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闲书舍:有人问“一年级开始学习国学,意义何在”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一闲书舍 闲话尘间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可忽视,也受到很多人的重视。

  其中,很多家长也会把国学作为教育子女成才的重要素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教导他们背诵《三字经》以及《弟子规》,朗朗上口还颇具趣味性,非常适合孩子。

  而这样的方式也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并接受,很多孩子也乐在其中。

  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推着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超市里购物,而这位家长手里拿了一个便携音响,音响里循环播放着《弟子规》给孩子听。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家长对国学还是非常重视的。

  在赞叹之余我也冷静地思考了一下,一个一岁多的宝宝普通话都还听不懂,与其给他听文言文,不如来点儿歌会更加实在吧。但不管怎么说,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理解,对国学的认同也令人称道,但是我们对国学的本质意义真的知道吗?

  如果翻看一下《三字经》或者《弟子规》我们大概就会了解,其内容很多都是关于导人向善,为人有礼的处世哲学。不但教给我们分好坏明是非的道理,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修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为了自我的利益被欲望或者情绪所左右而看不清真相,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以及不当的行为。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作指引,我们很有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而这些古人的智慧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弟子规》开篇就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对照这几句话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行为。我们平等友爱地对待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吗?我们主动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了吗?平时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我们多看书多思考了吗?

  可见,国学的本质意义并非让我们仅仅去背诵它其中的句子,而是应该努力去做到其中的思想内容。重“理”不重“相”才是国学的核心价值。

  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了,最后还是难以获益。

  记得前两天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郭德纲由于壶嘴礼仪的问题点了自己徒弟秦霄贤一句,结果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郭德纲壶嘴惹争议 背后却另有他意》)。如果拨开表象看本质的话就会明白郭德纲的良苦用心,与我们学习国学的本质道理是一样的。

  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喜欢追求外境上的“刺激”而越来越难以让自己的内心安住下来,其中孩子受到的冲击更是如此。

  前两天去一家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发现营业厅老板7岁的孩子竟然在玩《王者荣耀》,还是个小女孩。而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目前在上幼儿园大班,竟然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穿越火线》,让我非常吃惊。如果孩子从小内心就这样漫无边界地外放的话,那么长大之后会如何呢?

  所以回到题目的那个问题:一年级开始学习国学,意义何在?答案简单明确:意义在此。

  因此,让孩子接触国学、学习国学我认为是明智之举,但是不能仅仅注重于内容的背诵,而更要帮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还不够,还要努力做到。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的我们同样也要努力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此话不假。在学校时,孩子们习得的更多是技能性知识。而对于心理上的教育与引导则更需要家长的细心努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而忽略了品德上的教育,否则后果很严重。

  技能再难总有一天也会学会,但是心理上的缺陷却是非常难以修复的,关于这一点作为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孩子自杀的事件报道,非常令人痛心,而大部分的原因都出自心理问题。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便是家长在心理教育与心理呵护方面的严重缺失。

  如果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完善的内心的话,那么关于孩子的社会问题会减少很多。孩子们既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岂不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只靠责备外部环境而不自省的话,问题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也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幼小衔接一个暑假就够了?并不是,过来人告诉你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下一篇:她扎根幼教20年,把奥尔夫音乐送进3700家幼儿园,开创0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