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儿童9个“敏感期”,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脱胎换骨”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父母的,为了自家的孩子能够聪明伶俐,能力出众,简直操碎了心。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敏感期”,这也是孩子能力开挂的“黄金期”!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蒙特梭利在20世纪初提出了儿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于抓住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命发展规律。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并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发孩子内在生命力;如果家长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和人格的发展。每一个敏感期来临,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一开始就做对,胜过后期最努力的弥补!
1、感官敏感期(0至6岁)
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了五大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五大感官是我们感受、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
从出生起,婴儿就会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来认识和熟悉环境,外界的信息通过感官输入宝宝的大脑,促进其神经元突起与别的神经元联系,从而产生突触并使髓鞘形成,最终完成神经回路网络,让宝宝做出条件反射。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3一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所以,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的“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积累的第一项常识,他们通过感官全面了解事物,为以后深入的认识打下基础。感知能力发展的越充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正因为婴幼儿借由感觉器官来进行学习,“感觉”是最基础的智力活动。所以,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第一步就是抓住孩子的“感官敏感期”。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打闹无一不是首先来自于感官。”处于“感官敏感期”的儿童都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出特有的兴趣。一旦父母能利用这个时期,顺势诱导宝宝做各种活动、玩各种游戏,来帮助宝宝建立和完善感官的功能,就能使他们感觉更敏锐、更精准。如果没有掌握好时间,过了这个时期,儿童的感觉就不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了。所以,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宝宝进入感官敏感期,家长们要对宝宝各个感官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宝宝更好的发育。家长们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比如:
对宝宝味觉的刺激,家长们可以让宝宝尝试各种事物,给宝宝尝一下山楂的味道,再给宝宝吃一块糖,告诉宝宝哪个是酸的,哪个是甜的;味觉发育期的宝宝喜欢把什么都放嘴里品尝,通过尝周围的事物,宝宝会对这些事物有新的认识;宝宝听觉感官敏感期,宝宝会通过声音来辨别来的人是谁,甚至会通过声音感觉到父母或周围的人是否在生气,这时家长们要多传递给宝宝好的声音,让宝宝感知一些美好的事物,这样宝宝会更加喜欢去倾听周围的事物。
宝宝每个感官发育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家长们在这段时期扮演的角色就是“导师”,给宝宝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宝宝喜欢上周围的事物,宝宝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2、语言敏感期(0至6岁)
语言是人类交换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神奇天性。语言学习不仅是一种比抽象脑力游戏更有用、有趣的活动,还能为你的努力带来回报。当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开始带动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发展。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受到有效培养的儿童,不但能使大脑的记忆活动得到飞跃式的发展,理解力也远远超过同龄儿童。所以,有效地抓住幼儿“语言敏感期”,对孩子的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但是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普遍来说,孩子在0-12岁都属于语言敏感期,而0-6岁是敏感期中的黄金期。
学习语言对大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这很容易,这正是“语言敏感期”所具有的魔力。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幼儿,都有语言天赋,其潜能是巨大的。一般孩子在1.5岁左右都会开口说话,出生后18个月到24个月,是幼儿发展语言的的一个极重要时期。如果自己的孩子在2~3岁的时候还是迟迟不会说话,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医院求助专业的医生。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语言敏感期”最明显的行为特征就是“鹦鹉学舌”。孩子总是不断地重复听到的话语,重复最多的是爸妈说过的话。所以,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说“。
首先可以语言关联行动,比如你在做饭,你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在为宝宝准备午餐“,也可以描述孩子的动作,比如孩子在玩小汽车,家长可以说”宝宝在玩红色的小汽车“... ...
此外,还有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学会礼貌性语句,到孩子自己能说话的时候,要尽量提供可能,让孩子描述,让孩子编故事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最有利促进语言发展的环境一定是自由的,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说话,要靠引导。
3、动作敏感期(0至6岁)
“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动作敏感期”。宝宝“动作敏感期”的发育包括身体运动(如:走路)和手的动作(如:抓东西)两个时期。
先说身体运动,也就是“大动作”方面。有句顺口溜叫““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说的是一周岁以内宝宝的大运动发展阶段。这些在事实情况上虽会有所偏差,但基本上还是差不多的。
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就不会满足于待在一个地方了,他们会拉着大人的手,不停地走动,对上下楼梯、走斜坡都乐此不疲。这个阶段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大概6、7个月的时候,孩子会进入”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孩子往往会成为家庭卫生破坏大王。把整卷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把面条水果抓得黏黏糊糊全身都是再放进嘴里;能够到的东西全都拿来乱扔搞得满屋狼藉;地上的头发丝,小线头,全都要捡起来……这可正是孩子开始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家长千万不要贸然阻止他们。
从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小手,到可以做一些精细的手部动作,手的敏感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与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孩子手部动作发育良好,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陪孩子多做些需要动手的游戏,分散宝宝无处发泄的”动手“欲望。
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宝宝,家长们的培养方法要得当。当宝宝处于动作敏感期时,家长们不要禁止宝宝好动,要鼓励宝宝去多锻炼走路,多触摸一些宝宝不知道的事物。
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宝宝,家长们的看护很重要,因为这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处于危险中。家长们尽量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的活动时的安全有保证。
家长们在宝宝动作敏感期不要禁止宝宝的行动,如果宝宝碰了不该碰的东西,不要打骂宝宝,只要严肃的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下次一定不要碰,碰到会有危险即可。家长们应该给宝宝树立自信心,让宝宝有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
4、细微事物敏感期(1.5至4岁)
许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蹲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眼睛只盯着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或者看到地上的小石子,会跑过去一个一个地捡起来。
孩子这种堪称“怪异”的行为常常会令父母不解,特别是孩子为了研究昆虫在地上一蹲半天,并且直接用手接触泥土的时候,一般都会招来父母的阻拦和责骂。其实,这是孩子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现。一般来讲,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一直会持续到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进入细小事物敏感期的儿童,会突然对一些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小虫子、小石子、小豆子、小野花、小线头、碎纸屑等,这些东西微小无比,在儿童的眼中却是无比神奇且又充满无限乐趣的。
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探索观察自然是他生命的一种特殊现象(和成人相比较)。因为这是生命自我创造的过程,所以儿童对整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和兴趣,甚至是热爱。世界在他们面前生机勃勃,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在他们的耳朵里、眼睛里、嘴里、鼻子里、手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探索的能量。他们必须发展并越过本能感觉的阶段。这正是儿童的生命不同于成人生命的地方。成人用知识和大脑来理解世界,儿童则用自己的经历将环境内化了,这就是创造生命。这与忙碌的、感觉麻木的成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蒙特梭利说:儿童对细小事物的观察与热爱,是对已无暇顾及环境的成人的一种弥补。
孩子进入了”细微事物敏感期“后,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敏锐力的最佳时机。对于孩子来说,观察和抓、捏细小东西本身,就是在发展他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的能力,为他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父母不仅不应该阻止,还要给孩子创造适当的观察机会。比如:带孩子一起寻找路边的小蚂蚁洞,并陪着他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讲解,让他既能体会到观察的乐趣,还能从中学到知识。
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工作,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女士说过: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需要耐心,需要聚精会神,需要时间,这些甚至比那观察的对象本身还重要。
在儿童认真研究细小事物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去打断他们,其实这样只会破坏儿童的认知过程。父母要做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不轻易打断他,有助于儿童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在培养儿童观察细小事物时,出门前父母也可以带一把放大镜,这样可以将细小事物放大,让儿童更好地体会到细小事物的奇妙之处,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的观察力和专注度。
5、秩序敏感期(2至4岁)
“秩序感”是人对于事物的空间布局、存在形式、归属或事件发生顺序和谐、有序的要求。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学前期的孩子,尤其是2-4岁的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于是,有了蒙特梭利教育提出的“秩序敏感期”。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家里物品的方位、对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物品的归属等等,都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对这些事物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的秩序感,并且认为这种秩序是不可更改的。
”秩序感“其实就是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至少有2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首先,有秩序,更有安全感。由于生命产生之初的弱小感,幼小的孩子在习惯了教养环境中的日常安排后,就会非常期待周围事物的运行都是可以按照期待发生的,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感觉自己对生活是有掌控能力的,一旦这个秩序体验受到挑战,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不安,对环境的安全感产生怀疑。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是其安全感的基础。
其次,培养秩序感,生活有条理。秩序敏感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会以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尽量给孩子建立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布置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的物权和归位意识,则孩子更容易养成条理的生活习惯。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种需要,如果家长不理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的行为特征,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甚至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斥责,就会让刚刚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儿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从而变得混乱、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更容易让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适,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注意及时归位。尤其是孩子的东西,更要注意摆放有序,不要随便变换它们的位置。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乐意维护这种整洁的格局,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让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孩子天然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自孩子出生起,就帮他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作息秩序,让孩子逐步适应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为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在宝宝的敏感期中,有一种敏感期叫”社会规范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是宝宝逐渐从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转变为学会交朋友、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状态。刚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及主动性增强,孩子越来越懂礼貌、善交际,言谈举止像个小大人。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并用它约束自己及他人的行为。这一阶段是孩子认识、理解以及形成社会规范行为的最佳时期。
社会规范敏感期大约出现在2.5岁,会一直持续到6岁。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才能有的针对地实施教育。对于两岁半左右的孩子,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如以往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不理解、不采纳,但到了两岁半,孩子逐渐理解并遵循父母的要求做事情,这说明孩子在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规则相适应。在社会性交往方面也是如此,1岁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但在一岁半以后,开始关注同伴的行为,出现了模仿、简单交流、交往困难或是有交往愿望时,这都说明孩子的”社会敏感期“将要来到了,家长要给予相应的关注。
刚刚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2.5~3岁),孩子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但行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和食物与别人分享;经常将他人的玩具占为己有。在这个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社会规范的概念,所以做任何事总是从自身需要出发。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尝试与同伴交往,因为良好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4岁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有时能主动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但在分享的同时又怕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占有,失去对玩具的控制权。面对孩子的心理冲突,父母要告诉孩子分享的意义,例如,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每个人都能玩到更多自己没有的玩具。随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增加,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分享,什么东西不可以分享。例如,牙刷、手帕、内衣裤等不能与小朋友分享;而食物、玩具、书籍等则可以。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家庭成员到亲朋好友,再到同学、老师以及日后其他方面的人际交往,这就要求儿童必须依据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来行事。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缺少玩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如:带幼儿到社区,或去亲戚朋友家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满足孩子交往的需求,让孩子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习协商、谦让、合作等多种社会性技能。家长还要带幼儿参加社会性活动,如聚会、参观、演出等,在众多社会性活动中,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新年见到亲戚朋友,拜个年,送去一声问候;家里来客,热情招待,迎来一份喜悦;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让座,献上一份爱心;走路看到垃圾,顺手捡起,还环境一份清洁……总之,家长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长期如此,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7、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在孩子3岁半左右,父母也许会发现,孩子突然很喜欢拿着笔涂涂画画,甚至“假装”在写什么。当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时,那就说明他已经进入”书写敏感期“了。
研究表明,孩子的”书写敏感期“在3.5-4.5岁之间(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出现得更早或者更晚些,也有的没有明显的书写敏感期的表现)。基本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也都是在上幼儿园小班后期或者是中班。对于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要密切关注他的书写敏感期的到来,好为他日后的一些阅读和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之前,看到有人问”1岁半的孩子,还不会写1、2、3、4,正常吗?“实际上,只要我们给宝宝创造书写的环境,他的书写敏感期就会提前出现或者爆发得更为猛烈些。为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书写材料,也是激励他更加充满激情地去尝试书写的非常必要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材料能带给宝宝不同的体验,同时也能更好地调动他的好奇心,让他的书写敏感期提前到来或者延续的时间更长。
宝宝进入”书写敏感期“一般需要经历用笔在纸上戳戳点点,来来回回画不规则的直线,画不规则的圆圈,书写出规整的文字等几个阶段。在宝宝1岁多的时候,如果我们为他提供纸笔等材料,他也会拿着笔在纸上十分投入地戳戳点点。一旦宝宝用笔成功地在纸张上留下印痕,他就会大受鼓舞,继续这个创造性的活动。并且,那些不规则的小点或者歪歪扭扭的线条还会引发他无边的想象力,激励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描述他“书写”出来的这些奇迹。有人说,画画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也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因为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
孩子书写敏感期的出现,不代表孩子就可以书写汉字了,因为,这仅仅是前书写的开始。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写汉字,因为此时孩子的小手肌肉发育还不完善,长时间的书写,会让孩子的小手过于疲劳,影响孩子小手的正常发育。很多家长教孩子写字都是从写阿拉伯数字开始的,此时一定要谨记,每一次书写的数字不要多,以孩子能够很轻松地完成为宜,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容易使他们讨厌写字。
宝宝书写的激情能否维持得更为长久,书写的技艺能否更为精进,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待他这个行为的态度,以及能否为他提供有利于他这种技能发展的环境。因此,要恰当的引发以及应对宝宝的书写敏感期,我们最好对宝宝煞有介事的描述给予足够的赏识。
对于处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对写字产生兴趣,要远远比教给他们如何写更重要。爸爸妈妈在平日里,别去给孩子制造一些条条框框,最好让他尽情用笔写字。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千万别为了急于培养他好的书写习惯,不断地去纠正他的书写方式。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父母的典范作用,一点点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对孩子来说,模仿父母是他最热衷的事情之一。
8、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继”书写敏感期“后,宝宝的”阅读敏感期“会随之而来。阅读敏感期是指宝宝对阅读、看书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一时期一般在宝宝4.5-5.5岁之间出现。阅读敏感期是培养宝宝阅读兴趣的关键期,抓住这个时期,将有助于让宝宝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人的兴趣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宝宝的阅读兴趣也是如此。当宝宝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宝宝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家长能根据宝宝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他的阅读兴趣,那么,艰巨的阅读任务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抓住幼儿阅读敏感期,给幼儿创设一个优雅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图书,通过亲子共读等活动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家长爱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玩IPAD,孩子自然也会跟着沉迷于电子产品,如果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读书,受大人的影响,孩子会更乐意接触书本,影响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提供一个光线充足、环境优美、宽敞明亮、安静、有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家里放置的书柜、书架等高度要合适,书籍的摆放要方便幼儿随意取放。
最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书籍。孩子一旦对书产生了兴趣,那你就要给孩子准备更多好的书籍了。家长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识字水平,给他选择合适的书籍,也可以带幼儿去书店和图书馆,让幼儿在众多的图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孩子有好的书本阅读,才能够让孩子跟电子产品保持距离。
9、文化敏感期(6至9岁)
孩子属于人类环境的产物。人类用的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环境,文化产品是对智慧的表达和记录。儿童的发展使他们会好奇人类的各种文化产物,这时候就是进入了”文化敏感期“。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开始对数字、文字、艺术、科学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自己的想法。因此,蒙特梭利说,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也能很容易学会很多事情,因为他们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激情。把握住孩子的”文化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给予适当的刺激,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
教育其实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的,第一性的;它对孩子的熏陶更是时时刻刻,具有永久性,因此,营造、构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阻挠孩子的自由发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话的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处于”文化敏感期“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观察能力开始成熟,创造性思维萌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开始形成,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学习能力开始形成。这时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进入到对文化本质的学习和探索,而不是只关注于表面知识的记忆。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和探索为基础,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有利于发挥他”文化敏感期“优势的环境。在这个时期,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另外,要多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本土文化,然后再慢慢地向世界文化延伸,以此来丰富孩子的人文知识。
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里的“起跑线”,并不是社会上的一些商业教育机构所鼓吹的让孩子在幼儿阶段要学会多少个汉字和英文单词,或者会做多少道数学题等等,而是每一个幼儿天生就具备的自我成长的能量,也就是孩子在人生之初“金不换”的”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如果能把握住这几个关键阶段,家庭教育事业将事半功倍,孩子的各项能力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