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赵忠尧:诸暨中学校友,中国科学家的典范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3-19
手机版

  1987年9月10日,正是我国的第三个教师节,也是浙江省诸暨中学建校75周年,八十五岁的赵忠尧来到浣沙江畔的县委招待所,我经县委书记蒋巨峰和校长的同意,抄了他庆祝会上的书面发言,进行了采访活动。他步履轻健,一口乡音,和蔼而可亲。我把这次采访他的情况发表在1991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施故里人才多》一书上。1994年我受邀在该中学“文化周”讲课前后又研究了赵忠尧先生。

  2023年元旦以来,朋友们听说我要写赵忠尧,或送资料,或赞许鼓舞,在撰写过程中,我几度哽咽、流泪,深深地为他的高尚情操和自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现组合整理,编撰成此文。

  根据《暨阳南门赵氏宗谱》所载,赵忠尧,字宗尧,1902年6月出生诸暨城区曹家台门的赵氏宅邸,为宋太祖赵匡胤第29世孙。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6月27日,赵忠尧出生在诸暨城关,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悬壶中医。在家他排名老三,前两位是姐姐。孩童时,赵忠尧体弱多病,不是发热咳嗽,就是胃纳不佳。到十一、十二岁身体才逐步好转,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学诗歌、古文、外语。他喜欢朗读,夏天时光,他家天井总是有四五个孩子在听他读书。

  十五岁时,赵忠尧考入诸暨县立中学。在学校他兴趣广泛,文理并重,还常常参加体育活动。国文老师觉得他聪明灵睿,常给他抄一些唐诗宋词和司马迁《史记》的章节,让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成绩优秀,品质高尚,老师和姚伯谦校长给他申请了免交学费的奖励。

  中学毕业那年,八月中旬的一天,姚伯谦来到赵家,一番寒暄后,校长叫忠尧出去江边散步。他们沿婉蜒的堤埂来到苎萝山。天热,知了在喳喳欢叫,嫩绿的桑树叶透出阵阵清香。姚伯谦笑盈盈地瞟着这张俊毅而又蕴含稚气的脸,说:“忠尧,今天在苎萝山上,我要说一个古人的故事,那就是越王勾践,曾经越国被吴国打败后,他在家里挂一个苦胆,每天用舌头舔一下,尝尝苦胆的苦味。牢记着国家受辱的使命,这为他十年崛起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后来他在范大夫、文大夫的帮助下,把山脚下西施美人献给吴王,终于东山再起了。”忠尧听着点点头,“从前也听我父亲和老师说过,一知半解,现在明白了。”

  那年秋,他考入南京师范高等学校。父母想儿子毕业可以回老家做教师,想不到儿子热爱物理学,毕业后他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1925年他从东南大学到清华大学任助教。

  1927年夏天,清华大学推荐赵忠尧去美留学,研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美方加州理工学院和导师密立肯先生见到赵忠尧的成绩单后,欣然同意。清华大学给他两个月假期,满后就去美国,赵忠尧一阵高兴。

  可是回到家,喜悦却被忧虑所取代,他漫步浣沙江蜿蜒的堤埂上,火辣辣的太阳灼烤得他鼻尖冒汗——父亲去世了,姐姐又出嫁,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我去了美国,母亲孤身一人,她年龄大了,谁照顾她?这是一个难题!

  回到家,母亲在灶台收拾着碗筷,对儿子说:“尧,媒人又来了,我烧了碗红糖鸡蛋给媒人吃!”

  “哪里的?”

  “近的,就是郑家,那姑娘叫郑毓英!我去年见过一面,人倒是挺不错!”

  “我要见见她!”赵忠尧忽然孩子似地高兴起来,说着换上一双球鞋,一溜烟跑去了。

  他到了郑家台门,打听到郑毓英家,敲着门。

  郑毓英和母亲见是赵忠尧登门来家,手忙脚乱,母亲忙着泡茶,姑娘忙着端凳。

  赵忠尧喝口茶,开门见山,“毓英,毓英妈,我妈见过毓英,说人不错,今天我登门,也见了,也认为好的,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了!”

  一句话工夫,赵忠尧成了准女婿、准丈夫,毓英和娘喜上心头,居然有这么爽快的小伙子!

  赵忠尧又喝口茶,红着脸说:“不过,我有两个条件!”

  “什么条件啊?”

  “第一、马上结婚,十天之内把喜事办了!第二,我去美国后,毓英留在家,要照顾我母亲!”

  毓英娘惊奇地笑着,“忠尧,第二个条件倒是合理,可第一个条件,马上要办婚事就……有哪户人家六月夏天办喜事的?我家可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呀!”

  “毓英妈,勿要紧的,我这次只有50多天假期,一去了美国就身不由己,你们不同意就作罢,不强求。”赵忠尧真正是“三块板二条缝——直来直去”,也真是诸暨人脾气。

  “同意同意!那你叫我一声妈!”毓英娘盯着一本正经的女儿,女儿羞涩的点点头。

  “妈!”

  一周后郑毓英就嫁到赵家,成了赵忠尧的妻子。在新婚的两个月里,赵忠尧早上是学习,晚上还是学习、做功课,只有下午,他会从街上买点茶叶、特产,去拜望县立中学的老师和校长。老师们都为他能去美国深造感到欣慰。

  临走前,他嘱母亲、妻子买菜做饭,请老师和同学们在家里吃顿饭,表示对师者、同学们的感谢。

  1927年秋,赵忠尧抱着科教兴国的宏愿,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肯。赵忠尧门门功课优秀,密立肯大喜,第二年就让他开始做研究,并且向学校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推荐,为赵忠尧申请到每年1000美元的助学金。赵忠尧便把清华大学给的半费助学金资格转给了别的同学。

  1930年,他的博士论文讲述了“正负电子湮没效应”和“硬伽马射线的散射”的研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到正反物质湮灭的人,密立肯为他翘起了大拇指:“赵忠尧,你不简单,你独立思考,把实验室的这个发现反应在论文上,你是全世界第一的人!”

  赵忠尧对老师称赞记在心头,但他却这样回答老师:“老师,第一固然是好事,是我努力的结果,可是这个光彩的结果是你老师的传、帮、带下才出现的,所以从我个人来说不认为是功劳!”密立肯听了学生的话,一把抱住赵忠尧,“忠尧,我喜欢你这个学生,你以后一定有大出息!”

  两年多以后,赵忠尧的同学安德逊在赵忠尧研究所得的基础上观测到了正电子的踪迹,凭着这一点他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于世界物理学界来说,那是一次并不公平的授奖;对于诺贝尔奖的历史来说,那是错失了的遗憾。赵忠尧自己却不提及此事,也没有表达遗憾。我曾问他:赵老师,你是怎么看这个诺贝尔奖的事?赵老师朝我笑笑,似乎不太在意,他认为“在相应的领域里,一个人能做多少事,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决定的”。

  1931年,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在那里他遇见了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教学过程中,卢瑟福与赵忠尧合作得非常愉快,对他的求学精神很是赏识。临别时,卢瑟福对赵忠尧说:“从前你们中国人在我们这儿念书的很多,成绩不错,但一回去就听不到声音了,希望你回去继续搞科研。”在赵忠尧归国时,卢瑟福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回国后赵忠尧把镭放在自己的实验室,有时候看看,忆着与卢瑟福的师生情谊,也为自己鼓鼓做科研的信心。

  在清华大学当教授的那几年,赵忠尧虽在美国得了博士学位,却没有变得洋派起来。他衣着朴素,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跳舞,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和实践中,开设中国首个校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1937年7月7日的夜里,卢沟桥上传来了枪响,日军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沦陷,这座古老的城市遭到日军的劫掠,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日军连大学校园也不放过,掠走了大量的图书和仪器。为此,当局要求北平、天津两地的大学尽快内迁至长沙和西安。赵忠尧几天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他想着清华大学自己实验室里50毫克镭的事,万一落在日本人手里那就糟糕啦,那我和清华大学就成了罪人。而此时清华已经做了“流亡大学”,把学校迁到长沙去了。恰好那一天,梁思成来看望他,他把心中的郁闷向梁思成倾诉。“赵弟,不妨把镭送给长沙学校吧,只是用什么包装呢?”

  赵忠尧在斗室转了一圈儿,忽然开朗一笑,“哦,有了,明天我同你一起把镭去拿来!”第二天,赵忠尧在卧室找到了一个用铅锌打造的罐儿,这个罐是诸暨老家托人捎来的茶叶罐,里边有两斤茶叶可装,他前几天已把茶叶送给老师叶企荪,现在空了。中午,梁兄开着车子来了,他们一起来到清华园。他小心翼翼把镭放至铅锌罐儿内,捧着上车。梁兄见状笑着道:“赵弟真有心,这个罐儿即使被撞一下,也不会破。只会有一个凹陷。”紧接着是两人商量怎样把镭送到湖南去。“赵弟,我同林徽因请假,我们一起去长沙!”赵忠尧摇摇头,“你和老婆及莫宗江刚刚调查完五台山佛光寺,有许多事要做,我一个人去算了。”

  赵忠尧穿起那件长衫,该理发的头也不理了,胡子也不刮了,他混迹在难逃的人群中。

  快到长沙了,也就是一个月了,长衫脏了,破了,头发上粘着草木和灰尘,胡子又长又脏,人是臭得不能再臭了。

  赵忠尧在长沙临时大学校园门口,对着门卫说要找梅贻琦校长。门卫见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还说要见校长,便拦住了他。不一会儿,梅校长正好路过校门口,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是乞丐来讨吃的,连忙安慰他!他一把拉住梅贻琦的手,虛弱得说不上来话。梅校长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人竟然是清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赵忠尧。他怀里的这个茶叶罐,是中国高能物理的主要家当,是中国核科学的珍贵基因,也是赵忠尧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梅校长一把抱住赵忠尧,热泪在两张脸上流淌。

  1938年2月间,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徙至昆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大”,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校歌中“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说出了联大的风气和办学宗旨。旨在洗雪国耻振兴中华,因表壮怀不折。

  西南联大物理系大师云集,有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吴大猷等。这个强大的阵容,可谓一时之选。赵忠尧和物理系的同事们一起,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而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也成为20世纪物理学天空的璀璨明星。

  赵忠尧在昆明工作、生活了八年多。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教师们的积蓄化为乌有,薪水不够维持日常生活。有一天,赵忠尧刚吃早饭,老婆念叨着,家里肥皂早没有了,昨天又向校友借了半块肥皂。赵忠尧说有数了。傍晚,他从市场买来一些油脂,拿出一袋儿烧碱(氢氧化钠),再加上一些食盐(氯化钠),在一只旧锅上煮起来,俄顷,锅上成了糊状,妻子一闻,说有肥皂香,赵忠尧笑笑说:“想不到南京读书时的化学实验派上了用场。”肥皂做好了,赵忠尧叫妻子拿给叶老师,拿给王竹溪,拿给学生们洗衣裳。此后,赵忠尧和妻子还在家做些肥皂,叫妻子在市场售卖,补贴家用开支。

  1944年秋,一天,西南联合大学餐厅,中饭刚过,餐厅空荡荡的,王竹溪教授拉着赵忠尧来到饭桌边坐下。

  “赵教授好,有个事我只能同你商量。”

  赵忠尧问:“什么事呀?王教授!”

  王教授斜过身子,轻声说:“我有个学生叫杨振宁,安徽人,成绩很好,我是他的硕士导师,我认为他可以推荐去美国的大学深造。”

  赵忠尧“噢”了一声,“这个小杨我有点认识,高高的,对人很友好,有礼貌,那你就推荐吧!”

  王教授为赵忠尧翘起大拇指,“我有什么能量啊?只有你的推荐信才有分量!”

  赵忠尧深思片刻,“那我们一起推荐吧,我的名字前,你的名字在后,因为你又是论文指导老师!”

  王教授脸上露出了踏实的微笑,他从食堂出去了一下,马上领进来一个学生。

  学生高高的个子,英俊而又朝气,王教授介绍说:“这就是杨振宁,搞定了,杨振宁,快谢谢赵教授!”杨振宁叫了一声“赵教授好”,毕恭毕敬地向赵老师来了个鞠躬。赵忠尧连忙笑着说:“小杨熟悉的,你回去吧!”

  这之后两位教授为杨振宁的事又相互交流了几次,到10月5日,赵忠尧向校长写了推荐信,全文如下:

  月涵校长先生道鉴:

  前奉嘱对留美公费生杨振宁君之研究计划加以指导,经与杨数次商谈,以目前美国情形,高电压实验较难进行,可否略予变通,以应时宜,查高电压实验之目的在研究原子核物理,杨君对原子核物理之理论尚有门径,赴美深造适得其时,研究此门学问以普林斯登大学较宜,专此奉达,以备参考,敬侯道安!

  赵忠尧 王竹溪 敬启

  十月五日

  1945年,杨振宁告别了母校,告别了王老师和赵老师,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读博士,之后于1949年进入普林斯登高等研究院与赵忠尧另一位学生李政道合作……

  抗战胜利后,清华、北大、南开分别迁回北方原址。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成功试爆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美国方特别邀请赵忠尧先生一人去现场观看。“蘑菇云”滕腾升起,赵忠尧的眼泪潺潺流下。这是人家美国,而我自己的祖国呢,我自己的国家呢……他自责,他怪自己的国家穷。同时,他紧张地耳目并用,力求获得有关数据和信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立和发展中国的核科学。

  赵忠尧暂缓回国,马不停蹄地日夜奔波于师友之问,收集和研究各种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各种设备部件。物理学者萨本栋秘密汇给他12万美元资金,可是仅订购一台加速器至少得要40万美元。但赵忠尧意志坚定,决定迎难而上。他节衣缩食,以一杯白开水一块面包一袋咸菜,过着美式生活。身上的钱花光了,只好帮助别人进行研究工作,以维持个人生活开支。把有限的经费和生活补贴,都用来购买静电加速器部件、核物理实验器材,随时准备运回祖国。

  一天,一位熟悉的人悄悄来到他家,劝说赵忠尧留在美国。“赵先生,中国太穷,你回去,搞研究的经费都不会有,而留在美国,研究经费会保障,衣着吃喝无愁,还是留下吧!”话是老实话,但他想起了当年苎萝山上姚校长“卧薪尝胆”和“十年生聚”的典故,他笑笑道:“我是故土故乡之人,我得回去!”

  1945年9月9月,日本向中国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我问赵忠尧:“赵老师,你对美国1945年8月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是什么心情?”赵忠尧叹了口气,说:“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觉得投原子弹的是科学家的力量,假如美国不投原子弹,日本是不会投降的,日本天皇是不会发投降诏书的。我们中国也为抗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的。但是,当两颗原子弹投下死了那么多日本人民,我的心是悲痛的,沉重的!”他的双眼闪着泪光。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升起,赵忠尧欢呼雀跃归心似箭。1950年8月29日,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三十多箱有关静电加速器的组装器材,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远洋客轮。在托运中又受到检查机关的连续盘查刁难。经过他一再努力,受气又受累,终于使问题逐一解决。

  1950年9月12日,当这艘海轮抵达上海时,在下船的130多位中国留美学生和访问学者中却少了3个人。

  赵忠尧等3人在日本被驻日美军无理扣留,并投入东京巢鸭监狱。

  这时,已是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给赵来电:“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赵忠尧从容冷静地回答友人“我回大陆之意已决”,这就是他从肺腑进发出的壮言豪语。

  赵忠尧被投进了监狱,可急坏了妻子和孩子。

  南京中央大学的宿舍,老师和同学问他妻子,“忠尧该回来了,为啥呢?”“忠尧是不是出事呀?”妻子摇摇头,说不知道,眼泪如同断线珍珠从面颊流下。家里,两个孩子向妈妈讨问爸爸的下落,见妈妈是一副哭丧的脸吓得直哭。“妈妈,爸爸为什么……”“妈妈,我要爸爸!”

  中国各界人士、科学界和各人民团体纷纷通电抗议,加州理工学院的师友和世界科学界的朋友也给予声援。迫于正义的力量,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三人在被无理扣留47天后,于10月28日获得自由。

  11月15日,他们取道香港回国,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1952年10月1日,赵忠尧作为国庆观礼代表,受到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7年“校庆75周年”的采访,我问:“赵老师,静电加速器派什么用场?你几乎一生倾注都在这个加速器上了?”赵忠尧笑笑,“什么用场?”然后他一本正经地叙述起来,如果高能加速器能产生的负离子,证明了它的存在,那将对微观粒子间的强作用、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粒子间这三种作用的统一,将比法拉弟与麦克斯韦把电磁统一起来要重要得多,对人类文明将起更深远的作用!

  1953年,赵忠尧用千辛万苦从美国带回的那批器材,建成了一台能量为70万电子伏特的质子静电加速器。然而也正是这一年,世界上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在美国诞生了。

  赵忠尧的心火辣辣的。由于种种原因,他和他的同事、助手要进入高能物理研究的领域,就感到无能为力了。他开始酝酿建造中国自己的加速器。然而政治运动不断,中国高能物理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1972年,中国科学院十八位科学家写信给周恩来总理,重申了中国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意义。周总理很快复信: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1975年,经邓小平同志审核,同意在北京高能物理所建造高能加速器的建议。1980年,建造高能加速器计划得到正式的批准,于1988年10月16日首次对撞成功。86岁高龄的赵忠尧欣喜地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1989年9月15日,赵忠尧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鉴定书上签了字,也给自己毕生的研究领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个时期赵忠尧才饮茶吃饭有味道,晚上睡觉不用吃安眠药。他告诉我,“我甭提有多高兴啊,我自己拿出工资请朋友和师长吃饭庆祝!”

  赵忠尧在京期间,十分喜欢同家乡人相聚说话,他说他可以从家乡人口中得悉家乡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那种乡愁只有长期在外的人才能体会。1975年1月12日,是全国四届人大报到的日子,他在服务台签到后,问工作人员,“请问浙江诸暨县有人参加吗?”这句话被诸暨参加四届人大的汤姣成听到,忙接应说:“我是诸暨人!”赵忠尧见是个小青年,忙握住他的手,“听到家人的话,我仿佛回到了诸暨!”汤姣成热情地说,“赵老先生,我是枫桥人,是个基层党支部书记!”赵忠尧说,“很好,毛主席说过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身上……努力吧!”汤蛟成笑着不停的点头。这次四届人大会议上,赵忠尧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2年以后,当家乡人何东昌任教育部长和广播电视台大学校长后,每次开会碰到,赵忠尧总要热情与他谈话,或问长问短,或提提建议。何东昌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本是师生关系。“何老乡,我们的教育事业可不能把数理化偏狭偏窄呢?”“何老乡,我们的物理教育一定要与实践和实验室相结合!”何东昌部长常常在他口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987年9月10日,他来故乡参加诸暨中学建校75周年庆祝会,他对县委书记蒋巨峰和教育局负责人陈言:教育工作一定要抓好,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住县府招待所的几天时间内,早起和傍晚,他徒步火车站、中水门、浣沙江畔,寻找着儿童少年时的“景象”,他用已经走样的诸暨话和百姓拉家常……听西施的传说。

  1994年11月,诸暨中学副校长陈水圴邀请我给“文化周”讲一节课,我说:“我不是诸暨中学毕业生,我以为,学文的要向你们校友杨佩瑾学习,他听从祖国召唤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又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出长篇小说《剑》;学数理化的要学习校友赵忠尧,你们学校75周年校庆时,我采访了他,他爱国爱家,冒着风险从美国回到祖国,他是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为了保护50毫克由居里夫人发现的镭,居然徒步千里从北京送到湖南,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为了什么?为了我们中国的崛起,为了中国早日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和电子对撞机……”

  1998年5月29日,赵忠尧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01年,诸暨中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为1920年毕业的赵忠尧树立一尊铜像。同时在校史馆设立赵忠尧先生纪念室。同年6月赵忠尧学生、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为诸暨中学题写“赵忠尧先生纪念室。”同年10月,赵忠尧学生、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为诸暨中学题写“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先生”。

  2002年为诸暨中学建校90周年,赵忠尧先生诞辰100周年。诸暨中学赵忠尧先生纪念室开馆。同年6月二十七日,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核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举行隆重纪念活动。

  2008年7月6日,赵忠尧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中国科大赵忠尧奖学金”签字仪式在物理系办公楼举行。

  2021年诸暨《赵氏宗谱》出版,载有《赵忠尧先生行略》。

  今年是赵忠尧先生诞生121周年,他逝世25周年。赵忠尧先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科学家的骄傲!人生易老天不老,赵先生的人品、忠于国家的爱心,伟大的学术成果,如同浣江流水静静地流淌着,暨阳大地百万民众、浙江乃至全国人民都缅怀和惦记着这位中国科学家的典范!为此建议诸暨市史志办,诸暨中学、《赵氏家谱》主编、同宗赵国光先生等等成立“赵忠尧先生研究会”,同时建议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组织编写《赵忠尧传》。

  (本文对诸暨中学、《赵氏宗谱》主编赵国光、该校老校长何全根的帮助表示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电力部高校东北电力大学!第一专业不满足会扣分!最高扣6分!
下一篇:公共营养师报考条件和考试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