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揭秘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说起丝绸之路大家脑海里多会呈现“西域““张骞”“贸易”等字眼,这些仅仅代表陆路丝绸之路,由汉朝开始到唐前期走向鼎盛。然而在唐后期此路渐渐开始衰败,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在陕西省泾阳县有一方碑文,上面记录了唐朝使臣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经历,这段碑文为我们揭开了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面纱,海上丝绸之路并非开始于宋朝早在唐朝后期就已经出船到过遥远的大食国。那此次出使大食国的原因为何?唐后期又为何放弃早已轻车熟路的陆地丝绸之路转为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璀璨的朝代,在太宗,玄宗两位皇帝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下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唐朝的衰败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这一事件也成了很多事件的转折点。

  

  安禄山借玄宗皇帝宠爱杨玉环荒废朝政为理由发生叛变,叛军以破竹之势攻下长安,洛阳两城,天下大乱,皇帝带着宠妃仓皇出逃后在马嵬坡迫于压力之下赐死杨玉环。由肃宗皇帝即位,李亨即位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之路,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时间的战争死伤人数不计其数,国家消耗严重。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不再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帝国,中央集权的羸弱使得唐朝统治者的政权不再强而有力,也就失去了对于国土周边少数民族的震慑力。

  唐朝在平安史之乱期间,不得已将原本镇守在河西以及安西四镇的军队全部调走,对唐朝国土觊觎已久的吐蕃此时趁虚而入,占领了河西和安西地区就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

  

  于此同时葱岭往西的部分渐渐被崛起的大食国(阿拉伯人)控制,加之与唐交好的回鹘政权被黠戛斯击败,部分回鹘人流窜到西域一带遇上了吐蕃人,吐蕃与回鹘人开始发生争斗。而大食国和吐蕃分别占据葱岭东西的位置,吐蕃和大食之间也存在争夺领土以及贸易矛盾,其他国家在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不断发生战乱,摇摇欲坠的唐朝政权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这导致了“道路梗绝,往来不通”的现象发生,商人们不愿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贸易,唐朝的陆地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开始衰败。

  

  (一)《杨良瑶碑》之杨良瑶出使大食国。

  建中四年(公元前783年)唐德宗在亲眼见证过安史之乱后,迫切的想要“削藩”来加强唐政府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权,但是由于唐德宗“错误”的预估了自己的实力引发了“泾原兵变”(朱泚之乱)公元前784年,唐德宗只好派遣崔汉恒,杨良瑶等人出使吐蕃借兵讨伐朱泚,并且唐朝愿意将安西,北庭等地赠与吐蕃,同年七月份叛乱平息,吐蕃派遣使臣来索要北庭,安西两地,当时的唐德宗听取了谋臣李泌的建议,不愿意兑现之前立下的诺言,吐蕃和唐朝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前784年四月份,唐德宗准备实行李泌的计划联合回鹘,印度,大食,南诏等国共同对付吐蕃人,公元前786年吐蕃已经占据了彬县,陇县,镇原,宁县等位置,杨良瑶出使大食迫在眉睫。

  河西陇右的位置被吐蕃占据,通往大食的陆路就被阻断了,杨良瑶只能选择海路前进。当时的广州刺史杜佑正在广州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杜佑的侄子杜环也曾跟随船队去往大食国。

  杨良瑶便选取广州(南海)作为出发地。

  

  出发之前杨良瑶来到南海神庙祭祀求得广利王(唐朝封的南海海神)的庇佑,在观察过海上航行的季风规律后于10月份登船出发,公元前786年四月份抵达马斯喀特港,五月份抵达巴格达(古代阿拉伯帝国城市),在大食国停留数月以后公元前786年9月离开波斯湾,公元前787年五月回到广州,7月份抵达长安城。

  《新唐书地理治》也曾完整的保存了一条广州到巴格达的航海路线,此条路线由贾耽编注,贾耽与杨良瑶同在朝廷为官,并且此次路线的编注时间晚于杨良瑶的出海时间,所以编注的出处极大可能用的是杨良瑶的航海记录。

  (二)“黑石号”重见天日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古代船只,这艘船上装载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因在打捞的附近有一块黑色礁石,为其命名为“黑石号”

  “黑石号”上满载了大量的金银器具,玻璃器皿,陶瓷,香料等累计多达六万件,其中一件长沙瑶瓷碗的问世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上面印有“宝历二年”的铭文,由此可以得知此件瓷器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经“上船”了,相当于唐代中晚期。

  

  “黑石号”的打捞不仅向我们证明了唐晚期海上贸易就已经开始,还向我们展现了唐晚期扬州瓷器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在黑石号沉船上装载着三件完整的青花瓷盘,磁盘的烧制手法与出土的唐晚期扬州瓷器碎片的手法如出一辙,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黑石号”上还发现了二十九面中国的铜镜,其中一面锈迹斑斑其貌不扬的铜镜正是专家们苦苦寻求多年的“江心镜”。

  

  江心境做为一件唐朝时期仅供皇家使用的”贡品“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中皇家贡品很少会出现在民间的买卖交易中,而江心境还有着保卫平安的寓意,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统治阶级对于海上贸易的支持。“黑石号”的打捞又进一步向我们展现了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趋于成熟,逐步发展完善。

  

  番禺是广州的古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成为唐朝的第一大港口。

  唐朝中后期,国家的对外通道渐渐由陆地转为海上,广州因其带有鲜明的海洋属性使得波斯湾,印度洋,南洋地区定期往返于中国的航线几乎全部集中于广州港。当时经由广州至印度洋,南海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海路线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海路线,这条路线在《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中也称之为“广州通海夷道”,这也是古代文献中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称呼。

  

  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广州的对外贸易政府设置了专职的官员“市舶使”,主要负责的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 “市舶使”除了管辖着往来的商船,商人,还会替皇室收集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唐朝政府还在广州设立了“蕃坊”,主要是给在对外贸易中来广州定居的外侨居住,居住的外侨还可以自己推选“蕃长”经朝廷认可后负责管理“蕃坊”。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起历史事件窥得唐后期广州贸易的繁荣,在公元前758年,居住于广州的外侨商人不满广州官员的统治花钱雇佣了大量的“昆仑奴”(黑人军队)在广州大肆烧杀抢掠,由于朝廷的不作为,此次事件使得居住在广州的外侨越发的嚣张。然而外国商人的放肆没能持续多少年就碰上了农民武装起义黄巢的军队,黄巢是贩卖私盐的富商出身,他在与朝廷打游击战的时候一路迂回到广州,因心中痛恨外国商人的雇佣军,黄巢在攻陷广州后下令开始屠城,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当时“蕃坊”居住的外国商人,合计患难人数十余万人。此次事件也被记录在阿拉伯的历史文献中,折射了当时居住在广州的外国商人人数之多,权利之大。

  

  唐中后期爆发的各种战争使得发展已经极为成熟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从杨良瑶海上出使大食国请求支援再到“黑石号”沉船被打捞,说明唐后期即使路上丝绸之路无法前行,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却趋于成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大港口,居住了大量的外国商人,他们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带给了这座城市,现代的广州对于商业的发展认知是不是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受到来自阿拉伯商人以“经商为荣”的观念影响?

  纵观整个唐朝,它的的包容与开放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也曾一度靠着实力成为世界强国,鼓励贸易,接纳外来文化的政策让盛唐时期的唐朝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即使最后它走向灭亡,但是唐朝仍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史记》

  《资治通鉴》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4年考研先选学校还是专业?如何进行?
下一篇:世界航天日|令人骄傲的闽籍航天元老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