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学生啥模样?看看这些老照片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60年代的学生都是什么模样?他们都有哪些课余活动?和现在的学生有哪些不一样?这些疑问都能通过78岁的张学周老先生珍藏的老照片得到答案。从教60余载的张老先生是一名资深少儿教育工作者,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还担任兰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喜欢摄影的张老先生用相机记录下了很多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美好瞬间,有班里开展主题队会的,有带学生参加夏令营的……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不仅是张老先生珍藏的宝贝,也是我们了解曾经的学生时代的窗口。

  一走进张老先生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幅幅装裱起来的老照片整齐地摆放在地板上。据张老先生介绍,放大装裱的老照片都是参展过的作品,原照片他小心翼翼地夹放在杂志中。随后,张老先生翻开夹放老照片的杂志,一张张黑白的、彩色的老照片呈现在了记者眼前。有些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张张泛黄的白纸上,旁边是张老先生写的照片备注。“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可以用来拍摄,因为我有相机,又喜欢拍照,所以学校里有活动我都会负责拍照。”久而久之,张学周拍摄保存了许多关于学校、关于学生的照片。

  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背景是“我爱祖国”四个大字的黑白照片,照片中有9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张学周告诉记者,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60年,当时他担任兰州职工子弟小学(现西北新村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照片正是班里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队会的场景。“你看,孩子们身后是他们手工做的天安门。那时候的学生也像现在一样,会搞一些主题队会活动,学生们会准备一些表演,像诗歌朗诵啊、唱歌跳舞啊。”

  说到这里,张学周又拿出另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统一着装的学生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排队等候参观的场景。张学周感慨地说,上世纪90年代,各方面的条件都变好了,学校开始组织学生走出去,利用寒暑假带孩子们到首都北京接受不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最多的一次组织了500名少先队员和50名辅导员去北京,虽然带孩子们出去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孩子们的收获特别大。”

  科技体验一直都很受学生欢迎,在张学周的照片中,有一张兰州职工子弟小学学生在教室里放幻灯的黑白照片。张学周介绍说,对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来说,放幻灯是很时髦的科技体验课,很受欢迎。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生们都是在少年宫里体验各种科技带来的新鲜,另一张彩色照片正是学生在少年宫观测天象的场景。

  鼓号队也是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张学周手里拿着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60年代少先队员到七里河二十里铺做政治宣传时的鼓号队,当时鼓号队只有十几个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鼓号队规模渐渐扩大,由原来的十几人增加到了上百人,另一张彩色照片正是七里河区小学的百人鼓号队。

  被大家称为“红领巾爷爷”的张学周如今还坚持每周去学校作报告,每次去学校他总会特别感慨。“现在学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设施、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校园里的一切都在不断进步。”作为这些变化的见证者,张学周总会感到由衷的开心和欣慰。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金露(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因“脑”施教:好未来脑科学探索未来教育新生态
下一篇:停课后,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利与弊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