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值得人们重视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从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开始,逐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在教育部组织下,高中各学科制定了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己经成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个主要方面。许多国家基础音乐教育都非常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伴随“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到来,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初中这一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期更好的实现初中与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机衔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到2011年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及评价方式也影响着音乐课程教学的改变,促使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发生明显变化。吴斌、金亚文提出:“《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包括:音乐教学方式的变化;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课改前,学生对音乐课冷漠与疏远,究其原因是音乐课枯燥,教学方式单调。课改后,课程教学紧扣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功能,更加重视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均衡性,转变以往课程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倾向,扭转过度强调学科本位的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亲身体验音乐,让学生怀着探究的兴趣,在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受益。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基本得到改变。课改后,音乐教学改革了传统课程内容旧、难、繁、多的状况,聚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经验,精选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了有机融合,将课程目标贯穿在音乐教学全过程,以期能够为学生终身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全国共有11套义务教育音乐教材,这些教材有许多富有新意的变化:以人文主题统领下不同音乐教学内容的单元,改变了传统教材以乐理、识谱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构架;加强中国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改变以往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格局,选材更贴近学生音乐经验与现代社会生活;增加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的教学活动设计;教材呈现方式体现了音乐学科特点,更加直观和多元化。

  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富有实效的音乐教学课例层出不穷,各具特色的音乐教学设计大量涌现,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的优质课充分体现了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水平,生动地展现了《标准》的理念。各地音乐教学质量日益趋于均衡,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等奖被十多个省的教师获得,有多达21个省进入了第二轮的评选。

  

  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有了很大发展,教师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通畅、思想更加开放。教师音乐审美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更加适应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师积极地实施新课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观念、专业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焕然一新。多数音乐教师乐于纳新和创新,主动、及时的去了解音乐教育新的动态。

  课改也促进了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对自己的职业怀有强烈的使命感,教师不断克服功利意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他们更加珍爱音乐教师职业,不断追求音乐教育的更高境界。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参赛对象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正如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教授说的那样:“比赛是课改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进步的样本。各地音乐教学质量日趋均衡”。

  

  这些比赛中,小学和初中部分的教学内容以音乐欣赏课为主,涉及年级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如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如何?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特别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有良好效果的教学策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炼,以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与实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对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目标,明确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性质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格外重视和加强了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与实践,注重通过音乐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同时,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明确为课程的四个教学领域,并且将“感受与鉴赏”修订为“感受与欣赏”,这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要求,同时也与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区别开来。自《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以来,新课程改革推进已近九年,音乐欣赏课愈加受到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也引起了一线教学教学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涌现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音乐教学设计,富有时效的音乐教学课层出不穷,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

  上海音乐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自201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各种中小学音乐教学经典方法丛书,其中《中小学音乐教学的50个经典案例》均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学案例。《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期刊也频繁登载优秀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育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就有效音乐教学展开了激烈的对话与讨论。这些案例和文献对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音乐课程实施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对音乐本体的关注不够,音乐欣赏的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方面:1.《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导致部分教师理解偏误,造成喧宾夺主,音乐内容成了点缀和陪衬。2.在认识音乐欣赏教学的诸多关系上存在偏误,如教学形式花哨和外在,与教学内容脱节,对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缺少必要的指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3.在对多媒体的使用上存在盲目性,过于注重依赖多媒体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作为教师基本能力的传情、动人的教学基本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4.教学评价未能有效开展,音乐欣赏课中“满堂赞”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的误解,使音乐欣赏教学评价功能和发展作用没能发挥功效。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界定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领域、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6项核心素养指标。核心素养各指标的主要表现为18个基本要点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于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目标导向,美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被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伴随此而来的是音乐教育事业所迎来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和2011版)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也随之应运而生,为办好上好音乐课程,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起到了方向性、指引性的作用。

  

  人类具有着感悟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的基本素养。而核心素养的要求解决的是我们国家“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不能回避,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更是确定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性条件。特别是,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确定为音乐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是一次倒逼性的改革,要求着义务阶段的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上做出改革调整以更好地对接和服务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也必须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脱离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义务教育阶段应着眼于整合思维,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终身学习的人。不仅是高中音乐教师,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都应熟悉、理解并准确把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核心素养理念下研究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举报/反馈

上一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
下一篇: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好不好?开办专业多吗?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