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情“缩水”、意见“潜水”、数据“注水”?半月谈:防止“笔尖上的形式主义”!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4-20
手机版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在采访调研中,一些基层干部提醒,要多关注“笔尖上的形式主义”。

  这些年,汇报工作的笔头越来越“卷”。不少材料“妙笔生花”,数据案例“全面详实”,包装形式“丰富多彩”。但如果细查,就会发现有的文稿谈成绩浓墨重彩,说不足轻描淡写;有的真话只说一半,让群众意见“潜水”;有的甚至不惜给数据“注水”,往自己脸上“贴金”。还有的单位,为了甩锅避责,搞层层报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出了问题就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笔尖上形式主义的花样不断翻新,对工作造成的干扰越来越大。

  笔尖“造假”屡禁不绝,说到底还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深蒂固。有些人的政绩观,还病着。花大量功夫写总结、做规划、算数据,如果只是为了“涂脂抹粉”,而不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容易把经念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存在着许多新的、复杂的、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对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任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横行,我们对风险的判断就可能不准,对策略的思考就可能不深,对群众的意见就可能无感,就难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力戒笔尖上的形式主义,要治“懒政思维”。有的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对工作思考不深不透,对现实情况不管不顾,为完成材料,复制粘贴、东拼西凑,这种材料上得了“台面”,却下不了“街面”,实属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中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只能用“笔尖”来应付。有的照抄其他部门文件忘了修改时间,有的年终述职与别的单位如出一辙,还有的文明标语连地名都没改,令人啼笑皆非。

  不敢说真话、不愿说真话,也是笔尖上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问题触及更坚固的利益藩篱。有的干部对其分管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也很清楚,嘴上还可说说,但白纸黑字落到笔尖风险太大,还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把真问题“埋在水下”,让假数据“乘风破浪”。有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把分内工作、麻烦问题交给材料,层层报批、逐级甩锅,出了问题是上面的事,“板子”来了要下面人挨,明哲自保、独善其身。

  笔尖“造假”如果形成一种风气,汇成一股乱流,必然会造成工作不深不透、作风不严不实,进而可能损害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侵蚀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动力热情,甚至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们要大力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重实效,力戒笔尖“造假”,杜绝夸夸其谈。

  【相关评论】

  反对形式主义系列评之一:《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一些地方反映,个别领导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随性较大、提腿就去,至于“去哪里?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一概心中没底,不但不能轻车简从,还“四处漫游”,导致基层调研扎堆,徒增基层负担。群众称之为“脚尖上的形式主义”。

  领导干部推开门、迈开腿,当然值得提倡。但如果只是坐在车里问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仅满足于转一转、听一听、看一看,不带问题来,不奔着解决问题去……如此隔岸观火,只能沦为“虚”字当头、“空”字挂帅的形式主义,就算天天“身”入基层,也只能是两手抓空、头脑虚空、问题悬空,揪不出真问题、拿不出实举措,脱离发展的实际。

  更具迷惑性的是,“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看似是下基层、奔一线的“真抓实干”,实则是形式主义的“旧瓶装新酒”:

  ——不带问题去,把调研“现场”当“秀场”。打着调研的旗号,一阵风来,一溜烟去,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双手不沾泥、双脚不着地,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走马观花、看过就算,徒增基层麻烦。

  ——不拿办法回,既无“调查”,也不“研究”。走的是“规划路线”,看的是“再造盆景”,听的是亮点、不触碰痛点。到头来,一条活鱼也没抓到,抱着一堆空洞材料,既无法“对症”、也无法“下药”。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它在党与群众之间竖起一道“墙”,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党群干群鱼水情。

  调研功课实不实,直接决定了决策的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因此“脚尖歪风”,危害不容小觑,必须旗帜鲜明反对,采取有力举措整治。

  刹住“脚尖歪风”,贵在一个“深”字。深入基层,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多一些轻车简从、少一些前呼后拥。以“解剖麻雀”的态度、“蹲下去看清蚂蚁”的精神,扎到困难众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把“桌子”搬到群众当中,听真话、探实情,挖到问题症结。

  刹住“脚尖歪风”,关键在于“实”字。不仅作风实,还要谋实招。发现问题,就是要奔着解决问题去。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好解决的拿回来尽快解决。尤其对急难愁盼,更要抓住不放,盯着问题解决。

  刹住“脚尖歪风”,注重一个“效”字。调研成不成,不在于调研规模有多大、频率有多高、总结妙不妙,而要看有没有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认识的科学性、决策的针对性、工作的有效性。

  调查研究犹如一座桥,连着真知与行动,也连着党心与民心。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真正动起来、沉下去,在问题中把准社会脉搏,在解题中认识发展规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反对形式主义系列评之二:《只忙着“键对键”,顾不上“面对面”: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政务“上云”的步伐,本应是简化基层工作的一桩好事。但一部手机几十个政务app,却让“指尖的便捷”走了样。2020年以来,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一些“僵尸群”被解散,一些app被下线,为基层减了负。然而近来,“指尖的负担”有再度抬头、蔓延的态势:

  ——政务app过多过滥,挨个登录一遍手机都要瘫痪。应急一个app、环保一个app、人社一个app、民政一个app,每个部门都有app,最多要下载几十个;打卡签到、积分排位、拍照转发等应接不暇的“花活”,压得干部喘不过气,困在指尖。

  ——有的app过度追求“留痕”,异化为拿捏基层干部的“考核工具”。为避免点名批评,基层干部不得不抱着手机、围着满屏的app转。人浮于事、心思全在拍照,“上个厕所还在填表”,不少人对此苦不堪言。

  一些干部反映:“app刷个遍,问题却没解决几件”“流于形式、困在指尖” 。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形式在“指尖”,根子却在“脑袋”。“政务上云”的初衷,原本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为民办实事。然而有些地方却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作为标尺,聚焦于“指尖功夫”,让基层工作跑偏了重点,把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指尖,导致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照片传了,不等于事情办了。口号转发了,不等于工作到位了。“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式”创新、自娱自乐的脸上贴金,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百姓满意了。相反,当干部终日抱着手机,忙着“键对键”,而不顾“面对面”,围着“指上考核”转,而不是围着百姓转,其结果必然是离功利近了、离百姓关切远了,离形式主义近了、离真抓实干远了。   

  政务app不应成为拿捏干部的紧箍。再热闹的“花活”,也比不上一件百姓心头事的扎实落实。再光鲜的“秀场”,也抹不掉急难愁盼的矛盾与问题。“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会妨碍方针政策的走深走实,蚕食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转效率与竞争力,还会扼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损害党群干群鱼水之情。

  刹住“指尖歪风”,要端正政绩观,牢记“让群众满意”这个出发点。基层工作,如果没实效,过程再热闹,群众也不买账。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时刻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摆在首位,用行动说话,把实事做到百姓心坎,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

  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把政务app该合并的合并,让“指尖的事务”能精简的精简,才能让干部从手机中解脱出来,推开门、迈开腿,到群众中间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当中去。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半月谈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学霸直言:初二地理下册(期中)236个核心考点,3天背完轻松上95
下一篇:潜心钻医术 一心为患者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