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要目 | 法宝期刊
《政法论坛》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69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65种,非核心期刊50种,集刊48种,英文期刊6种。截止2018年9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5367位作者的219158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法学研究成果为主,兼顾政治学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的《北京政法学院院报》,1983 年5月随着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院报》停办同时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5 年始以彭真同志题写的《政法论坛》作为刊名。《政法论坛》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要目
【“全面依法治国”专栏】
1.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作者:万毅(成都理工大学司法研究院)
内容提要: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目的,一方面在于辅助检察长之管理,另一方面又为满足检察业务专业化发展之所需。在设置模式上,内设机构的名称应仿照日韩或者我国台湾地区体例,改为“部”或“组”;当前“条线状”的内设机构设置模式符合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实无必要进行根本性变革。同时,改革中还需澄清:“大部制”并非改革的必然方向,但在行政事务部门以及案件数量少、检察官员额数亦少的基层检察院仍可发挥作用;从专业化办案机制以及批捕权配置之立法目的的角度,“捕、诉合一”改革应当缓行;诉讼监督职能仍应按照诉讼阶段分段予以多元化配置。未来改革应坚持“小改”方案,即对现行机构设置模式和方案不作大的调整,新增侦查部和检察辅助人员室,另对侦查监督、公诉等部门的职责范围略作调整。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捕、诉合一”改革
2.“以刑制罪”视阈下绑架罪的定性与量刑
——对大样本绑架释放人质案件的实证考察
作者:徐光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对大样本绑架案件的实证考察发现,审判实践通过“以刑制罪”来实现从轻量刑的现象较为突出。具体包括:过度强调释放人质对认定情节较轻的意义,扩张解释情节较轻的范围,过度限制绑架罪而适用其他轻罪。“释放人质”型绑架案件,多不加区分地被认定为情节较轻且量刑畸轻,过度扩张法定从宽情节、限制从重情节的适用,即便未认定为情节较轻也从轻量刑。“未释放人质”型绑架案件,过度考虑释放人质外的其他因素对认定情节较轻的意义。排斥绑架罪适用的方式包括:将绑架罪的目的限制解释为重大不法目的,将行为方式限制解释为对人质实施重大不法侵害或威胁,扩张“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范围,以事出有因为由限制绑架罪的适用。审判实践对“以刑制罪”认识不一,同案异判较为突出。应进一步降低绑架罪的法定刑,对释放人质减免处罚作专门规定,重新梳理释放人质与认定情节较轻的关系,限制解释绑架罪不宜突破绑架行为的类型特征。立法上对绑架罪规定合理的罪刑关系,是解决司法上以刑制罪乱象的根本。
关键词:绑架罪;情节较轻;释放人质;以刑制罪
3.侦查监督问题的法解释学分析
作者:高嘉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对侦查机关侦查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责。无论是侦查机关的侦查还是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都需要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适应,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增强人权保障理念,保证侦查行为的合法性。逮捕、拘留后羁押直接关系到当事人人身自由,关系到侦查羁押期间侦查取证行为的合法性等重要问题。介入侦查作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的手段,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赞同,但也一直没有上升到法律规范。正视并解决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侦查监督的范围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侦查发现真实、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更高层次上的平衡。
关键词:逮捕后羁押;拘留后羁押;侦查监督;介入侦查
【论文】
4.论反科层的科层制
——基于S市检察员额选任的实证分析
作者:孙皓(天津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员额制的运行在当前的司法改革体系中占据了基础性位置,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旦被纳入员额序列,获得身份确认的个体就应当被赋予更加充分的自主权能。由此,即可冲破固有权力组织形态所生成的藩篱,构造符合司法公正需求的、具有能动主义特质的协作制模式。然而,时下的检察官员额遴选却未必能够衍生理想的办案单元,反倒容易促成其与传统科层制之间的某种耦合。于是,“反科层”的目标预期便渗入了具有等级化色彩的变量因素,进而呈现“反科层的科层制”这一特异现象。经由实证手段解构此类情状的内在逻辑,并在经验与理性的平衡之中寻求价值认知的适宜基点,无疑会有助于夯实改革框架的稳定性。
关键词:检察官;员额;科层;自主性
5.从“繁荣”到规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作者:廖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表面繁荣”乃至“虚假繁荣”,折射出整体性的急功近利和无序浮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科“支强干弱”,基本理论研究依旧薄弱;相关研究缺乏问题意识、方法自觉和学术定力,缺乏清晰定位和恰当平衡,缺少独立品格和鲜明个性;学术环境和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和科学。展望未来,应当继续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理论;提升学科的整体品位和规范性,从“繁荣”走向规范;改善学术环境和评价机制,创造更加宽松友好的研究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学;基本理论;问题意识;规范性
6.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危机与变革
作者:何其生(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国际私法法律体系,并创新了涉外民商事的审判实践。与之相适应,中国学者构建了有特色的国际私法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际私法理论学说。然而,中国国际私法学存在着严重的学术危机:一是教材过剩,学术创新力不足;二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缺乏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中国法学界处于日益边缘化的角色;三是在大规模立法不复存在的情况下,“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需要改变;四是中国国际私法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能力薄弱。危机的过程也是国际私法重现生机的过程。危机下的中国国际私法学应进行自我变革,培养学者自身和国际私法学术共同体的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是要从“立法中心主义”向以“司法中心主义”为主的多元研究范式转换;二是结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力图塑造或推动的国际私法秩序,来探索未来世界结构中中国国际私法所可以描绘的理想图景;三是增强中国国际私法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能力,以加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国际私法;学术危机;研究范式;学术竞争力;冲突法
7.人权行政诉讼保障的路径选择及其优化
作者:蒋银华(广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行政诉讼是公民对抗国家权力之侵害以保障人权的重要形式。在“平等权保护第一案”“乙肝歧视第一案”等案件中,舆论和学界大力倡导法院通过适用宪法解决纠纷以提升司法的人权保障功能。然而,在我国,法院不宜行使适用宪法的权力,而人权司法保障的内核在于权利救济而非宪法适用。因此,行政诉讼应通过权利救济而非宪法司法适用方式以强化其人权保障功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对权利救济的强化则为人权保障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行政诉讼制度还应通过诉讼类型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受案范围,并通过价值判断方法和审查基准的体系化强化审查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人权保障的宪法功能。
关键词:行政诉讼;人权保障;权利救济;受案范围;审查力度
8.多重杀人犯罪动机测量模型的创建
作者:曾赟(广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精准预测多重杀人犯罪动机对于案件侦破方向、范围的确定和有效预防战略的实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实践意义。为创建多重杀人犯罪动机测量模型,采用阶层抽样、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自1980至2016年间由单独个体实施的多重杀人案例181件。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重点编码方法对所收集的案例文本逐一进行编码,得到4个主范畴名下13项自变量因素指标。基于对181件案例的经验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提出多重杀人犯罪动机4种不同的分类,得到犯罪动机因素4个不同水平。将犯罪动机因素作为因变量,每个主范畴名下的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分别创建4个多项logistics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的参数估计,可计算出任一多重杀人凶犯作案动机类型的概率值。经检验,模型对追求刺激和快乐、追求利益、心怀愤恨、权力和信念等4种犯罪动机类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6.7%、75.0%、93.8%、38.5%。
关键词:多重杀人;犯罪动机;数据编码;多项logistics回归
【评论】
9.近代早期中西社会中“想象的恐惧”及其制度性阐释
——基于《叫魂》和《猎杀女巫》的讨论
作者:王银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近代早期中西社会的“叫魂”和“猎杀女巫”现象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社会中“想象的恐惧”,会演化成为“集体性恐慌”和社会的不安。西方社会中的“女巫妄想”与宗教相关,多为针对“熟人社会”中的人,而孔飞力笔下的“叫魂”现象则基本是基于民间迷信和政治上“想象的危机”,多是针对“熟人社会”之外的人。近代早期的中西社会都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制的运作,“制造”出“替罪羊”来最终解决这类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酷刑的合法性及其在司法程序中的运用,但是,其体制特性和体制思维是不同的。“叫魂”事件显现出中华帝国官僚体制的常规权力与皇帝的专断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而猎杀女巫则体现出当时西方的世俗社会与教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共同的秩序目的。
关键词:叫魂;猎杀女巫;想象的恐惧;权力机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结构分析
作者:李忠夏(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2018年修宪写入《宪法》第1条第2款,虽然这一条旨在规范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但也在客观上于宪法正文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阶段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具有“中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承接前两者,构成“八二宪法”的规范结构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延续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又立足当下,从绝对的“公有制”改造变迁为“公私二元”并存。这一转变也符合中国历史上“公私”观念的变迁,即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都形成了一种容纳万民之私的“公”之观念,这也成为“八二宪法”“公私二元”的思想基础。“八二宪法”便是对改革以来“公私二元”结构的规范体现,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范特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变迁;公私二元;宪法规范分析
11.电影审查或电影分级?
——中美比较法视野的研究
作者:刘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电影法治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其中对电影审查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是仍有改进的空间。美国作为世界电影大国和强国,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特别是中美两国的电影审查(电影分级)制度很有必要从比较法的角度予以深入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两国在电影审查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上,各有其特点和国情,但也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中国可以逐步分阶段从电影审查过渡到电影分级制度。
关键词:电影审查;电影分级;中美比较;比较法研究
12.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的路径选择
——基于执行行为正当性的探讨
作者:李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内容提要:保障失信被执行人的合法权利,是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对人民法院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工作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梳理需要特别保护的失信被执行人权利范围、分析当前执行工作中对这些权利保护的不足,并立足于如何确保执行行为的正当性,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的保护。具体建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完善,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法律依据的具体化。二是合理适用惩戒措施,准确选择和适时调整惩戒措施,以求实践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的精准保护。
关键词: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措施;权利保护
【读书札记】
13.价值与规范:《权利的新生》译读札记
作者:徐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宪法学家迈克尔·佩里教授在其专著《权利的新生》中论证了美国宪法的人权价值,并且进一步探及人权的核心乃在于人的固有尊严。佩里教授继而援引《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待”作为人权的基础性规范,为宪法修正案中所列诸项权利提供了总的规范。在该书下篇,佩里教授将此人权的基础性规范用作分析免受酷刑、同性婚姻及堕胎入刑问题的标准,讨论前述在社会内部引发高度争议的基本权利的演进。《权利的新生》一书阐明的人权价值与规范,为思考人权及权利的哲学及实践问题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启发。
关键词:宪法;人权;基础性规范固有尊严;规范性
14.体系化的经济法理论发展进路
——读《欧洲与德国经济法》
作者:甘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弗里茨·里特纳和迈因哈德·德雷埃尔在合著著作《欧洲与德国经济法》一书中,基于“独立经济法”的理解,构建了成熟的经济法体系化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三个层面,即经济法是否需要体系化,如何体系化,体系化的结构是什么。依据中国的“语境”对其体系化理论进行研讨,并重点对比其理论与中国经济法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上述三个层面开放出重要的理论洞见,对于认识当下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欧洲与德国经济法》;经济法理论;体系化
15.狂热的魔咒 理性的自负
——《自由·平等·博爱》读后及对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作者:罗翔(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斯蒂芬在《自由·平等·博爱》一书中对民主社会这三大信条进行了严词批驳。在他看来,自由是有秩序的自由,平等是法律之下的平等,而博爱则是一种与自由社会不相容的价值。穆勒式的自我防卫自由观太过简化,可能物极必反走向奴役;自由依赖于合理的强制,过分地取消对自由的限制不是促进自由,而是扼杀自由;自由只具有工具性价值,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平等的实际意义只是法律之下的平等。这种平等要求法本身是正义的。如果法律没有超验的权威,那么法治就是一句空话,自由也无法得到保障。博爱不容于自由,穆勒的观点在人性观、历史观、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斯蒂芬并非崇拜权力的威权主义,其保守主义立场也不是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作为刑法学者,斯蒂芬的理论值得中国刑法学界倾听,它可以让我们反思犯罪论中法益理论和刑罚论中的人道主义。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人造的体系都是有缺陷的,理论的不完美是必然的,总有一些知识在体系之外。
关键词:自由;平等;博爱;法益;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研究】
16.中国国际法学的双维主流化
作者:何志鹏(“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中国国际法学的双维主流化要求中国国际法学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法学界两个系统中进入主流视野。这是基于中国国际地位与学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基于国际法学当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新时代发展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际法研究领域有很大扩展,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课题不断迈向前沿,研究水准逐渐提升,在很多领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中国国际法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特别需要从理论争点和实践困境入手,得出真正具有洞见价值的解释和具有指引意义的建议和方案。国际法学双维主流化的提升路径应当提纲挈领、突破要点。其中,人的因素核心在于倡导敬业精神;研讨论题的关键在于坚守实事求是,研究方法的要点注重实证分析。同时,也必须强调国际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观念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有效配合、良性互动。由此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法学界书写国际法的中国范式。
关键词:中国;国际法学;双维;主流化
本号倾情奉献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检”下载《最高检1-10批41例指导性案例要旨汇编》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张文中”下载《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判决书》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院”下载《最高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汇编》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商品房”下载《干货:商品房买卖合同实务问题解析系列》
上一篇:2022郑州中考择校大全!三个批次高中基本信息及各高中介绍
下一篇: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依法自主招生简章公布!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