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所有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1-02-18
手机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杜菲菲 滨州报道

1月22日,“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滨州市“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和改革成果。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滨州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全部“清零”;2020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中职招生人数连续回升,2020年入学新生数增幅全省第一;全市“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品牌化、长效化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和“双培养”“双带头人”工程,首批遴选、创建30所“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推动市属高校思政课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的师生比达到了国家标准,“每校有活动、每校有特色、每校有品牌”的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受益青少年50多万人。

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发展。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7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76%,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得以顺利推进、圆满收官,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5处,让一大批幼儿进入了崭新的园舍。全面开展了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共整治无证园642处(准入321处、取缔321处),将民办幼儿园纳入规范发展的轨道。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事一议、一园一策”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128处整治任务全部“清零”,完成学前教育领域又一大民生实事。

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当前,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5%,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96%,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4%,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9.62%,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全部“清零”。完成解决大班额校舍项目640余个,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各县(市、区)均独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建有特教资源中心。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投资16.6亿元用于校园校舍建设,投资1.9亿元购置教学设施设备,极大改善了乡村薄弱学校办学学件。实施义务教育“薄改提升”工程,投资1.89亿元完成项目学校建设27所。组建教育集团92个,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高中带初中的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倒98%以上,有效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全市按城市1/60、农村1/40的比例设置“名师”岗位657个(其中农村岗位占60%),每位获聘“名师”每月分别奖励1000元、2000元,在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迈出创新性、有分量的一步。

普通高中教育在质量提升中坚持特色发展。深化和完善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阳光招生”,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4%,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十三五”时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本科上线率由33.04%增加到49.49%。深化高中课程课堂改革,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市平稳落地实施,保障了2万多名考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顺利参加高考。空军、民航飞行学员招生保持全省领先水平,2020年市招生考试服务中心被北部战区和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评为招飞先进单位,全市高考考点全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考点。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创建项目,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统领,积极创建特色鲜明、课程丰富、资源开放、评价多元、育人全面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新局面。

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全面起势。全市“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渤海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十校”建设全力加速,各项目分头推进。滨州职业学院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滨州市教师参加全省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各职业院校共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040个,共与298家国内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入校即就业的“订单式”培养冠名班达到156个,“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占就业学生比例达到32.8%。年培养培训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中职招生人数连续回升,职普比达到60:40,2020年入学新生数增幅全省第一。

教育保障体系全方位夯实。强化经费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2015年的58.1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8.1亿元,增长了17.05%;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710元每年的标准,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1000元每年,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8000元每年;对农村规模较小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核定,不足100人的按100人核定,大于100不足200人的按200人核定。强化硬件保障。全市累计投资13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746所,投资7.8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5处;投资7.5亿元实施“足球进校园”工程,建设足球暨中小学运动场地287块;新建、改建中小学各类实验室645个、仪器室378个,装备计算机22403台,安装教室多媒体设备5363套,投资4953万元装备中小学实验和音体美器材,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达到“明厨亮灶”要求。强化队伍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市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补充新教师4508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和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教师,选拔688名后备教师人才;构建起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选拔培养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人选600名,建立第一批49个、第二批47个“名师工作室”,27人被表彰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教师4万余人次。强化服务保障。在全市乡镇以下小学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12.56万人受益;建成滨州教育云平台,基本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为48.6万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公开承诺服务事项,点对点服务105家金银铜狮奖企业和463所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小学全覆盖,24万名学生受益,解决家长“接送难”“监管难”的社会难题。在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滨州市满意度上升至第八位。强化安全保障。不断深化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发展、运行平安校车942辆,专职保安员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护学岗”设置完成“四个100%”建设目标。

深化教育改革创造多项“走在前列”成果。校园足球改革创成全国优秀。在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评选活动中,滨州市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15个);在全国改革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大会8项成果中含滨州市3项;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简报专刊刊发滨州经验。通过足球等运动锻炼,学生拼搏意识、团队精神、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平均分、合格率分列全省第二、三、四位。“家校社”共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三年被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家校共育的“滨州模式”向全国推广。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持续深化。滨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典型经验案例入选2019年度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简报。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领先全省。完成融贯学前、义务、特教、普高和中职的评价标准体系建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习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造等实行过程性记录、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表扬。教学改革经验向全省推介。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改革推进会在滨州召开,经验交流环节滨州市首位发言,向全省介绍“高效课堂”建设等教改经验。打造教育信息化改革亮点。在教育部举办的2020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上作主题报告,滨州市成功入选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普法教育成果显著,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滨州市学生在2020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大赛上夺得季军1个、一等奖2项。

接力“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滨州教育事业迈向全新的发展时期,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砥砺奋进、破冰前行,努力在富强滨州建设的新征程中创新业、立新功。

上一篇:阳江阳春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出列标准
下一篇:飞鸣教育培训为成人教育领域赋能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