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母爱的束缚》:为什么母爱会伤人?
我们总说,母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情感,却从未意识到,母爱原来也可以伤人于无形,疼痛入骨。
受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在当下,母亲依旧是承担养育重担的主力军,这也就导致了母亲对子女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儿,有的甚至延续到了下一代。
只是,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母爱没有给女儿的成长带来自信、勇敢、安全,反而让她们变得自卑、怯懦、无自我。
我的一个朋友,说她从小生活在父亲暴揍之下,最后一次挨打竟然是已经上了高中之后,并且还是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更可怕的是,她被父亲暴揍,通常是母亲的示意。
当她一旦有与父母观点不同的看法时,母亲就会和父亲达成一致,认为女儿需要被“收拾”,然后父亲实施行为。
并且我朋友从小身体不是很好,每年几乎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吃药中度过,有时候她严重到需要输液时,她母亲不会陪伴她,反而会叫人来家里打麻将。刚开始朋友会嫌太吵,跟母亲建议不要打麻将或者换个地方,她母亲就会恶狠狠的对她说,我不是要看着你么?要不是你,我们也不会在这里打麻将啊!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朋友的经历,我完全无法想象一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女儿做出、说出这样的话。但是听完朋友的经历,我更加疑惑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养育方式会让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到底是什么样的妈妈,竟然会如此伤害女儿?
直到最近读到于玲娜老师的《挣脱母爱的束缚:母女关系的伤痛与疗愈》这本书,终于让我的疑惑有了答案。
像我朋友那种与母亲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之一,应该是书中说到的九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的第一种——看不见女儿的母亲和空心化的女儿,后面会做详细的介绍。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健康母女关系的本质。
(申明:母亲只是世俗认为的养育子女的主要承担者,并不代表母亲必须要成为养育者,相反父亲或者其他人也可以是养育的主力军,只是因为我们当下生活在母亲主要养育的时代,并且根据作者多年的咨询经历也证实了,母亲对女儿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此书以母女关系作为重点。)
母职的缺失
人对自身的感知,最初是来自他人的反馈。
我们生于母体,长在母亲的陪伴中,一直以来最依赖和信赖的人也是母亲,我们对自我、社会、亲密关系等所有方面的最初认知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母亲。
母亲给我们反馈就是我们对自我认知的初印象。母亲的行为方式将会是我们的榜样或者警醒自己的反例。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母亲的及时响应。当我们能够及时得到母亲的响应时,我们就会有勇气进行下一步的尝试,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有需要,母亲就在。
母亲是我们情绪的承载者和调节者,当我们遭遇挫折、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时,有母亲会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稳定情绪,做出合适的反应,从而帮助我们塑造稳定、坚韧的人格。
母亲还是我们一生的陪伴者,是我们的大本营,尤其对于女儿来说,我们初潮、结婚、为人母……都需要向母亲取经,有她在,我们就会觉得安心。
但是,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往往母职缺失,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母亲的及时响应,反而需要反哺母亲,导致母女关系错位,也让女儿早早失去童年。
说了这么多,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挣脱母爱的束缚:母女关系的伤痛和疗愈》中介绍了两大类,一个是单纯就母女关系而言的不健康母女关系,另一个是在家庭结构内,不健康的母女关系。
不健康的母女关系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9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分别是:
·看不见女儿的母亲vs空心化的女儿 ·实用型的母亲vs学霸型女儿 ·焦虑控制型母亲vs倍感束缚的女儿 ·内疚控制型母亲vs为母而活的女儿 ·对自己人生失望的母亲vs承接母志的女儿 ·自恋型的母亲vs自卑的女儿 ·坐在女儿位置上的母亲vs没有童年的女儿 ·不适当的认同和共生关系:母女关系的孤岛 ·嫌弃女儿的母亲vs憎恨妈妈的女儿
前面描述的我朋友的母亲就是看不见女儿的母亲,在母亲眼中,只有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要得到什么,而女儿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母亲,因为一旦有任何违逆,就会“获得”一顿胖揍。
看不见女儿的母亲,产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她自己从来没有被看见过,另一个原因是本身过于自我,只关注自己的世界。
只有身在爱包围的环境里,才会有爱人的力量。
因为母亲没有获得过,或者只关注自己。
于是,空心化的女儿产生了。女儿变得很“听话”,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只按照母亲要求的方式生活。
她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应该”这么做,“必须”这么做,而不是“我想要”这么做。
这样的女儿,当遇到一些对自己好的人,稍稍关注自己的人时,就会很容易陷入“真爱”的幻境中,很容易受到更大的伤害。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母亲对女儿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竟然不……,你对得起我吗?”
经常说出这样话的母亲,是内疚控制型母亲,她总是说出一些让女儿觉得愧疚的话,如果觉得言语已经不足以控制女儿后,就会做出一些让女儿愧疚的事情,比如间歇性头晕、绝食等一些过激行为或者躯体性疾病。
这种做法通常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对于这类型的母亲而言,她们只在乎女儿有没有听她的话,只要女儿回到自己的掌控中,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生活在这种关系中的女儿,要不就会一直受母亲控制,成为一个提线木偶,母亲一个命令,自己一个动作;或是“以牙还牙”的形式,听从母亲的命令,然后让母亲产生更严重的愧疚感,从而控制母亲或者摆脱母亲的控制。
家庭结构影响下不健康母女关系
·姐妹式的母女关系 ·白雪公主与王后的嫉妒关系 ·爸爸是坏人的联合抗敌 ·爸爸去哪儿了相依为命型 ·女承母业 ·重男轻女母亲和扶弟魔女儿
姐妹式的母女关系与前面“坐在女儿位置上的母亲vs没有童年的女儿”不健康母女关系很类似,都是女儿早早成熟,反哺母亲,把母亲当做女儿在照顾,女儿需要时刻关注母亲的情绪状态。
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女儿,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嫌弃的感觉,并且由于从小处于成人的位置,会产生不愿意结婚生子的想法,因为不想再当母亲,不想再次体验养育孩子的经历。
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更可怕的代际遗传,就是女儿会早早的结婚生女儿,把自己缺失的童年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找补回来,而这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将会代际遗传。
一个养育能力强的父亲,能在相当程度上缓和不健康的母女关系带给女儿的痛苦。
只是,通常在我国,父亲长期缺位的家庭结构中,这种情形很少发生。
女承母志与“对自己人生失望的母亲vs承接母志的女儿”不健康母女关系也很类似,在这种关系下,母亲为了不让女儿过上自己这样的“苦日子”,容易出现过度传递自己经验的可能。
比如,如果父亲家境不好,就会告诉女儿,要找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不然生活中会出现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实在是太辛苦了。
而这种过度的传递,会让女儿对于家庭条件极度重视而忽略了其他,导致不幸的婚姻生活。
或者是曾经遭遇家暴的母亲,对女儿说,要找斯文的有文化的人,要找与父亲不一样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当你过于在意某一方面时,就会忽略其他一些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可怕的情况。
还记得《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和《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么?
她们就是生活在重男轻女母亲之下,成为了“扶弟魔”女儿。
她们不想让母亲关注自己么,她们不想拥有自己的生活么?
想,很想。
但是,她们不能,因为她们的存在就已经让母亲愤怒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话,做一个“小保姆”照顾和讨好弟弟,以得到一丝丝母亲的关注。
同样的世界,不同的母亲,为什么母爱会这么伤人呢?
母爱为何会伤人?
每个人都是历史(个人历史与社会历史)创伤的承载者,母亲如今的样子,是由她过往的经历塑造而成的。
母爱为什么会伤人?除了性格本身的因素外,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们本身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母亲的爱,所以当她做母亲时,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女儿需要这种爱的滋养。
在《挣脱母爱的束缚:母女关系的伤痛和疗愈》中,作者总结了6点:
1母亲的被害妄想症
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需要养育者不停地对孩子说,“别担心,没事的”,这样孩子才有勇气进行更进一步的尝试。
而具有被害妄想症的母亲,她们或者曾经经历过某些危险的事情,或者成长过程中很少感受到安全。
2母亲对被抛弃的恐惧
母亲曾经被抛弃过,或者失去过亲人,有过早被送去寄宿学校的经历;
小时候总会听到“你要……就不要你了”等话,让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
有的母亲还会趁孩子不在意偷偷藏起来,孩子一转身母亲不见了,虽然最后还是会出现,但是母亲会不见还是会让他们很不安。
3母亲害怕冲突和对峙
一些母亲,不太喜欢跟人有冲突,于是当女儿跟他人出现争执时,为了能尽快平息问题,她们会把错误归结于女儿;
母亲一直以来没有人给自己撑腰,总是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女性不能争执要温柔的社会的刻板印象。
4母亲没有同理心
有些母亲因为性格原因,本身就缺乏同理心,于是无法理解女儿的一些情绪和情感变化,也就无法做出回应;
而一些母亲则是,由于缺少丈夫及其他家人的帮忙,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同理心已经被完全消耗掉了,也无法及时给予女儿回应。
5母亲无法面对自己的匮乏和荒芜
直面自身的匮乏和荒芜,可能会非常痛苦,很多人宁可选择逃避。
由于,长期把养育女儿作为自己的生活重心,当女儿长大之后,无法直面自己的荒芜和匮乏。
6母亲自己的需求
母亲自己也有属于自的需求:
减少辛劳的需求;
得到爱和关怀的需求;
受到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因为无人扶持或者丈夫的长期缺位,导致自己的需求完全无法得到满足。
受害者绝对没有义务理解加害者,甚至没有义务去了解,除非这种了解最终是服务于自己的。
作为生长在不健康母女关系中的女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了解母亲做出伤害自己行为的理由,但是如果了解这些能让自己更快的解开母亲的束缚,则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解脱自我,不能依靠母亲,只能依靠自己。
挣脱母爱束缚
在关系中,认识对方不是必要的,唯一必要的是认识自己。
想要真正摆脱母爱的束缚,我们可以这么做:
1充分的自我探索和了解。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母亲说要如何。
哪怕只是想要尝试一种母亲一直不让自己触碰的美食,勇敢的做一次自己,其他的自己想要的就会慢慢涌现。
勇敢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踏出母亲所在的空间,也是成功的。
2识别母亲的内在意象,并从中独立。
当你想要尝试某件事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出现某种声音,静下心来听听,是不是母亲经常对自己说的“别试了,要是没成,多丢人”“你看吧,我都跟你说过……”,如果是,告诉那个声音,无论结果是不是你说的那样,我要亲自感受一下,哪怕错了也是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
3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学会自我满足。
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应该”“必须”“都这样”等这种说法束缚,而要问问自己,“我想吗?”“我要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尝试一下,如果不是,那就换个自己喜欢的。
我们唯一需要取悦的,就是自己。
4哀悼过去,接受现实,踏实的生活在其中
现实当然并不美好,但唯有扎根于这些不美好之中,生活才能真正地向前推进。
一味的排斥过去,只会让自己深陷对过去愤怒不满的情绪中,于现在无济于事,不如接受逝去的过去,接受自己成长于不健康的关系,然后在当下做出一些改变。
5各归各位,设定边界。
与母亲划定界限,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意愿。
也许母亲还是会用愧疚感让你屈服,但是你要记住,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负责,而你们都已经独立。
6重新养育自己一次。
对于有些母亲永久逝去的人,或者与母亲彻底决裂的人,我们可以重新养育自己一次,把大自然作为自己坚实的依靠,多接触它,感受它亘古不变持久永恒的爱。
做母亲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但在母女关系汇总,如果母亲希望改变现状,就应该指望自己,而不要指望女儿。
同理,女儿想要改变现状,也应该指望自己,而非指望母亲。
愿每个曾经受过母亲伤害的女儿都能在当下挣脱母亲的束缚,获得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图源自网络,侵删
——金子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