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形象工程之始,启文人互捧之风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大宋的悲哀一篇文章难以掩盖

  刘禹锡到过金陵没有?这件事情重要吗?不重要!因为那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乌衣巷》,不管如何折腾、跳跃,它都跳不出文史的范畴。文、文采飞扬自然不用我多说,大家都了解;史呢、也不过是讲了个王朝兴衰、家族荣败的历史规律、自然法则。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不会有什么质疑,所以就算是作者真的没有到过金陵,对于这首诗而言并无大碍。

  至于最后那句“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如何理解,或者再进一步说到底作者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我想,可能也不是非常重要。不管是燕子真的飞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还是老百姓进驻了已经残垣断壁曾经的王、谢豪宅,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了,只要这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让人遐想连连、意犹未尽,这就是好诗。

  

  范仲淹到底去过岳阳登过岳阳楼没有?这事重要吗?比较重要!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关乎行文、还关乎历史史实、关乎郑智、关乎国运。用现代营销的观点来看,其实它完全可以当作是一篇软文。它既可以歌颂、褒扬什么,也可以批评、鞭笞什么,它既可以表现什么,也可以掩饰什么。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抛开真实的历史背景去孤独地欣赏一篇文章,怕是很不科学。

  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到过岳阳不是亲历亲闻,很多东西只能是道听途说不好立足,也就是说其后的很多东西很可能就是无根之木,也就是说所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限定在个人修为的范畴、而不好上升为家国情怀。而个人的东西属于隐私的范畴,不好拿出来做为标杆、榜样。当你强行如此做的话,在某些方面就有可能引发混乱。所以说伟大的韩非子所说的“乱、贱、怕”,一直为儒家所诟病。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一年下来就百废俱兴了?你信吗?我是不信!在那个刚刚在北面喘了一口气、在西面又被人爆锤的年代里,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吹牛、另一种就是摘桃子。不过我觉着那个年代就是有桃子,怕也是一个烂桃子。

  澶渊之盟是1005年是事情,而在此之前大辽和大宋足足互殴了25年,民生之凋敝国力之疲乏可想而知。兄弟俩都殴不动了所以一有人示弱讲和,另一方就乐得屁颠屁颠地回家享福了,躺着就有人送钱当然不可以拒绝。

  

  宋与西夏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1039年历时大约三年,北宋无法征服西夏,而西夏的主动进攻也难以得逞,于是议和。从和辽人议和到和李元昊开打,这二十来年的时间兄弟们也没干什么,就是跑马圈地、逼上梁山。

  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年间的事情,而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主导者。新政自庆历三年(1043年)开始,至(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废止,新政以失败结束。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新政两年就失败了。也就是说范仲淹可能刚刚写完《岳阳楼记》自己就下课了,或者更大的可能就是这篇文章是在下课之后写的。另外从时间表来看,范仲淹亲临岳阳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形象工程、弄虚作假、互相吹捧,范仲淹尚且如此其他人能好到哪里去?大宋的危机就好比一杯美味的毒酒,都知道喝了会死,但大家无不在争相痛饮。

  北宋年间的农民起义大大小小将近300起,放眼世界无人能及。那里有什么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废待兴倒是肯定有。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你方唱吧我登场,折腾半天最终无不是以失败告终。一方面皇家的危机感已经到了非常强烈的地步,所以各种举措的出台如车水马龙,而另一方面并很多问题不是你有能力就能解决的,而是现实中已经没有了胜算所谓大势所趋。

  本文摘自《杯酒释兵权》

  举报/反馈

上一篇:弃录或退学考生禁考!安徽2023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发布
下一篇: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我为贵大做了这么多贡献,怎么还有人不满意?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