划扩大到63个池,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周边群众提供鱼苗、养殖技术、饲料、产品回收等服务,致力打造成为云浮市水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增加收入。”傅卓文说。
大历村支书陈海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先进的绿色养殖方式,在环保、用地、用工方面都有很大优势,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都前景可观。待项目二期投产后,村委会也会加入到养殖项目中,力争达到企业、村民、村集体“三赢”的目标,为大历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罗平打造菌菇特色专业村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云浮融媒记者?朱雅渝?董琼
当前正值平菇盛产期,罗定市罗平镇塘屋村食用菌培植基地的第一批平菇培植喜获丰收,呈现出一片蘑菇致富好“丰”景,这是该镇打造菌菇特色专业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日前,记者走进该培植基地,大棚内一股菇香味扑鼻而来,只见一个个菇包密密麻麻、整齐排列在棚内的架上,一簇簇灰白色的平菇破袋而出、恣意生长,如雨后春笋般撑起“小伞”。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修剪、打包工作,大家满心欢喜。
平菇进入盛产期后,成为市民打火锅等重要食材之一,在冬季备受市场欢迎,上市批发价达4-5元/斤。据了解,该培育基地每平方出菇量达136-178.5斤,可生产6批,每批产量在2吨左右,高峰期可达3吨,种植期为冬季的3个月。该基地负责人李永中告诉记者,平菇是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菌菇品种,培育种植的过程比较容易,投入与产出的时间短,一个菇包从培育到真正发菇只需要38天,每个菇包可以出6-7次菇。
“食用菌培植项目很适合村民利用村里现有的鸡舍牛栏、闲置的农用房培植。”李永中告诉记者,塘屋村食用菌培植基地的前身是一幢4200多平方米的鸡舍,因无人租赁长期闲置。如今,该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黎华芳是当地的村民,也是这里的工人之一,前段时间经村委介绍来到基地工作,现在每个月有2000-3000工资,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开销。“我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足。因为在这里干活离家里近,可以照顾和养活家里人。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带给我们村民的实惠。”黎华芳笑着说。
李永中表示,该培植基地将逐步增加羊肚菌、猴头菇、桑黄、木耳等品种,通过培植这些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的产品,带领村民一起富起来。为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下一步,基地计划引进高端设备和生产线,培育菌芯和菌棒,打造食用菌发展“产、供、加、销”全产业链,把食用菌培育成村里的支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跑上快车道。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随着食用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餐饮业的复苏和相关政策支持,以食用菌菇产业为发力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条成本低、效益高、带动力强、生态好的致富新路子。近年来,罗平镇通过党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菌菇特色产业,打造菌菇特色专业村,在塘屋村引进平菇培植产业,盘活了农村的人、财、土地等资源,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塘屋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银泉表示,目前,塘屋村菌菇特色产业发展稳定,接下来,该村将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实施优质菌包培育、食用菌品质提升、栽培规模扩大、食用菌精深加工4大任务,加强基地、品牌、合作模式建设,将菌菇培植产业辐射到更多村民中去,并且提供免费技术支持,作统一销售,引导他们共同发展特色菌菇产业,带动周边更多合作社、农户参与,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特色强村致富路。
绽放的“美丽经济”
高村华创花卉基地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
云浮融媒记者?林瑞荣
继去年建成20000多平方米组培育苗车间大棚后,今年再建3000平方米种植大棚。记者近日在云安区高村镇采访了解到,该镇华创清湾花卉基地新建种植大棚已经基本建成,花卉产业持续“开花结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从华创清湾花卉基地大门走进去,左边就是基地快繁中心的组培车间和育苗大棚,各色芋科绿植等的幼苗在这里“潜滋暗长”;右边,就是基地新建的3000多平方米种植大棚,大棚已经搭建完毕,设备安装也已基本完成,快繁中心的幼苗将可以在这里“安家成长”。
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公司产业链布局的不断完善,基地组培、育苗、种植协调扩大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新建一批温室种植大棚,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公司还将积极开拓花卉基地的观光科普板块,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了解,华创清湾花卉基地由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从事各类优质花卉新品种的引种、自主培育、组织快繁、种苗生产及销售,占地60000平方米,首期建成1360平方米高标准的组培生产车间,20000平方米设施完备的育苗大棚,年产海芋、蔓绿绒、粗肋草、朱顶红、积水凤梨、朱蕉、亚麻、龙舌兰等各类品种1500万。公司加建种植大棚,将有利于产品的多元化。
▲12月14日《云浮日报》第10版截图
详细报道
坚持产业先行
牵引镇域经济走深走实
云浮日报特约评论员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推动镇域发展的重要基石。市委鲜明提出“坚持产业先行”工作导向,明确要求在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为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找到工作着力点。全市上下既要抓住产业这个主要矛盾、立足全市战略“一盘棋”,也要抓住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等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具体战术突破口,牢牢扭住发展镇域经济的“牛鼻子”,锚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打造“特而美”的镇域特色产业体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牵引镇域经济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坚持产业先行,首要在于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只有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镇域经济才更具活力。从“面”上看,构建“各美其美”全域发展格局是持续提升云浮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内在要求。要突出在发挥镇域资源秉赋和比较优势上下功夫,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总体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推动各镇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从“点”上看,坚决打破镇域之间同质竞争是彰显云浮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在条件。要突出在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上下功夫,坚持以“一村一品”为基础,坚持以“接二连三”为方向,因地制宜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资源经济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集聚构建“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的镇域产业体系,发展壮大镇域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产业先行,要害在于开辟发展新空间。镇(街)产业优势在“小快灵”,不应盲目追求“高大上”。鉴于全市镇域产业发展动力、活力不足和全市园区覆盖的乡镇比例不足的实际,走“马路经济”“大干快上盲干”“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不可取,唯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坚决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集聚发展之路才是正道。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实现“中心镇镇域产业集聚区全覆盖”战略目标,充分依托“1+5”省级产业园区、“2+17”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等战略平台,统筹推动种养、加工、物流、流通等产业链、供应链向镇域延伸拓展,着力打造一批全省一流的生态产业基地,全力以赴把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开辟出来。要积极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闲置功能用房再利用”“乡村存量建设用地再挖潜”等模式,采取“连片改造、混合开发”等方式,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支持,盘活整合碎片化资源,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践证明,产业载体的要素承载能力和成本约束能力,决定镇域产业落户的热度、滚动的速度和迭代的跨度。全市上下必须突出抓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镇域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设镇(街)企业服务中心、物流运输、电商服务站等公共平台,持续降低用地、用水、用电、用工等要素成本,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
坚持产业先行,关键在于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抓镇域经济发展,核心要义是激发基层的发展积极性,为区域发展装上“发动机”,真正推动镇(街)工作重心从社会治理为主、向“经济社会两手抓”转变。要着力探索构建为镇(街)发展“松绑”“解套”的政策环境,重点探索赋予中心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特色镇与其特色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职权,持续下放土地审批、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基层迫切需要、能够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和行政处罚权,确保镇(街)有效履行经济发展职能,让镇(街)抓产业有动力、有能力、有活力。要着力探索镇(街)抓招商引资的政策渠道,加快构建市、县、镇三级联动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加快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探索镇(街)分享产业收益的政策路径,支持镇级成立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平台,大胆探索成立镇级国有企业,引导和鼓励国资下沉、助力镇域经济发展,推动镇域产业收益留存镇(街)滚动发展。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只要全市63个镇(街)赛龙夺锦、一展所长,一个个“特而强”的镇域经济体才会“百花齐放”,才会共同构筑起强镇兴村富农的“春色满园”。
抓好“三农”工作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秦小青
“大雪”节气一过,秋粮归仓基本完成。对于农民来说,新的丰收孕育着新的耕耘,只有辛勤劳作才能让自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稳住“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这是头等大事,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
抓好“三农”工作,靠的是“粮心人”。2021年,全省打响乡村全面振兴新的攻坚战,一大批“精兵强将”驻镇帮镇扶村。我市一支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深入基层,送技术、送资金,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但要真正鼓起农民的“钱袋子”,除“输血”外,更多的要“造血”,比如筑巢引凤,吸引致富带头人、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建立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休闲乡村游等。只有越来越多人才“生力军”投入农村,才能更好地提升乡镇综合发展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抓好“三农”工作,须下一番“绣花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一系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部署。要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树立长远眼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循序渐进推进撂荒地治理,让土地“淌金生银”。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要带头把汗水滴进泥土里,问计于民,倾听民声。要结合云浮特色,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大力发展禽畜、优质水果、稻米等优势种业,加快中药资源中心药用资源种质库建设, 打造更多的“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等。
抓好“三农”工作,要擦亮“金招牌”。“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眼下,我市正全面打好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组合拳”,擦亮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金字招牌”刻不容缓, 各地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选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或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不仅要产业兴,更要乡村美。要利用正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挖掘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打响“美丽乡村”名号,保障乡村振兴的后防线。
“四好农村路”要建更要护
陈树清
道路通,百业兴,民心聚。
近年来,我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生活需求,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铺就一条条乡村振兴“快速路”和群众满意“幸福路”。
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市完成农村公路3183公里建设,顺利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通行政村公路拓宽至4.5米以上和行政村100%通客车“三大目标”。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为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然而,近期笔者下乡走访时发现,极个别“四好农村路”在管好、护好方面仍存在着“硬伤”,如一些乡村公路建成没多久就出现塌陷、断裂,路面坑坑洼洼;一些通村水泥路没有培护路肩,没有规范的边沟,公路的边角经水冲车压,损伤严重;一些农民随意向路面倒垃圾,乱堆石头、柴草等杂物,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一些超限超载货车行驶农村公路导致路面压坏等现象。
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保障。公路建好后,如不实施有效管养,会缩短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目前,我市市、县、镇、村四级逐步建立完善各种“路长制”工作制度,并按“路长制”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各项工作,但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管养仍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为此,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民自觉增强爱路、护路、养路意识,杜绝毁路、伤路现象发生。要强化监管职能,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及时做好边沟清理、路肩培土、汛期排水、道路绿化等日常养护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农村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确保路面完好、安全与畅通。
“三分建,七分养”历来就是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对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才会更畅更安、更绿更美,才会使农村一个个景点因路而美,一座座村落因路而兴,一户户百姓因路而富,一处处沉睡于乡野山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被唤醒,“四好农村路”就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农旅融合绘就美丽新画卷
——走马新兴县簕竹镇桃花公园和驿站
云浮融媒记者 陈锐兵 通讯员 新媒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虽然目前不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但记者日前漫步在新兴县簕竹镇Y301沿线的桃花公园和桃花驿站,那一排排桃树、樱花相映的乡村小道依旧让人觉得春风扑面、心情舒爽惬意。
在走马观花行进中正巧遇到该镇挂职镇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雅文在现场办公处理一些农贸融合发展方面的事务。他告诉记者,自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启动以来,簕竹镇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乡村振兴“硬核”力量,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完善基础设施、典型示范带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目前,簕竹镇美丽乡村风貌成为新一轮的网红打卡点。
“现在人居环境可好了,出门就有公园,每天闲暇时候到公园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到特别舒心。”村民王大叔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悉,簕竹镇为有效改善村庄形象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镇党委、政府把握机遇、联系实际、全面规划,以Y301沿线为纽带,以“现代农牧”为主题,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主线,串联永安村、大坪村、六联村等沿线村落,结合农业科普观光长廊、张珠大屋、枫木郎码头、生态碧道等景观节点,以及特色精品村的建设,通过强特色、补亮点的策略,增加特色景观节点,突出农牧文化,展现簕竹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搭建平台吸引优质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打造“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新业态,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簕竹镇统筹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100万元,开展2022年风貌带及公共设施提升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村庄风貌提升、公共设施完善等。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有待成为新一轮的网红打卡点,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村民李先生说:“现在簕竹河河水清澈,还有鱼儿在里面嬉戏,河两边绿树成荫,是休闲漫步的好地方,每到周末都能吸引好多人来这边游玩。”
刘雅文陪同记者一路行一路介绍,簕竹镇围绕农旅融合,以簕竹河沿线一带建成了美丽乡村风貌带,其中包括桃花驿站、生态碧道、观光长廊等多个网红打卡点,为下一步建成十里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簕竹镇美丽乡村风貌带的建成,有力推动了该镇实施‘九大攻坚’行动,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刘雅文表示,接下来,簕竹镇将继续坚持延续农牧发展方向,深挖本土乡村文化、生态景观、人居环境等资源,以文化铸魂、以产业造血、以服务强体,发挥簕竹产业特色、人文特色、资源特色,用好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力量,利用美丽乡村风貌带进行串联与带动,确保“九大攻坚”行动落实落地,全力打造“农牧名镇、魅力簕竹”品牌,并以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为契机,推动建设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12月14日《云浮日报》第11版截图
详细报道
新兴县车岗镇洞表村: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芬芳
云浮融媒记者 游思明
“村里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基础设施越建越好,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近日,在新兴县车岗镇洞表村的大榕树下,该村党支部书记严国锋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说起近年来的变化,大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如今的洞表村,村庄变美丽了,民风变淳朴了,村民齐心,我们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以前,每逢下雨村内大部分村道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困难。现在村中各条村道已全部水泥硬底化,所有的巷道、环村道都已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出入方便多了,感谢党对我们的关怀。”村民覃伟健开心地说。不只是覃伟健,村里的其他村民无一不“点赞”村子的变化,大家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谁能想到,5年前的洞表村,到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得益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洞表村被列为省重点贫困村,由云浮市委办公室帮扶。当年市委办扶贫工作组进驻洞表村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在上级单位的帮扶下,我们村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村道水泥硬底化、村道亮灯工程,并成功拆除破旧危房85间。全面升级改造了自来水管网,为群众提供了更安全优质的饮用水,组建了污水处理管道、污水集中处理池,大大优化了村居环境。”严国锋说。
“蝶变”就在这几年。严国锋说,经过市委办等单位的5年帮扶,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帮扶前的3600多元增长到16000多元,较帮扶前增长了4倍多,村集体经济从原来不足2万元收入增至现在的25万元。
“我是洞表村的脱贫户,家庭人口5人,2016年经精准核定为云浮市委办帮扶的扶贫户。当时孩子年幼、妻子照顾小孩没有外出务工。2018年经县扶贫办协调,妻子就业于温氏云洞鸡场,村委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就业,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得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如今,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勤奋读书,将来回报社会。”村民覃叔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农村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倍感振奋。
“目前我们引进高粱优质种子50亩,年产值达8000元/亩,能有效提升村民的收益。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目前土地及环境资源优势,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带动村民致富,带动集体创收。”严国锋说。
车岗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精神为引领,继续发挥党委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引导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总结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各方面优势和问题,不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防贫监测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拓宽带动防返贫监测对象增收渠道,着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
牵线搭桥助推乡村振兴
土地活了 项目来了 腰包鼓了
通讯员 蓝海燕 张钰敏 黄定宙
今年以来,佛山市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与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驻镇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引进特色种植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型农业场景样本,用足用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带动农户共建、共享智慧农业带来的利好。
好项目让“沉睡”耕地醒过来
走进天堂镇东震村,刚种下不久的辣椒幼株正沐浴着朝阳,嫩绿的枝叶随晨风轻轻摇摆,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劳作的身影。
早在今年初,佛山市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全力配合天堂镇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实地排查土地情况,结合当地实际谋划引进产业项目,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让撂荒耕地长出新希望。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项目,整治撂荒地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初,在了解到天堂镇目前撂荒地的情况后,我们就积极引进佛山市顺德企业家到镇里来考察、投资。”
据悉,该项目以“投资方+农业生产服务方+农村农民方”三方参与的形式,由佛山市顺德企业家投资,云浮市家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多赢的局面。
为让项目能顺利签约,在前期村企签约环节陷入僵局时,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村企之间,收集意见,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协调企业合理修订合约条款,这一“强心剂”的注入,为村民坚定了信心。
最终,村企意见达成一致,并于7月25日,云浮市家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天堂镇东震村签订乡村振兴种植项目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种植示范基地”。其中,东震村基地为种植产业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基地,位于东震村下辖金坑自然村深水垌、岗咀垌地段,主要涉及金坑自然村多年撂荒耕地。
好做法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再过不久,这些辣椒就可以上市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日前,在天堂镇东震村,负责种植基地日常管理运营的郑大云正在复耕的农田里喜滋滋地说道。
东震村作为天堂镇种植产业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基地,种植面积为90亩,投资额为150万元,采用全自动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预计辣椒年亩产2800斤,轮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种植、除草、施肥,还是接下来的采摘、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来完成。“以前土地丢荒,遍地杂草丛生,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让土地重新种上了绿油油的农作物,还为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实属一举两得。”谈起今年如火如荼推动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农田里干活的陈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据介绍,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劳力等方式,有效盘活了东震村撂荒耕地和闲置劳动力,最高峰时可解决近200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民务工每天收入可高达230元,项目年效益预估可达100万元,可带动当地年增收达66万元,大幅增加当地“村集体收入+农民土地租金+农民务工薪金”三金收入。
土地“醒”过来,农民“富”起来。下一步,项目规划在天堂镇发展千亩种植产业基地,建设包括辣椒种植、加工,农业生产及科技服务、电商运营以及农村创业创新服务,乡村农旅等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以产业振兴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用心用情驻村
脚踏实地办事
团市委驻东坝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驻双凤村干部 马雄军
2021年7月20日
初到双凤村,看到的是行路难、用水难、产业匮乏、村集体经济薄弱……双凤村需要补强的地方不少,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调查研究。
2022年8月12日
沙冲村、郊乐村村民饮用水一直以地下井水为主,由于地质原因,地下水水源不稳定,水质较差,且每到秋冬季经常缺水,解决村民“用水难”是工作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连日来,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沟通交流,最终在村民全力配合下,选定了供水池的新址,并迅速与当地的施工队对接。通过紧抓工期、倒逼进度,目前100立方的供水池已经建好,饮水接口、建设机房也全部完工,“安全水”覆盖全村42户286人。看着哗啦啦的饮用水流入每个村民家中,润泽每一个村民的心田,我们工作队队员的心也是甜滋滋的。
2022年9月25日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本地乡贤的积极支持下,今天双凤村佛子坑道路硬底化建设终于完工了,原来的黄泥路变成水泥硬底化道路,村民从此走上“幸福路”。
记得工作队初来之时,佛子坑部分路段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道路又烂又滑,为保证村民的出行安全,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积极联系本村乡贤叶先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筹资30万多元,建设了一条长450米、宽4米的村道。看着村里的孩子们走在平整、安全的硬底化村道上上学,我心里十分高兴。
2022年10月26日
今年以来,驻镇工作队扎实推进各村撂荒地种起来、管起来,让广大村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
在大坪村至粗石村公路段傍有一块地势平整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这段公路也是工作队进村下乡的必经之路,经过该路段时,大家不时发出惋惜的感叹,这么好的地块怎么没有人耕种!带着这个疑问工作队深入村小组,走访村民,联系丢荒地的户主。经了解,主要原因是村中缺乏劳动力,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一些村民出租又担心破坏地块分界线。工作队根据村民疑惑,做足了工,铆足了劲,联系当地有种植经验的黄大姐进行复耕,种植了20多亩地的玉米。
2022年11月1日
工作队携手中国民主促进会云浮市基层委员会到郁南县东坝镇中心小学等11所学校开展“传递爱心,共享书香”图书捐赠活动。在捐赠活动中,看到孩子们阅读图书时高兴的画面,我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同时更鼓舞了我助推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六都镇大河村委探索全新养殖模式
“枸杞叶+山泉水”养出“致富鱼”
云浮融媒记者 林峰
“我养的草鱼跟别人的不一样,肉质嫩滑,没有土腥味。”近日,在云安区六都镇大河村委,云浮市荣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荣堃和员工把刚采收回来的枸杞叶投入池塘,只见一条条硕大的草鱼争相抢食。
大河村委解放前曾经是西江纵队及云浮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重点活动区域之一,是云浮著名的老区村。近年来,罗荣堃带领几名村民搞起了农牧业,生态养鱼就是其中的重头戏。“我们首先挑选优质的草鱼种苗,加上家乡优质的山泉水,再尝试用枸杞叶和草料喂养,虽然生长周期有点慢,但鱼肉的品质却提升了,价格几乎翻了一倍。”罗荣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村里共试养了5亩左右的鱼塘,全部用生态草料和枸杞叶混合喂养,年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左右。下一步,公司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优质罗非鱼等品种,深度挖掘“南药添加饲料”养殖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鱼肉嫩滑,没有土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枸杞叶清香,可以清蒸,也可以红焖,非常好吃。”资深美食体验者陈胜如品尝过大河村的“枸杞鱼”后赞不绝口。他认为,大河村背靠巍巍大山,面朝浩浩西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希望该村能走出一条“高科技+好南药+原生态”的养殖新路子,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罗镜镇抢抓冬种生产
预计生产总值4000多万元
通讯员 叶海雅 黄虹玮
近期,罗定市罗镜镇大力发展冬种生产,积极动员农户盘活冬闲田,开展冬季作物种植,打造冬季增产增收产业。目前该镇已落实冬种面积达10000亩,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000多万元。
罗镜镇结合当地实际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好冬闲田发展生产,并通过抓好特色冬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农户开展冬种生产,目前该镇共有百亩以上冬种生产示范点6个。“我们公司这片基地今年冬种蔬菜130多亩,品种包括菜心、水白、广白、上海青、芥菜、辣椒等,每天采收0.6万公斤左右,现在每天聘请约50名周边群众进行采摘。”罗定市缘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罗镜镇今年冬种面积达10000亩,其中辣椒5000亩、小麦800亩、玉米800亩、梅菜300亩、椰菜800亩、草莓200亩、圣女果100亩、其他各类时菜2000亩,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预计生产总值4000多万元。
▲12月14日《云浮日报》第12版截图
详细报道
肉桂产品琳琅满目
产学研游深度融合
“中国肉桂之乡”桂香飘
云浮融媒记者 柯如茵 通讯员 唐苇如
今年以来,罗定市榃滨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两广桥头堡,桂香美榃滨”发展定位,坚持“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特色产业旺镇”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肉桂产业基础优势,推动肉桂产业链延伸拓展,逐步呈现“肉桂”“肉桂+”等产品琳琅满目的态势,促进“产·学·研·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榃滨镇高速入口
“桂叶颜色变淡了,就可以采收了。”在榃滨镇车田村,村支书梁志勇喜悦地向记者介绍着。
金秋时节,一捆一捆淡绿色的肉桂枝叶,经桂农装上满满的一车,从桂山驶出,经过秋收的稻田,小货车卷起村道间的落叶,也留下阵阵“甜辣甜辣”的肉桂香。“肉桂全身都是宝。肉桂皮可作药材,也可制香料,叶子可以提炼桂油。肉桂一年两收,春季可收割桂皮,秋季可采收桂叶。”梁志勇补充道。
桂叶
榃滨镇是“中国肉桂之乡”罗定市的肉桂主产区,全镇肉桂种植面积达14.25万亩,占罗定肉桂种植总面积的31.11%。该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将“小肉桂”打造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产业”,2021年全镇输出桂皮13000多吨、桂油600多吨,肉桂产业总产值达8亿多元。
桂皮
桂枝切片
“从左往右,依次是肉桂皮、桂枝切片、肉桂代用茶以及肉桂深加工提炼的桂油、桂醛、苯甲醛等……”在榃滨镇肉桂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展示柜前,榃滨镇政府负责人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为全面发展镇域经济,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榃滨镇通过采取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大数据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积极搜集招商线索,聚焦补链强链项目,扩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影响力。目前,该镇镇域经济总体态势喜人,一般较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
此外,榃滨镇以“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加工厂)+示范种植基地”等形式带动1万多户、4万多名农户参与肉桂种植,探索开发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充分开展立体经营,引进发展林下养殖项目“肉桂飞鸡”,助力罗定市桂康润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代用茶研发,推出肉桂红茶、肉桂陈皮白茶等产品,进一步丰富肉桂产业产品链条。目前,榃滨镇参与肉桂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有15家,合作社达27家,为榃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肉桂米粉
肉桂飞鸡
百花齐放春满园。榃滨镇深入挖掘肉桂产业的内在价值和潜在发展空间,建设完善“中国肉桂精品旅游线路”,引导肉桂第三产业发展。今年成功引进广东金桂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榃滨,现正编制《广东金桂谷康养文旅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该镇现有的人文及自然资源规划特色南药肉桂康养文旅项目,补齐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短板。
肉桂插花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村落,在城市和村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榃滨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榃滨镇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聚焦特色资源禀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在串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浮日报》
编辑:秦小青
校对:冯带喜
值班主编:赵军鳗
上一篇:@江苏人,药店购买抗原检测试剂可刷医保卡个人账户
下一篇:新冠抗原自测方法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