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中小学课后服务流行“走出去”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设计电脑编程操控无人机,专业舞台上排练传统民乐,京剧团的老师接送上课……最近,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将课后三点半课堂“搬”进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实现校内校外多元课程资源共享。这种“走出去”的课后服务,成为本市中小学的新常态。

  

  16时许,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剧场里,10余名学生坐在电脑前,跟着老师学习软件编写程序。空地上,一排无人机静待起飞。一个多小时的课程里,经过反复尝试,一架架小飞机相继腾空,按学生们设计的程序随音乐“舞蹈”。“这是学校与活动中心合作开展的科艺智创无人机社团。”北实小学部科学教师孙承林是社团负责人,他介绍,无人机社团由活动中心提供场地、筹备上课器材,学校提供优质师资和中心的老师共同研发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依托活动中心的专业教室和辅导员团队,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北实小学部与该中心合作开展了民乐、科技、美术、合唱4个社团和吉他兴趣选修活动,并邀请中心专业教师授课。“活动中心具备剧场、舞蹈教室等专业的活动场地,每周一到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间,中心的老师直接把学生接到中心上课,解决了学校专业教室不足的问题。”北实小学部德育副校长单春兰说,学校和活动中心是邻居,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双方有机会牵手共享教育资源。目前,双方合作的课后服务项目覆盖该校一至六年级的近200名学生,“好的条件提升了课后服务的品质,学生参与度更高了,也获得了家长们的好评。”

  这所小学和活动中心的合作,是本市中小学借助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更加开放的课后服务正流行。西城区整合区属12家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可“点单”到校,也能就近参加。朝阳区引入区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辅中心资源,开展科普、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还有一些中小学挖掘社会资源,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劳动基地等开展课后服务,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丰富课后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祺瑶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上一篇:这所学校“篮球游戏化教学”校本课程入选全国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下一篇:珠海名厨委秘书长张文胜莅临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参观考查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